-- 編者按 --
新學年已經快過去一半了,早有熱心人收集整理了2020年的日本高考數據。那麼,小編根據今年的數據,盤點一下日本最強高中。
很多人都知道開成中學、灘中學。小編來日本不久就聽說了開成,到工作以後又知道了灘中。這些都是日本名校,每年大批的學生考入日本一流的國立、公立以及私立大學。其實小編對日本名門中學的一些整體的印象,還是到自家孩子準備考學時才開始逐漸清晰起來的。
名校很多,但是哪家才是最強的呢?排名標準不一樣,結果也可能會很不一樣 -- 這當然是廢話啦。在日本,好像很喜歡用偏差值給學校排名。除此之外,還有用考取名門大學的總人數排名。這裡,我們就根據後者,按不同的方法排排看。
-- 考取國立大學的實力 --
日本的最高學府是東京大學,毫無懸念。一所中學,如果每年都有幾人考取東大,應該是很自豪的吧。那麼考取東大的學生人數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學校學生的實力(主要是考試能力)。咱們天朝的高中不是也常常以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來顯擺嘛。
在日本,如果按照2020年考取東大的人數來排名,就是這樣的:
前三甲分別是開成中學(私立男校)、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國立男校)、櫻蔭中學(私立女校)。前20名中,除了2所國立和2所公立校以外,全都是私立校!
注意,排名表裡的合格人數是各校應屆生和往屆生的合計,不一定代表應屆生的實力。如果單按應屆生的考取人數排名:前5名保持不變,而後15名的次序雖然前前後後稍有調整,整體變化不大。這裡就不具體列示應屆生數據了。
但是,各個學校人數不一。開城中學每一年級的人數幾乎是最多的,接近400人。直接按絕對人數比較,也有不合理之處。為了排除規模上的差異,可以考慮使用相對指標。比如說,按照應屆生中考取東大人數的比例來排名,前三甲的次序就變了:
1. 筑波大附駒場 45%
2. 櫻蔭 31%
筑波大附駒場遙遙領先,將後兩名遠遠甩出幾條街。儘管如此,只看看屈居第3的開城的30%的比例,都已經足夠令人感嘆不已,更不用說筑波大附駒場的傲視霓虹國的45%了。
那麼會有人表示,僅僅以考取東大的人數來比較有失偏頗之嫌。好吧,把考取京都大學的人數也加上,重新按考取兩校的學生人數合計排排看。根據日本的國公立大學的報考制度,每個人只能考上1所國公立大學,所以這個合計數字不存在重複計算:
仔細看看這張表會發現有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東京圈的名校報考東大的多,報考京都大學的人少;反過來,關西圈的名校報考京都大學的多,報考東大的少;而且,很多學校的考取這兩所大學的人數比例相差很懸殊(藍框紅框的學校)。可以理解,地域的喜好對報考志願可能有很大影響。由於加入了考取京都大學的名校,原來的排名(次序和名單)發生了很大變化。
另外,把考取其他國立大學(比如一橋,阪大,名大等)的人數也統計後做個排名也是一種排名標準。這裡略過。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前20名以私立校為主,20名以後公立校的越來越多。除去首都圈和關西圈以外的地方,幾乎都是公立校排在前列。這和日本的是私立學校大都集中在這兩大都市圈也有關係。
-- 考取名門私立大學的實力 --
提到私立大學,不能繞開日本頂尖級的私立大學:早稻田大學和慶應大學。在日本,對於考生報考多所私立大學沒有限制,有實力的考生可能會同時考上這兩所大學。簡單合計考取早慶兩校的人數,在統計上雖有重複,但也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學的實力。中學(不含這兩所大學的系列中學)排名如下。
讀者會發現,這些學校幾乎都可以在考取東大的排名中找到,只是次序有些調整。不出所料,名單裡找不到關西圈的學校。估計理由同上。如果另外整理一個考取關西圈私立大學人數的學校排名,又會是另一個樣。
進一步,對首都圈第二梯隊的5大私立大學(明治大,青山學院大,立教大,中央大,法政大;取英文名第一字母,合稱「MARCH」)的考取人數排名,結果是這樣的:
(數據:朝日新聞社)
其實採取什麼標準來排名都是次要的,這些名門中學總能夠排到前列。選擇志願時,比學校名次重要的是學校的內涵。做好自我分析,對學校多方面綜合比較,確認這些閃閃發光的學校是否適合你(關鍵是有沒有實力和信心考上)。
(2020年8月)
掃碼關注,驚喜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