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爆發戰爭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而爭奪的焦點依然是納卡這個持續了數年的爭議地帶,為了擊敗對手,亞美尼亞更是動用了一直沒有使用的伊斯坎德爾-E戰術彈道飛彈,但還是沒能奪回大勢。
據《今日俄羅斯》網站消息,這場戰爭將以兩國籤署停火協議的方式告終。付出更大代價的一方無疑是亞美尼亞,亞美尼亞非但沒能成功實現戰略目標,反而要被迫割讓大片領土給亞塞拜然,這樣的結局實在是落寞,也正好印證了那一句「落後就要挨打」。
亞軍方戰敗或是意料之中
因為亞美尼亞之所以會慘敗,一定程度上是對手亞塞拜然有土耳其方面提供的強大軍事援助,包括以成本價提供的軍備物資、戰略協助等,而這都給亞美尼亞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並且亞美尼亞前線部隊一直處於疲勞狀態,數月來都沒有輪換,這必然會影響到其作戰狀態,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亞美尼亞的失敗更像是一個定局。對於戰敗結局,亞美尼亞政府表示這是因為軍方處於劣勢,帕西尼揚總理還指責俄羅斯導致了亞美尼亞的失敗,國內鷹派勢力對於這個結局則非常不滿,不願讓犧牲的士兵白白死去,鼓勵民眾反對停戰……
可以說,戰敗後的亞美尼亞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以往的寧靜。客觀來講,這場戰爭涉及的各方勢力中,只有亞美尼亞顯得一無所獲。亞塞拜然雖然也有所傷亡,但是作為戰勝方擁有了納卡地區的領土;土耳其則彰顯了軍事實力、提升了影響力;俄羅斯軍方獲得了更大的駐紮範圍,如何消化這樣的結果,對亞美尼亞政府和人民都是一個考驗。
亞美尼亞警告土耳其,積怨太深?
雖然亞美尼亞大勢已去,但對於土耳其,亞美尼亞仍然不忘擺出強硬姿態。據悉,日前,亞美尼亞還警告土耳其稱,如果土耳其在納卡地區作戰,亞美尼亞將繼續戰鬥下去。之所以會留存這樣的血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之間的積怨。原來,奧斯曼帝國曾殘忍地屠殺過約150萬亞美尼亞人,這相當於其總人口的一半,所以亞美尼亞對土耳其的仇恨之深無需贅言。
戰爭總會帶來流血和犧牲,對小國來說更是如此,亞美尼亞失敗的原因既來自外界,也來自內部,而這又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唯有加強建設自身,擁有新的「軍事強心臟」,才能真正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