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創新品牌 引領灣區雙創熱潮
10月13日,2020年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之科技海歸領航賽(下稱「領航賽」)決賽在珠海舉行。進入決賽的22個項目中,珠海參賽項目最終取得2金、4銀、1銅的好成績。
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是由省人社廳聯合有關部門共同舉辦的大型創業賽事,科技海歸領航賽是「眾創杯」最具科技含量的單項賽,珠海市作為承辦方已連續五年舉辦大賽。「珠海歷年來參賽項目數量、質量均居全省首位。」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5年來,珠海共取得9金、15銀、14銅的優異成績。
近年來,珠海以賽促創,通過全鏈條全流程賽事服務,搭建雙創孵化體系等措施激發全市創新創業活力,助力珠海打造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
7大項目獲獎展現珠海實力
在決賽現場,每個項目擁有12分鐘的展示時間:6分鐘現場陳述環節,各選手從項目創新點、項目優勢及核心競爭力、目標市場分析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各自項目的發展前景;6分鐘現場答辯環節展現選手們市場分析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
「今年參賽項目解決行業痛點的意識更強、商業模式更清晰。」歷年來擔任大賽評委的原王老吉藥業董事長施少斌認為,科技海歸領航賽在珠海已連續舉辦5年,主辦方對項目篩選的把關能力逐年提升,項目整體方向和廣東地區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吻合度很高,為項目落地孵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最終,珠海入圍決賽的項目最終取得2金4銀1銅的好成績。其中,集結國內頂尖院校的博士後、博碩等高學歷人才,擁有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珠海項目「高性能MEMS慣性傳感器」奪得企業組金獎,展現了珠海參賽項目的「硬核」實力。
大賽自6月1日啟動以來,共吸引600多個創業項目報名。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等領域的科技項目同臺較量。領航賽分團隊組、企業組兩個參賽組別,獲獎項目將獲得5萬—20萬元不等的獎金以及「12+N」的創業支持措施。
其中,大賽吸引眾多企業高管、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參賽,為廣東吸引高端人才搭建賽事平臺。「技術創新有了更高要求,產業領域更聚焦,以及扶持力度的進一步提升,均體現出今年大賽的更高水平,相信大賽能為粵港澳大灣區落地一批優質科技資源帶來機會。」施少斌說。
「本次賽事項目所呈現出的科技實力,讓我感到驚喜。」廣東中大科技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塗寧對決賽項目質量予以肯定。在他看來,本次賽事有了更強的參賽團隊,顯示出國內科研事業更強勁的核心技術水準、更有效的市場化效率、更高的風險防範意識,「對於投資人而言,我們也很希望有這樣的平臺接觸到這些優秀項目,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
以賽為媒打造城市雙創品牌
「我們研發出全球首款可充電柔性鋅電池,並解決了鋅基電池不可充電性、循環壽命短等技術難題。」在決賽路演現場,深圳新源柔性科技CEO聶贊相的介紹吸引在場評委的關注。
「研發產品在產業化落地有何優勢?」「我們團隊核心成員以英國劍橋為研發基地,在新材料、能源、電力等科技研發領域有超過30年的技術積累,15年以上的產業化經驗。」面對評委犀利的提問,聶贊相應對自如。最終該項目獲得大賽企業組金獎。
以科技創新為媒,吸引全球創新資源,是「眾創杯」舉辦科技海歸領航賽的初衷。「觀察這幾年的項目情況,賽事對於真正具有科技實力的項目吸引力日益增強。」塗寧說,最初評賽的時候還有一些商業模式創新的項目,但近年來參賽項目的核心優勢都聚焦在「科技實力」,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
「大賽規格高、服務好。評委的犀利點評給我們的項目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綜合考慮廣東的政策資源環境,我們有計劃年底落戶這裡。」北京炎黃國芯項目負責人郭虎表示,今年以來一直在考察南方各大城市,通過此次大賽成功對接廣東各創業園區資源,收穫頗豐。
根據政策,大賽獲獎項目除獲得5萬—20萬不等的獎金外,還可相應享「12+N」支持措施。其中,為支持大賽優秀初創團隊或小微企業發展,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最高額度為500萬元並按規定享受貼息。
「這是創業者來粵創業投資一個重要窗口。」來自武漢的參賽者劉奇,計劃將超低空無人監測系統項目研發運營板塊落戶廣東。通過大賽多方接洽以及政策支持,劉奇更加堅定來南方發展的信心,「目前我們正在橫琴選址辦公場地,從項目落地到入駐全程有人指導,方便快捷。」
參賽選手陳循軍與劉奇擁有同樣的感受。「主辦方非常重視參賽選手,並且提供了高規格的服務。」他舉例說,對於團隊組參賽項目而言,涉及智慧財產權類的參賽內容不適宜公開,主辦方在複賽路演環節均採用網絡加密技術保障參賽者的權益。
為應對今年新冠疫情防控,珠海此次大賽在初賽、複賽、決賽均利用5G技術方便各賽區選手就近參賽。其中,大賽複賽採取「主會場+直播間+遠程視頻連線」方式進行,分別在廣州、珠海、汕頭、東莞4個賽區同時開展,複賽展示環節還使用綠幕摳像技術,讓大賽更具科技感、創造力。
科技資源為城市注入發展活力
「公司一個月前拿到歐盟醫療器械註冊證,我們的產品可以遠銷海外了!」來自珠海的通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崢興奮地說。該公司是生產高端顱內植入介入醫療器械的企業,3年前,這家僅擁有5個人的初創企業參加科技海歸領航賽,憑藉過硬的技術實力奪得2017年企業組金獎。
經過短短3年的發展,如今該公司團隊成員已有100多人。「從研發到生產銷售,企業一直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關注。」李崢說,隨著企業規模日益增大,政府提供的場地擴大生產、給予租金補貼等,都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條件。
「通過賽事挖掘優秀項目,用最具吸引力的孵化環境讓更多優質項目留下來,這是舉辦大賽更深遠的意義。」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眾創杯」科技海歸領航賽從創建創業服務品牌、匯聚創新創業資源、引領城市雙創熱潮、推動優秀項目落地四個方面,助推珠海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雙創事業發展升級,已成為廣東省集展示交流、資源對接、政策落實、服務落地四大功能為一體,極具影響力的雙創賽事平臺。
除同臺競技外,歷年來,珠海在大賽期間還舉辦了創業環境與創業政策推介會,組織各區招商部門、科技園區、創業孵化器與參賽團隊見面洽談,招商引智促進合作,推動更多優質創業項目在珠海落地,為珠海產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眾創杯』為城市招才引智搭建橋梁吸引創新資源,城市孵化體系幫助創新力量茁壯成長,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上述負責人稱,通橋科技的發展是近年珠海以賽促創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近年來珠海創業孵化載體規模效應初顯,創業帶動就業勢頭強勁。目前,全市已建設和認定的創業孵化基地26家,累計孵化企業(項目)3909個,直接帶動就業35347人。
與此同時,全市政府公益性創業孵化園為主導的「一園多基地」創業孵化體系格局形成。孵化基地全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配套等上下遊產業鏈資源,集創業培訓、創業融資、商務服務、政策申報、公共技術、信息諮詢、品牌營銷等為一體的孵化服務,為入孵項目發展打造優質創業生態圈。
「眾創杯」首設抗疫專題賽:激發創業熱情 提高就業活力
「即便空氣消殺做得再好,在ICU病房往往都會存在病人大小便暴露問題。」今年疫情期間,來自珠海企業廣東銥鳴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宋英關注到這一現象。一款「智能床機一體大小便照護機器人」,便在她與團隊的研發下應運而生,並最終獲得今年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之抗疫專題賽企業組銅獎。
新設的抗疫專題賽是今年「眾創杯」的一大亮點。「面對疫情,廣東把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集中力量研發核心技術,拿出了不少『硬核』產品,展示了科技抗疫的威力。」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積極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抗疫工作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此次「眾創杯」抗疫專題賽通過賽事平臺,集中展示和挖掘防疫抗疫型創新企業,助力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推動廣東經濟穩定發展。
抗疫專題賽參賽項目範圍包含疫情預警、診斷檢測、藥物疫苗、醫療器械、防護設備等直接用於抗疫的創業項目,及疫情期間搭建平臺幫助復工達產、帶動就業能力好、提供服務滿足群眾需求等間接防疫抗疫的創業項目,最終獲獎項目可獲得5萬—20萬元不等的獎金。
層層篩選下,9月23日,抗疫專題賽決賽拉開了帷幕,42個優秀項目以線上路演的方式展開激烈比拼。珠海發動46個項目報名參賽,最終獲得1金1銅兩大獎項。
「參加抗疫專題賽,能夠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內地,帶動更多兩岸青年共同抗疫,攜手應對疫情。」來自中國臺灣的陳鴻傑5年前來廣州創業,疫情期間,他主動騰出了在廣州的自有藥品生產廠房,7天時間便完成了口罩生產線安裝和試產,目前日產口罩超過10萬隻。
作為此次抗疫專題賽參賽選手,他收穫不小。「內地擁有更廣闊的市場,我們通過賽事可以認識更多投資方、產業上下遊合作夥伴,對於未來我們企業的發展有很大幫助。」他說。
「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雖湧現了一批廣東科技的『創新軍團』,但同時也暴露出中國醫療核心技術的不足。」大賽評委、廣東中大科技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塗寧分析。目前,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和耗材多依賴於國外,此次「眾創杯」抗疫專題賽的參賽項目中有許多來自各行業的醫療器械創新技術,廣東通過賽事發掘和幫助這些項目落地發展,將有望實現醫療器械核心技術國產化。(黃鶴林 何麗苑 劉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