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加坡的標誌性景點「魚尾獅」身上就知道,這個城市該有多麼地雜交,連地標也設計成獅面魚身這樣海路兩棲的動物。
而美食呢,其實可以分兩種,一種是由差異碰撞出靈感的,另一種則是把某樣東西做到精益求精型的。
星星國恰好就兼具了兩種。
有多少類人就會帶來多少種食物,不出意外地成就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美食雜交城。
328加東叻沙328加東叻沙這家店是在網上看到一直被推薦,雖然早知道這樣遊客趨之若鶩的名店,一定會有兩種狀況:價格比平均水平高;東西也可能會改良一些。
不過就328加東叻沙來說倒是還好,牆上照例是貼滿了各種明星來店內食飯懂得合影,大多都是TVB影星,香港人果然愛到處吃小店。
作為主打叻沙的點,裡面的選擇自然也沒那麼多,主要就是叻沙(laksa)、香辣椰漿飯(nasilemak),烏打(otak)這三樣經典的馬來美食。
烏打一般是用椰漿醃的魚肉漿做成,塗上咖喱醬包在蕉葉裡烤,作為配叻沙和椰漿飯的小吃超級棒。
椰漿飯說說在新加坡吃的四五家叻沙,在328加東叻沙之前,吃到的全是偏娘惹叻沙的,加生的蛤蜊、油豆腐和豆芽。
說實話覺得辣味有些蓋過本身的湯頭味了,但328的叻沙加更多椰漿,湯色和口味都溫和些,還有新鮮的蝦,4新幣一碗,比起外邊。
有個小提醒,就是在吃過eastcoastroad上面的兩家328加東叻沙分店後,發現51號那家老店分量和料都不太足,倒是路另一邊的那家新的加蛤蜊量又多。
娘惹叻沙/咖啡室咖啡室似乎是南洋地區一種很特別的存在,遠處不說,在澳門就能看到路邊一家接一家的咖啡室,在香港就似乎更多以茶餐廳的形式出現。
星星國的又不大同,常常會看到很奇怪的店名,某某餐室會加上三個阿拉伯數字的前後綴,如福成餐室365之類。
後來才搞明白這個數字直接取自店址的門牌號,真是又好記又不容易重名。
Bugis的東成咖啡室這樣的餐室或咖啡室常常坐落在街角,半露天式的廳堂,在騎樓的走廊上也擺著餐座椅,導致我常常走路走著,一不小心就走到別人在呼啦呼來吃鴨肉飯的桌前了。
在熱帶,這種敞開式的餐室自然有它的好處,通風通氣,突降大雨的話還有棚擋著。
有次下樓恰遇暴雨,直接不淋一點雨就能邊吃著炸魚湯,邊觀賞別人的雨中狼狽了。
有趣的是,好多餐室咋一看包羅萬象,從咖啡冷飲到馬來美食到菜肉飯到肉骨茶一應俱全,其實裡面是由幾家在分別經營,所以常常是來個人給你上菜,就應該付錢給那個人,沒有所謂的最後一道結帳之說。
亞坤咖啡室的經典早餐有個非常出名的亞坤咖啡室,開了好幾家連鎖店,差不多,兩個雞蛋、一杯咖啡、兩片椰醬牛油多士,超級酥香鬆脆。
NUS的炸魚湯,還蠻鮮美的主要就是嘗試了這幾樣,魚片湯,炒米線、炸魚湯,米暹,娘惹叻沙,肉脞面,加煉乳甜的要死的凍咖。
對我的食量來說,一杯咖啡加一份主食,當個午餐是剛剛好。
情感上來說,這種咖啡餐室就好像香港廣州的茶餐廳一般,讓人有種身處火熱熱現世當中的感覺,作為一個短暫光臨的外來者,似乎這樣對著街景吃一碗熱米線,那份陌生不自在就自然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