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六夜的樹屋營終於結束了。
惦念著孩子的家長們在結營前就早早來到了山谷,看見孩子們忙碌著最後一點的收尾工作,便站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尋找、注視著自家小傢伙,看他們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中,紅撲撲的小臉上開心又滿足。
自由之屋完工啦
太陽守望者從2012年開始帶孩子們建樹屋,我帶著孩子們建樹屋也有5年了。
5年,我逐漸感受到每個孩子身上潛藏的力量,更感受到當這種力量被激發後,會有多麼不可思議的能量。
作為營隊老師,我們所能給予孩子的幫助,就是看見他們每個人。
別忘了,我們也曾經是個孩子
帶營隊時常常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在營隊生活中,他最期待的會是什麼?是親近自然,獲得知識,或者掌握技能?
恐怕都不是。
但可以確信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當他們獲得認可,得到關注,感受到被賞識和信任時,他們便會越來越積極和自信。
本次樹屋營四小金花
記得營隊開營的第一天。
壯壯是一個喜歡沉浸在自己內心世界的小人兒,對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有很清晰的表達和對應態度。
無論是開營儀式還是清晨動力,甚至大家都很期待的晚間音樂時間,他也經常拒絕參加,自顧自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樣的特立獨行,在集體中通常都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果然,兩天的相處之後,被孤立的苗頭便開始顯現出來。晚間回顧分享時,我提出讓大家回顧這一天都完成了哪些事,有沒有什麼事讓你覺得很有成就感。
大家便紛紛舉手,想要第一個分享:有人說自己開的橫梁榫卯卡得正正好,有人說自己的手鋸現在用得賊溜,還有人說自己今天一口氣吃了8塊西瓜特過癮。
輪到壯壯時,他明顯地遲滯了一下,猶疑兩三秒之後,喃喃著說:「我覺得馬陸(俗稱千足蟲,一種節肢動物)很好玩。」
「哈哈哈哈……」大廳中頓時爆發一陣大笑,更有孩子誇張地笑得直接倒在地上,似乎聽見了全世界最好笑的事情。
「老師,他今天什麼都沒做,就在那和馬陸玩了。」有人肆無忌憚地喊著,幾個姑娘雖然沒有說什麼,但都扭著頭,衝他樂……
「你是什麼都沒做,只和馬陸玩了嗎?」
「是的,怎麼了。既然他們說我什麼都沒做,那我就不做好了,無所謂。」
「我看到的可不是這樣哦,今天早上的第一根承重梁不就是你和鑫鑫配合完成的嗎,還有你鋸的橫梁和開的榫卯,都是很重要的工作呀。我們完成的承重結構少了誰的工作,都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在屋頂上專注工作的梓文
他下午的狀態我都看在眼裡,所以很認真地跟他說著,同時也提醒著其他夥伴。
「他們說我什麼都沒幹,那我就不幹了唄」,他又小聲說了一句,好像還在堵著氣,卻多了一絲不肯定。
「你今天做了很多工作,也很好地幫助了老師。明天我們將要完成整個樹屋的地板鋪設和梯子製作,我需要你幫助我負責起整體目標的監管,可以嗎?」
他遲疑了一下,然後肯定地說:「可以。」
晚間分享結束後,夥伴們陸陸續續往宿舍走準備洗漱休息,他興匆匆地跑到我跟前,拉著我到一旁說:「老師我跟你說,其實我覺得鋸木頭比馬陸好玩多了。」
昊田:不光馬陸好玩,金蟬也很好玩
風險與信任
「啊…老師,我的手劃破了。」
樹屋營和其他營隊的最大區別,是需要孩子們使用很多真正的木工工具,去完成一座了不起的建築。受傷,真的是再常見不過了。
雖然多數都是小傷,但湧出的鮮血和猛然侵襲的疼痛,也足以讓一直被保護得很好的孩子們感到難以忍受了。
「這是我參加過的最疼的夏令營了,我就不應該來。」
鑫鑫又一次受傷了,他一邊豎著指頭讓兔子處理傷口,一邊憤憤不平地抱怨著,還不忘數著自己這是第幾次受傷。
晚間回顧時,毫無疑問鑫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己今天受的傷,沒想到一句話激起風浪,夥伴們開始爭先恐後地分享起自己在營隊中的受傷經歷。
大家一個個亮著自己受傷的手指,磕了的膝蓋,被樹枝劃了的額頭,甚至還有人展示著被蟲子咬的小包,亮起被釘子扎了一下的鞋底……
哎呀,砸到手了!
好像這些傷痛又代表著另外一些東西,帶著許多莫名的滿意和自豪。
印象中這樣的場景實在是太多,手鋸劃、釘子扎、錘子砸、小磕小碰,聽起來簡直一步一個坎兒。
家長們報名樹屋營的時候,往往更多的也是關注這些問題,孩子們能否使用好工具,使用工具時有沒有什麼風險諸如此類。
風險是一定會有的,畢竟我們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工程型營隊。可也正是這些小風險,讓教練和孩子們貼的更近。
教練需要時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以避免風險失控,又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和空間讓他自己成長。
被信任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彌足珍貴。
有時候,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
樹屋建造非常考驗空間想像和精準計算能力,往往也是老師用來難為孩子,以展示自己的高深莫測的好機會。
想要準確真的很難
前期承重梁支撐榫卯開口和梯子踏板的水平切口,孩子們都是在教練的幫助下完成的。本想著屋頂支撐結構的製作也會延續原來的劇本,沒想到孩子卻給老師們上了一課。
已知支撐結構長1.82米,高0.8米,孩子們需要在這兩個數據的支撐下,計算出整個支撐結構的數據,最好備好所有材料。
剛給出這個課題後,孩子們有些摸不著頭緒,營隊中兩位領導角色石頭和紅茶開始展現他們的領導風範。紅茶說可以運用勾股定理,石頭說先在地上畫出已經有的數據來找找感覺。
分工協作完成搭建
紅茶帶著幾個女孩又找尺子又拿鉛筆,果果拿著手錶查找勾股定理計算公式,豆豆來來回回拿尺子測量,文睿在邊上一會兒搞怪一會兒幫忙,氣氛越來越熱烈。
石頭和活活還有鑫鑫幾個男孩子則負責搬運木頭,看著畫在木板上的線條找靈感。
我高坐在樹屋上,看著下面忙碌的幾個小人兒,內心不禁暗自竊喜,又到了我閃亮登場一展風採的時候了。
「老師老師,你快來快來,我們做出來了,你看看對不對。」忽然有孩子興奮地高聲喊著。
搭建工作要嚴謹
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等我過去的時候,發現地上擺著一個規整的雙坡屋頂支撐結構。搭尺一量,所有數據都對,他們竟然真的這麼快就自己做出來了!
「你們是怎麼做出來的?沒聽見你們算出來數據啊。」我疑惑道。
「我們根本就沒算,直接擺出來的。」活活和文睿一起大聲的回答,周邊一片嘻嘻哈哈附和的笑聲。
「我忘了怎麼算了,就和石頭帶著大家用木板按照您給的數據和要求,一點點比劃擺出來的。」紅茶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著,可能是感覺沒有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但其實我的內心是很激動甚至感謝的。
感謝你們小小身軀裡的無限智慧
生活中有很多很簡單的道理和方法,往往會被一些自以為高明的人或方式繞得雲裡霧裡。難道那些高明的木工匠人們每個都是數學家嗎?
事後我心虛的想著,如果做承重和梯子的時候,我也有想過用這麼直接的方式,整個工程的進度會不會提前許多呢?
我們確實經常在教孩子們,可是,我們也始終要放低態度,去發現孩子們身上的光亮,向他們學習。因為你永遠無法預知,什麼時候他們會帶給你那些妙不可言的靈感和波瀾。
我們經常說,太陽要做的一定是教育型的營隊。而在這些年的營隊帶領中,每個孩子都讓我更加確信,教育是人格感染人格,智慧孕育智慧,激情點燃激情的過程,也是我們共同發現,共同成長,共同映照的過程。
特別感謝王雯昕、邱文瑞、刑寶雯、向梓文、周思霖、王梓晨、於昊田、葉子予幾位夥伴的共同參與,在這七天六夜中,我享受到了你們帶給我的最純粹的美好。
樹屋與我們同在,成長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