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就要挨打!亞軍方撐不住低頭求和,被迫割讓大片領土

2020-12-27 雪豹觀察

距離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爆發戰爭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而爭奪的焦點依然是納卡這個持續了數年的爭議地帶,為了擊敗對手,亞美尼亞更是動用了一直沒有使用的伊斯坎德爾-E戰術彈道飛彈,但還是沒能奪回大勢。

據《今日俄羅斯》網站消息,這場戰爭將以兩國籤署停火協議的方式告終。付出更大代價的一方無疑是亞美尼亞,亞美尼亞非但沒能成功實現戰略目標,反而要被迫割讓大片領土給亞塞拜然,這樣的結局實在是落寞,也正好印證了那一句「落後就要挨打」。

亞軍方戰敗或是意料之中

因為亞美尼亞之所以會慘敗,一定程度上是對手亞塞拜然有土耳其方面提供的強大軍事援助,包括以成本價提供的軍備物資、戰略協助等,而這都給亞美尼亞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並且亞美尼亞前線部隊一直處於疲勞狀態,數月來都沒有輪換,這必然會影響到其作戰狀態,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亞美尼亞的失敗更像是一個定局。對於戰敗結局,亞美尼亞政府表示這是因為軍方處於劣勢,帕西尼揚總理還指責俄羅斯導致了亞美尼亞的失敗,國內鷹派勢力對於這個結局則非常不滿,不願讓犧牲的士兵白白死去,鼓勵民眾反對停戰……

可以說,戰敗後的亞美尼亞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以往的寧靜。客觀來講,這場戰爭涉及的各方勢力中,只有亞美尼亞顯得一無所獲。亞塞拜然雖然也有所傷亡,但是作為戰勝方擁有了納卡地區的領土;土耳其則彰顯了軍事實力、提升了影響力;俄羅斯軍方獲得了更大的駐紮範圍,如何消化這樣的結果,對亞美尼亞政府和人民都是一個考驗。

亞美尼亞警告土耳其,積怨太深?

雖然亞美尼亞大勢已去,但對於土耳其,亞美尼亞仍然不忘擺出強硬姿態。據悉,日前,亞美尼亞還警告土耳其稱,如果土耳其在納卡地區作戰,亞美尼亞將繼續戰鬥下去。之所以會留存這樣的血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之間的積怨。原來,奧斯曼帝國曾殘忍地屠殺過約150萬亞美尼亞人,這相當於其總人口的一半,所以亞美尼亞對土耳其的仇恨之深無需贅言。

戰爭總會帶來流血和犧牲,對小國來說更是如此,亞美尼亞失敗的原因既來自外界,也來自內部,而這又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唯有加強建設自身,擁有新的「軍事強心臟」,才能真正站起來。

相關焦點

  • 不學會挨打嗎?
    先看看咱們中國人挨打的時候: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籤訂了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而這份條約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並割讓香港島為英國殖民地。被迫開放了很多通商口岸,允許外國人自由經商傳教士自由傳教;割讓了大片領土給沙皇俄國。
  • 亞美尼亞士兵舉手投降,割讓領土求和,俄軍警告對方:立即放人
    但很意外的是,俄羅斯與亞塞拜然斡旋期間,亞美尼亞大批士兵舉手投降,試圖割讓領土求和,俄軍警告對方立即放人。12月17日,據亞塞拜然國際新聞網報導,儘管卡拉巴赫接觸線附近的局勢逐漸平復,但仍有大量的武裝人員活躍在交戰地帶,並試圖衝擊阿軍方建立的軍事哨所和陣地,此前已經發生多起襲擊事件。
  • 落後就要挨打?為何我國綜合國力上升了,反而進入矛盾多發期?
    落後就要挨打?為何我國綜合國力上升了,反而進入矛盾多發期?我們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近現代史是一個重點,重點中的重點是,一定要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觀念。不過,最近幾年,對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觀念,不少人提出了質疑的觀點。質疑不是不行,可是,質疑一定要有依據。前幾天有一位公知居然把「落後就要挨打」與「美國最不喜歡侵略奴役他國」聯繫起來,真是叫人大跌眼鏡。
  • 初中議論文範文:落後就要挨打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議論文範文:落後就要挨打,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落後就要挨打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今天,秋風送爽,碩果纍纍。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
  • 芬蘭戰爭:芬蘭如何由瑞典領土淪為俄羅斯附庸國
    1809年俄國強迫瑞典割讓芬蘭。俄國在芬蘭成立芬蘭大公國,芬蘭大公由俄國皇帝兼任,芬蘭由瑞典領土變為俄羅斯附庸國。那麼俄羅斯是如何擊敗瑞典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法俄和解
  • 蘇芬戰爭中,芬蘭失去大片國土,為何還要拒絕與德軍共同合擊蘇聯
    蘇芬戰爭中,芬蘭失去大片國土,為何還要拒絕與德軍共同合擊蘇聯歷史上,芬蘭一直處在歐洲大國爭鋒的漩渦中心,雖然也曾被其他國家吞併過,但最終卻憑藉整個國家的民族智慧,傲然屹立在歐洲大陸上,雖然是個小國家,但也不容他國小覷。
  • 落後就要挨打
    原標題:落後就要挨打CBA常規賽有38輪,11月和12月各有11場比賽,這兩個月對於各隊衝刺季後賽資格和搶佔有利排名,具有決定性的戰略意義。整個11月,北京隊贏了8場輸了3場,還是相當不錯的。但進入12月,北京隊戰績急轉直下,兩波三連敗讓球隊大傷元氣,4勝7負頗為尷尬。
  • 我們不應懷疑「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論斷
    現在,有許多「落後就要挨打」的懷疑論者,認為已經不適時宜,甚至還列舉瑞士、泰國等小國在二戰期間能安然無恙作為證據,真是讓人擔憂。「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是史達林在1931年一次名為《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的演說中提出的,當時史達林提出:「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而落後是要挨打的。」史達林正是出於對資本主義弱肉強食規律的充分理解和認識,才提出了「落後就要挨打」這一科學論斷,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含義。
  • 落後就要挨打並不成立,古代是誰先進誰挨打,中外皆是如此
    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在學習近代史的時候經常用到,我國的近代史就是挨打的歷史。因為清朝的落後,不斷受到西方各國的侵略。可以說落後就要挨打是很多人都認同的話。不過這話只適應在近代,在古代並不適應。古代可以說是相反,先進就要挨打。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各國都是這個道理。
  • 落後了不要緊,挨打了也不要緊,問題是落後挨打以後應該怎麼辦
    落後不是挨打的充分條件,但是是必要條件。落後的國家和地區、民族很多,但並不是所有落後的國家、地區和民族都會挨打,挨打的只是一部分。而且,相對來說,挨打的往往並不是最落後的。為什麼呢?太落後了,落後太多,就沒有挨打的資格了。因為對打的國家、地區和民族來說,打不是目的,打只是手段,目的是掠奪。如果落後到一無所有,沒什麼值得掠奪的,那自然不用挨打了。最怕的就是別人都認為你有什麼寶貝,值得掠奪,有東西可以搶,你還落後,那就一定會挨打。尤其是當別人打了之後,你確實給了別人好處,那就要挨更多打了。
  • 為何說「落後就要挨打」是顛倒黑白的謬論?
    但凡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基本都熟知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 所以最終也順理成章地得出「落後就要挨打」的結論。 所以,所謂「落後就要挨打」,本質上是一種顛倒黑白的強詞奪理,因為自古以來,世界秩序從來都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掌握輿論主導權的,從來都是強者,它除了決定了誰落後,更決定了誰挨打
  • 面對不講理的鄰居,中國談判40年只收回一半領土,領土寸步不能讓
    「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而落後者是要挨打的。但是,我們不願意挨打,不,我們絕對不願意!」這段話最早出自史達林的《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的一次演說。其實,早在鴉片戰爭之時,我們就體會到了「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歷史殘酷的必然」這句話的含義。
  • 中國近現代史之割讓香港的過程
    當然,這個問題還需要追溯到新界割讓的過程。1898年農曆5月13日,即AD1898年7月1日;中英兩國於當年農曆4月21日籤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規定將新界割讓於英國。同時,規定了為期99年;即1997年,才宣告無效。這便決定了中國必然會在99年後的1997年的7月1日收回香港的主權。        在弄清楚為何建黨節與香港回歸日會在同一天的問題後,再來探討一下,香港的割讓過程。
  • 落後就要挨打?不,落後可以打人,而且可以打贏!
    濠哥在看這篇評論的時候,忽然想到過去常說的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對麼?至少以抗美援朝戰爭看,這一說法不對。以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看,落後不僅不必挨打,還可以主動出擊,到國外去打人,而且還能打贏。志願軍部隊出國到朝鮮作戰,以落後之國、落後之軍打贏了武裝到牙齒的的美軍,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抗美援朝是什麼?就是以中國之神話戰勝美國之神話。
  • 誰的領土縮水最大,世界損失領土最多的5個國家
    在西部,有爭議的德法兩國阿爾薩斯和日爾曼割讓給了法國;在北部,什勒斯維希割讓給了丹麥;在東部,所有西裡西亞、布蘭登堡和奧得谷的部分地區、但澤自由港、切申、波茨坦和其他大片領土割讓給了波蘭。東普魯士被蘇聯接管,在現在的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南部工業基地波西米亞,獨立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和其他地方。德國總共輸了40場?的領土。從龐大的德意志帝國到一個地理上的小國。
  • 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只因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只因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電影《八佰》上映後,中國紀檢監察報對此作出評價,「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實際上從真實層面反映出來的,又何嘗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