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學到老,活到老。並且一直都在強調學習,但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如何去學習。很多時候,我們讀了十幾年的書,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這是一件特別讓人遺憾的事情。而在現在知識泛濫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更加應該要學習如何去學習。
這本《學會學習》是一本很好的學習指南書,這本書的作者,齋藤孝介紹了16個名人的讀書學習方法,我從中選取了十個令我感觸最深的學習法則,和大家一起借鑑學習!
這本書在開篇的序言就提到了村上的學習法,那就是,「配合自己的節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感興趣的領域」!
村上說,自己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自然也長久不了。對於這點我也深表贊同,特別是在畢業之後,我們不必為了升學和考試去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那就更應該自主去學習自己喜歡的事情。通過學習喜歡的事情,這其中的樂趣,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啟示】因為一直深愛閱讀,也漸漸的喜歡上寫作和碼字,他們帶給我的幸福和快樂,是長久且持續的。同時也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一直幸福的走在成長的路上!
德魯克在日本被稱為現代經營學之父,他的學習一直都與自己的節奏,在95歲的時候仍然在不斷的學習。
在工作之餘,德魯克每年都會給自己定一個學習主題,並花三個月的時間進行主題學習,比如學習中國明代美術,將莎士比亞的書全部讀完等等。大的學習主題,他還會制定一個三年的學習計劃!在他的字典裡永遠沒有「退休」二字。
【啟示】騰出一段時間,確定一個學習目標和主題,然後進行集中式的學習。現在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主題學習的重要性,我以前的學習包括現在一直都是很散漫的,這也是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是時候給自己確立一個主題,並進行深度學習!
本田宗一郎是本田汽車的創始人,他高中的時候就輟學,在汽車修理廠當學徒。因為他善於觀察和學習,於是在22歲的時候成為汽車分店的店長。28歲的時候,辭職,自己研發「活塞環」。為了學習「活塞環」的技術,他跑遍日本全國的大學,去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最新的科技技術。
他沒有經過學校最正規的教育,但是在工作中他善於觀察,並且肯發現問題,並且努力去創造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同時在我自己的工作中,琦姐一直跟我們強調:「觀察是最好的老師」。確實如此,只有善於觀察才能察覺到他人不易察覺的細節,而這細節恰恰是值得學習的關鍵點。
【啟示】我自己的觀察能力真的很欠缺,學習不僅需要勤奮和堅持,更需要一顆善於觀察敏銳的心。
歌德在創造出《浮士德》的時候,曾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寫信給歌德,要幫歌德完成《浮士德》第二部。當時歌德不置可否的笑了,《浮士德》的作品豈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空口一句說辭就可以完成的。
歌德自己雖然精通法語,希臘語、拉丁語,但是他一直堅持只用德語寫作。他認為,只有子啊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的紮根去學習,才能在這個領域得以「開竅」!
【啟示】要相信每一個精妙絕倫的故事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默默付出。不要想著所有的努力都能立竿見影,我們要做的,只是,不慌不忙的成長!
史蒂芬·金在學習的時候,會將自己的房門都關上,拒絕一切外界的打擾。楊絳在《走在人生邊上》一書中也提到過,在老年的時候,總會有許多的晚輩來看望,這樣免不了要應酬一番,而一個上午的學習時間也必然失去了。
讀書人對自己的學習時間是極為看重的,而外界屏蔽法是一種極好的方式。不僅能留出整塊的學習時間,也能保持學習的高效率!
【啟示】看書的時候,我一般會儘量去圖書館看,手機都會調為靜音模式。這樣我不僅能讓自己快速沉浸在書本的世界,也能保證學習的高效率。特別是晚上7點到10點這段時間,如果沒有工作的事情,我一般都不會去看手機。如果有朋友在這段時間給我留言,我一般要第二天才能回復她了。
吉田松陰在偷渡美國失敗後,自己自首進入監獄,並且在監獄裡為獄友講述《莊子》,他上課的方式並不是單方面的灌輸,而是將書中的知識融入到生活中。
並且他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長處,讓大家輪流當老師,相互學習。這樣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則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了!
【啟示】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可以,請給自己找一個戰友或者多個戰友。李笑來在一篇文章中曾說,「無朋友難以幸福,無戰友無法成就。」對於這一點我深表贊同,也很慶幸在自己的學習生涯裡,身邊總會有這樣的一群戰友,大學的時候有五人幫,工作之後遇到了讀書會。因為和他們之間的互相學習,才讓我不斷的在成長!
福澤諭言的切磋學習法和松陰的相互學習法,如出一轍,都是屬於相互學習。但是切磋學習法更偏向於某一個領域的相互切磋和交流。最開始是日本在江戶時期,大家都要學習「蘭學」,也就是學習荷蘭語。
在學習「蘭學」的私塾裡,是由高年級的人帶低年級的學生學習,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則是互相之間進行學習。每個人會通過抽籤決定需要閱讀的部分,如果能正確講述自己抽到的知識,則升一個等級,反之則減少一個等級。通過這樣的進階方式進行切磋學習。
【啟示】這種學習方式,和現在拆書幫的學習,有幾分相似之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解讀,並且有一群人一較高低,成績優異者則升到更高的等級,算是對自己的學習的一種肯定和激勵!
香奈兒是時尚界的女王,她善於打破常規找到自己獨特的靈感。同時在學習的時候,她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是,對鏡觀察。她的這種對鏡觀察並不是一種自我欣賞和陶醉,而是一種內在的自省!
她時常會通過照鏡子的方式審視自己,她說,「鏡子是非常直觀的,它能把我自身嚴格反射過來,向我述說我的為人。樂天、激烈、現實、幽默詼諧、生性多疑、一個法國女人!」
【啟示】也許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了解,也許這種對鏡認真審視自己的方法值得一試。客觀地對自我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評價,不失為一種成長的方式!
南方熊楠在閱讀的時候喜歡抄寫,在英國期間,他得以去到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博覽群書。他當時在圖書館借閱了五百多本書,抄寫並整理了五十多本筆記本。
他不斷的抄寫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通過抄寫練就了超凡的記憶力。不僅如此,他不斷的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吸收和轉化。他用英文撰寫論文,與當時的學著探討相關問題,這樣他的學習就不斷的在輸入和輸出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啟示】結合我自己閱讀和寫作的習慣,這個方法簡直太受用了,我自己在看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抄寫,而當我在抄寫讀書筆記的時候。當我看完一整本書之後,想要寫書評進行相關的知識輸出時,先前在看書做的抄寫,就成為了寫書評的絕佳法寶!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沒成為物理學家,我現在應該是一位音樂家。音樂並不影響我研究。可以說,兩者處於同一條名為憧憬的源泉之中,相互彌補,給我慰藉」。
記得大學的時候,看過一篇關於錢學森的文章,他特別強調文理兼修。他自己不僅是載人航天的科學家,同時他在小提琴和繪畫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我身邊有不少理工科的男生同樣也喜歡文學和音樂。我相信這些正是他們生活中另一個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放鬆身心的棲息地。
【啟示】在忙碌的工作和學習之餘,每個周末我都會去爬山,有意識的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時間。我總是自我調侃,身體和心靈同時在路上。每一個周末,當我爬了山,同時又看了書,寫了文章,我都覺得幸福指數爆棚,擁有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快感!
以上就是十位不同領域的名人,他們秉承的學習方法,而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去借鑑,並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道路上,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