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欽州坭興陶藝作品於1915年參加美國巴拿馬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名列中國四大名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飲譽中外。近百年來,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級展覽會評比並獲得大獎40多項,坭興陶產品遠銷東南亞,東歐,美洲以及港澳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欽州坭興陶
能發出金屬聲音的坭興陶
走進欽州坭興陶藝公司的展示廳,幾位遊客對一尊高約一米的大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似乎在猜測大鼎的材質。一人認為,「放在坭興陶的展示廳裡,當然是陶的」。另一人則用手敲擊大鼎,說「這聲音分明就是銅器」。最後,導遊小姐解答說,大鼎的確是坭興陶作品。幾位遊客一聽,都為坭興陶的奇特之處發出感嘆。
坭興陶是廣西欽州的特產,由於土質奇特,加上製作工藝精良考究,其外表古色古香,呈現出古銅色或豬肝色。經高溫燒制後,坭興陶還會「窯變」為天藍色,經拋光處理後泛出光潤柔和的金屬光澤。李人帲是地道的欽州人,現在他的身份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對於坭興陶的特性,他十分了解。據李人帲介紹,坭興陶的陶土奇特之處還在於有「公母」之分,要按照一定比例,取粘性較大的河東泥與硬度較高的河西泥調和,最後才能成為製作坭興陶所用的原料泥。坭興陶的成分裡含有大量的鐵元素和其他金屬元素,因此敲擊起來會發出金屬聲音,這是坭興陶區別於其他名陶的地方。
坭興陶的「窯變」更堪稱制陶工藝的「中國一絕」。原來,坭興陶製作不需要添加任何陶瓷顏料,燒制過程中可產生窯變體。過去,在傳統工藝的燒制過程中,其顏色多為朱色或紫紅色,偶爾有少數深綠色或古銅色的「窯變」體,被稱為「窯寶」。現在,欽州坭興陶的「窯變」技術已經藉助現代工藝有了巨大的進步。坭興陶產品經窯變,表層還保留著朱色或紫紅的原色。但是,用機器打磨掉表層,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現,可以形成各種斑斕絢麗的自然色彩,若隱若現古銅、墨綠、紫紅、虎紋、天藍、天斑、金黃、慄色、鐵青等諸多色澤,質地細膩光潤,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坭興」成名於晚清時期
坭興陶古稱越陶,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1921年,欽州城東平心村一位農民在山麓發現墓葬,內藏寧道務陶碑一方,旁有陶壺一個,此碑刻有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樣。這表明,欽州制陶已有將近1300年的歷史。後來的多處考古發現,將坭興陶的歷史推進新石器時代。不過,「坭興」成名卻在晚清時期。
清朝鹹豐年間,坭興陶非常興盛。欽州人胡老六創製吸菸小泥器,精良遠勝蘇省之宜興。《欽州市志》記載,胡老六是坭興的創始人,他用欽江西岸紫色硬土製成菸斗及坭偶,引領欽州坭興業的興起。繼胡老六之後,潘允興、尤醉芳、鄭金聲等坭興陶名家相繼而出,研究日精。當時,從事坭興陶生產的手工作坊有40多家,還出現了「黎家園」、「仁我齋」、「符廣音」、「麥興記」、「潘允馨」等幾家久負盛名的「老招牌」。至清同治年間,從事坭興工藝的人家,大都聚居於市城南魚寮橫街設店經營,形成一條坭興巷,即「菸斗巷」。「欽州坭興養了一街人」這句老話便流傳至今。
至於「坭興」這一名字的由來,有這麼一種說法:紫坭陶類似宜興的紫砂陶,有人給其取名為「宜興」。「宜興」是用坭來做的,欽州話的「宜」和「坭」讀音相近,人們逐漸把「宜興」說成「坭興」。久而久之,「坭興」便成了欽州紫坭陶的代名詞了。此外,還有一些文人學者把「坭興」解釋為「欽州坭器為時俗喜愛」或「坭壺興用」的意思。
欽州坭興陶製作工藝世代相傳,年逾六旬的袁林喜目前還在欽州一家陶藝公司從事拉坯工作,他的技術就是從同為拉坯匠人的父親和祖父那裡繼承下來的。現在,不少老工藝有了改良,比如陶藝工人利用具有很強可塑性的泥質,在器皿坯體上雕刻詩文和繪畫,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種坭料,例如填以白色坭料,趁坭溼時填充融合,可以燒出紅器白花或白器紅花的效果,使坭興陶在單純古樸中透露出一種濃醇的人文味。
瓶裡桃枝能「開花結果」
如今,到欽州出差、旅遊的外地人士總不會錯過機會,要選購幾樣精美的坭興陶用品帶走。欽州古安陶藝銷售部的龍經理介紹說,坭興陶的藝術品不僅傳承了歷代制陶工藝,還加上了現代元素的創意。此外,坭興陶用品的綠色無汙染性也符合時下人們追求健康生活的標準。
在欽州,不少百姓人家還喜歡用坭興花瓶來插花,可使花豔葉茂,還能經久不謝。更有這樣的說法——插在瓶裡的桃枝還能開花結果。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坭興陶生活使用器,更多的被製作成樣式各異的茶具,不僅堅固耐用,還耐酸耐鹼。據檢測,其鉛鎘釋出量幾乎為零,意味著沒有任何毒性。特殊的陶土,還使得坭興陶獨具透氣而不透水的天然雙重氣孔結構,有利於食物長久儲存。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得出的經驗,已經證明茶葉置於坭興陶罐數年而不會黴變。茶具泡茶,味正醇香,隔夜而色味不變。久用之空壺衝入白開水仍有芳香茶味。此外,由於坭興陶的可塑性強,它的花色品種達600餘種,還有文具、食具、咖啡具、燻鼎以及仿古製品等。
如今的坭興陶生產已經引入現代工藝。不過,這並未改變坭興陶的原汁原味,反而還使坭興陶的生產數量和品質更加穩定。在欽州古安陶藝的生產車間裡,一邊是使用壓模機壓制簡單杯身的年輕工人,一邊是老師傅忙著手工拉坯。用機器壓製出來的簡單杯身,還要經過其他工人手工安裝上另外的配件。老師傅手工拉出來的坯,最後也要經過現代機器的打磨。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藝在這個車間裡顯得非常和諧。離開生產車間,再來到加工車間,這裡又是別有一種風景。車間裡飄揚著幽雅的輕音樂,幾十位匠人正在忙碌著為手裡的陶坯增上藝術的氣息,或是刻字,或是描畫,或是雕刻,外行人穿行其間能充分感受到坭興陶的魅力所在。
欽州欲建「坭興陶都」
「欽州橋畔紫煙騰,巧匠陶瓶寫黑鷹。無盡瓷泥無盡藝,成功何止似宜興。」這是田漢為坭興陶寫的一首詩。千百年裡,坭興陶在欽州這塊土地上牢牢紮根。在南寧舉行的中國-東協博覽會上,坭興陶出盡風頭,成為廣西最「拿得出手的禮物」之一,被指定為國賓禮品贈送東協國家領導人。
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中,欽州坭興陶和廣西壯錦一起列入被保護的民族特色工藝品。與其他的民間技藝一樣,坭興陶的傳承和發展問題同樣受到人們關注。據統計,目前從事坭興陶生產的廠家有20多家,從業人員幾千人,主要生產工藝陶和日用陶。為使坭興陶後繼有人,且更有光明前景,欽州市政府部門和坭興陶行業內的人士目前均在積極謀劃發展藍圖。今年6月初,欽州市第二屆「古安杯」中小學生陶藝大賽剛結束,幾十件獲獎作品放在一家陶藝公司的車間裡陰乾待燒。獲獎作品中,出自小學生之手的佔了相當比重,有栩栩如生的「牧童騎牛」,有生動傳神的「棋手對奕」。看著這些捏得像模像樣的泥塑,讓人不禁有幾絲寬慰。不僅如此,這些作品表現出來的創意也讓人眼前一亮,比如,被枯枝纏繞的自來水龍頭、從一雙小手裡冒出的嫩芽……可以試想,這些如今還是童稚孩童的小學生一旦成為陶藝大師,坭興陶的未來充滿期待。此外,欽州學院還開設了陶瓷專業,目前已招收100多名本科生,他們在學校裡進行系統、專業的陶瓷知識學習,一些國家級陶藝大師定期到校講授欽州坭興陶。
據地質勘探部門探明,欽州坭興陶土是欽州的獨特資源,儲量約30億噸,礦口露天,開採成本較低。2007年,欽州市政府下發《關於加快坭興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把復興坭興行業的發展目標、主要措施和政策扶持等一一列為政府工作的要點。2008年1月,欽州市政府為做大坭興產業,佔地1000畝的「千年古陶城」在欽州市河東工業區開工。未來的10年時間裡,欽州的目標是建設成為現代化坭興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