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大街與裕華路地鐵站口新建的松石園散步,成了石家莊市民張最近每天上下班路上的新習慣。「別看就是地鐵口的帶狀街旁遊園,可其中有造型油松和奇石景觀,還有反映松柏文化的詩詞,有風景更有韻味。」住在石家莊金正締景城小區的張寧說,離家門口10分鐘就有這麼有趣的遊園,別說放學的孩子們喜歡,就連大人也捨不得走。
近年來,石家莊市不遺餘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還綠於民。截至目前,石家莊市已建成212個「口袋公園」。這些市民「家門口」的小型綠色公共空間,有效提升著城市公園綠地布局的均衡性,更成為群眾生態獲得感最直接的源泉。
12月19日,在位於南二環裕翔街西南側的師大桃李園裡,王沿著迂迴的桃蹊穀穀底路,走向不遠處的飛花橋,一路上走走停停,手機快門聲不時響起。
「沒想到啊,曾經的垃圾山搖身一變建成了一座環境優美的小公園。學弟、學妹們有福氣,又多了一處學習交流、休憩遊玩的好去處!」時隔一年,在邯鄲工作的王回到母校河北師範大學,竟遇到了意外收穫,「我已經把照片發到了班級群裡,同學們正在分享母校周邊這份可喜變化呢。」
雖然「口袋公園」規模小,但建設起來並不比大規模公園容易。「最難的地方在於選址。」付指著辦公室牆上那張遊園分布圖說,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建設「口袋公園」好比見縫插針,除了堅持以城市規劃為引領,還要科學分析綠地布局缺口、群眾遊園需求,既要在綠地少的區域選址建園,及時補齊綠量短板,還要兼顧公園承載力、舒適度等遊園服務質量。
走進其中,松樹文化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有關松樹的詩詞歌賦隨處可見,有的雕在奇石和牆上,有的刻在地面上,還有的用日光投影形式進行展示,松樹特有的品德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裡的景觀打造可謂絞盡腦汁,空間有限,卻還要彰顯特色、兼顧功能。」石家莊市園林局綠化處工程師朱說,松石園的110棵造型油松和數百塊景觀奇石,都是工作人員根據設計和實地情況逐一精心挑選的,每一棵油松都能一樹成景,每一塊奇石的大小也都是「量體裁衣」。
兩公裡外裕華路與建設大街交口的「梨園」,以「梨園春色」為主題,承載著老石家莊人傳統文化記憶的河北大戲院,以及鄉土文化代表藝術形式河北梆子特色,通過園林景觀寫意的形式表現出來,頗具古韻古香。「在遊賞中能感受濃濃的文化氛圍和地方特色。」帶著孩子來遊園的市民周娟說。
精心挖掘區域文化特色,打造主題鮮明的「口袋公園」,是石家莊建設城市「口袋公園」的重要原則。「按照『多彩化、藝術化、特色化』的要求,我們把『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疏密有序』的觀念融入設計中,並結合中華傳統造園技藝,以精緻的亭、廊、軒、榭分割空間,用借景、框景、點景等藝術手法提升遊園品質。」朱說,他們不僅要充分展示石家莊園林的形式美、內容美和色彩美,更要讓「口袋公園」成為真正有文化、有品位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