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獲受理,能否成為中國版 「Illumina + Tecan」?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12月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審核顯示,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智造」)遞交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已獲受理,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本次受理也意味著華大智造擬上市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

據招股書披露,華大智造的核心業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基因測序領域、實驗室自動化領域,以及含細胞組學解決方案、遠程超聲機器人、BIT產品在內的新技術領域。2017-2019年,其基因測序儀業務收入呈快速增長趨勢,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6.16%,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1.64%。

在基因測序行業,過去一提到華大智造,大家都熟悉的是其基因測序儀業務,隨著招股書的披露,我們才真正理解,華大智造一直強調的「生命科學核心工具締造者」的使命,在今年邁出重要一步!

遠不止測序儀的華大智造,能否成為中國版「Illumina + Tecan」?全方位打造含基因測序儀、實驗室自動化及新業務板塊在內的全套「生命數位化」版圖呢?我們先從招股書中探個究竟。

大國重器, 一己之力打破基因測序儀壟斷

作為目前高通量測序儀國產製造的開拓者與引領者,華大智造的故事還要從測序產業鏈說起。 該產業鏈可大致分為三個環節,即上遊的儀器設備研發生產、中遊的測序技術應用研究,以及下遊的數據處理環節。 長期以來,國內諸多基因測序公司基本圍繞中下遊環節做應用與研發,上遊市場幾乎無人問津。 這也最終導致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經過多年發展仍舊跟跑國外,上遊的測序儀器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被少數外國企業把持。

通過多年發展,目前高通量測序可主要分為三大技術流派,一是以Illumina為代表的橋式PCR擴增與邊合成邊測序結合的技術路線;二是以Thermo Fisher為代表的乳液PCR擴增與半導體測序結合的技術路線;三是以華大智造為代表的DNA納米球與聯合探針錨定聚合相結合的技術路線,這一路線得益於2012年華大基因收購美國Complete Genomics公司開啟測序儀布局,並於2016年成立華大智造。

從2017年開始,華大智造幾乎保持一年一更新的速度,其陸續發布的測序系統MGISEQ-2000、MGISEQ-200、DNBSEQ-T7及DNBSEQ-T10×4RS都比肩國際水平,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也因其測序儀的發布成為中國基因領域的「JP摩根」。可以看出,國產製造的技術水平已從滿足常規測序需求走向「超級測序」和「顛覆式創新」。哈佛醫學院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喬治·丘奇曾對華大智造做出高度評價:「有了核心技術,華大智造能夠實現測序價格可負擔,且測序錯誤率基本為零。」

如今,華大智造已在基因領域形成完善且可靠的多項源頭性核心技術,並逐漸發展出了以「DNBSEQ測序技術」、「規則陣列晶片技術」、「測序儀光機電系統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此外,該公司還成功研發出相匹配的測序試劑、材料、生化反應體系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和產品,真正實現了從儀器、試劑到軟體的國產化。

這些技術成果背後是華大智造對技術研發數年如一日的投入。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20年9月,華大智造研發費用分別為24,505.49萬元、25,356.83萬元、34,329.40萬元、48,640.68萬元,佔營業收入的30.54%、23.11%、31.46%、27.96%。同行Illumina2019年研發佔營收比例為18.26%。

另據公開信息顯示,除了吉因加、微基因、泛生子等國內客戶外,目前華大智造已與泰國、南非在內的20多個國家籤訂協議,國產「智造」的新一代測序儀正逐步走向國際。

開啟新紀元,實驗室自動化設備助力全球抗疫

隨著生命科學行業的迅速發展,海量實時數據和先進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其對試驗效率、準確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持續提高,高通量、自動化正成為未來實驗室工作模式的發展方向。作為深諳此道的先行者,華大智造於2016年開始布局實驗室自動化業務,並逐步發展出以「關鍵文庫製備技術」、「自動化樣本處理技術」為主的實驗室自動化領域技術。

疫情初期,華大智造緊急在武漢增加部署DNBSEQ-T7超高通量測序儀,全力支持抗擊疫情,並依託DNBSEQ-T7及MGISEQ-2000高效、準確的測序能力,第一時間助力獲取病毒全基因組,為後續開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提供了基因組數據支持。此外,華大智造自主研發的遠程超聲機器人先後馳援武漢黃陂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武大中南醫院等機構,便於醫生和專家對患者進行遠程會診。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自動化分杯系統MGISTP-7000、MGISP系列自動化核酸提取設備和ZLIMS自動化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全套新冠解決方案極大地緩解了檢測實驗室的空間、時間和人員壓力,為大人群檢測提供了工具保障。與此同時,華大智造的「抗疫利器」——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MGISP-960已投入全球數十個國家的抗疫前線,成為各地疫情防控的重要科技力量。

此外,華大智造還推出硬氣膜式、車載一體式、集成式等多種機動靈活的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並在成都、重慶、武漢等地成功下線並投入「戰鬥」,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不止測序儀,中國版「Illumina + Tecan」已初具規模

今年6月,華大智造營運長蔣慧在一次媒體採訪中公開表示: 「未來我們絕不會僅以測序儀企業自稱」。 華大智造在2020年的業務結構和業績表現,已證明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發生改變。

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2020年1-9月,營業收入激增至173950.15萬元,期間實現歸母淨利潤16537.6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從市場表現來看,華大智造因以上「基因測序儀+實驗室自動化+新業務板塊」的多元化布局,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

招股書顯示,其實驗室自動化業務2020年1-9月營收額高達127,158.7萬元,佔整體營收的73.41%;測序儀及配套試劑整體營收也在同期內持續上升。

除了已構建含基因測序儀和實驗室自動化在內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華大智造還圍繞生命數位化全方位布局了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產品,而這些多元化產品也將為生命科學、基因測序、臨床診斷、生物醫藥、細胞分子生物學、藥物篩選、食品、環境、化學化工、醫療衛生與檢驗檢疫、教育科研等行業用戶提供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為後疫情時代提供更多的應用可能性。

多元化業務的布局,離不開高比例研發投入以及對自主研發的高度重視。2017年至2020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不斷增長,分別為2.45億、2.54億、3.43億、4.86億,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0.54%、23.11%、31.46%、27.96%,領跑我國生命科學行業。

此外,華大智造擁有高度融合的跨學科專業團隊,涵蓋光學、微流控、機械、自動化、電子、半導體、生化等學科,已攻克相關產業全鏈條的核心瓶頸。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大智造擁有研發人員534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約為34%。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已取得境內外有效授權專利364項,此外,相關技術在生產應用過程中不斷升級和積累,並用於公司主要產品中。

我們看到,隨著更高通量基因測序相關設備的陸續推出及各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持續推動,測序成本已隨著升級迭代及規模化效應逐步降低,新的應用場景也在持續不斷湧現。在基因測序領域持續創新之外,華大智造又在實驗室自動化及新業務板塊不斷發力,有望成為中國版「Illumine + Tecan」,打造全套生命數位化工具和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獲受理:招股書披露的這幾點值得關注|華大智造|...
    12月7日晚,上交所受理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智造」)科創板上市申請,這意味著國產測序儀或將迎來第一股。據悉,華大智造此次科創板IPO選擇了第四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本次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131.9475萬股,募集資金25.28億元。
  • 華大智造 深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
    □本報記者劉楊12月7日,上交所受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科創板上市申請。根據招股書,公司擬募資25.28億元投向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華大智造專注於基因測序儀、配套試劑及耗材等一系列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建設智能化工業製造平臺,並提供技術保障和解決方案。
  • 華大智造IPO獲受理:不只測序儀,還布局遠程超聲機器人等
    深圳華大集團旗下的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MGI)IPO事宜再進一步。12月7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披露了華大智造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受理。
  • 中概股風聲鶴唳,納斯達克限制小型中企IPO,科創板能否護航?
    其中,最可靠的消息是納斯達克修改上市規則,限制中國小型企業ipo,具體方式包括收緊限制和放慢對這些公司的IPO申請的審批速度。限制的理由堪稱官冕堂皇。因為一些小型中國公司ipo,融資規模並不大,IPO募資大部分來自中國投資者,甚至是高管的熟人,而不是美國投資者。這些公司在美國上市後,只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很少一部分股票,大多數股票掌握在少數內部人手中。
  • 華大基因緊急闢謠
    對此,華大基因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今年以來,華大基因股價接近翻倍,12月7日,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
  • AI公司雲天勵飛衝擊科創板,華大系華大智造擬募資超25億
    物產環保於12月11日披露招股書 擬登陸上交所主板12月11日,浙江物產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物產環保)的主板IPO申請已獲受理,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華大智造於12月7日披露招股書 擬登陸上交所科創板12月7日,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的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受理,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 NGS風雲錄:華大重智造、貝瑞押腫瘤業務,生物企業們都在幹啥?
    華大基因:發展「智造」業務,其目標市場或不止高通量測序華大基因一直是業內最具話題性的公司,它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NGS公司,人們習慣把華大系創業公司稱之為「華創」。華大、華創系公司遍布了全國各個角落,成為了國內生物技術創業的風景線。NIPT已經從風口浪尖到平靜發展。
  • 華大反訴Illumina 中外兩大測序巨頭孰是孰非?
    遭Illumina兩次起訴,華大智造反訴Illumina美國時間2019年5月28日,華大智造旗下公司Complete Genomics在美國德拉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起訴Illumina公司侵犯測序專利。
  • 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3 子公司上市科創板,業務嚴重依賴華大基因在否認基因編輯58個嬰兒之後,華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華大智造也即將上市科創板。此次華大智造擬募集資金高達25.28億元,計劃分別用於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以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業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中芯國際、華虹CMP設備供應商華海清科科創板IPO獲受理
    原標題:中芯國際、華虹CMP設備供應商華海清科科創板IPO獲受理   根據上交所的公告,華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華海清科)的科創板IPO申請今天正式被受理。
  • 中科微至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13.39億元
    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25日,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微至」)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 創耀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3.35億元
    智通財經獲悉,12月1日,創耀(蘇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耀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海通證券為其保薦機構。創耀科技是一家專業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主要專注於通信核心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業務,並提供應用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持服務。
  • 濾波器廠商燦勤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募資38億擴產主業
    集微網消息,6月30日,陶瓷濾波器廠商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燦勤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值得注意的是,燦勤科技已於2018年成為全球首家量產5G介質波導濾波器的生產廠商,目前已成為全球5G通信產業鏈上遊重要的射頻器件供應商,與客戶H、愛立信、大唐移動等通信設備生產商建立了廣泛的業務合作,2019 年成為客戶H的戰略核心供應商,還參與到中國移動的5G聯合創新中心項目。據行業人士透露,客戶H即華為。
  • 訊飛翻譯機2.0獲日本NHK讚譽 樹立中國智造典範
    隨著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進程,「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智造」大步邁進並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可,中國正在向全世界亮出「大國AI力」的新形象。諸多新興技術企業中,科大訊飛成為了「新形象」的代表並以國際領先的語音識別、合成、機器理解等多項人工智慧技術享譽國際。
  • 半導體設備迎新機遇,盛美半導體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
    來源:一財網繼掛牌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後,國產半導體清洗設備龍頭盛美半導體擬在科創板IPO。6月1日,上交所官網披露,正式受理了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盛美半導體」)的科創板上市申請。
  • 康希諾生物科創板IPO成功過會 成為「A+H」疫苗概念第一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康希諾生物科創板IPO成功過會 成為「A+H」疫苗概念第一股4月30日,「明星疫苗股」康希諾生物科創板IPO成功過會,2019年3月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H股上市,此次成功登陸A股市場
  •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聯合華大智造共建「火眼」實驗室
    該實驗室兼具病毒檢測及科學研究兩個用途,集螢光定量核酸檢測、高通量測序、抗體三種方法於一體,裝備華大智造高通量基因測序儀、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等,實現每日1萬例核酸檢測通量,同時全方位、多組學監測病毒變異。這次合作由華大集團與瑞典國家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室(SciLifeLab)共同促成。
  • 悅味廚具摘取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智造獎」
    8日,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內,掌聲雷動。由省政府支持推動,中國美院主辦、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協辦的「2017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正在此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我市悅味廚具有限公司憑藉其設計的悅味元木系列創意鍋一舉拿下文化創新組的「智造獎」,成為全市乃至金華市首家榮獲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智造獎」的企業。作為我省推動工業設計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2017中國設計智造大獎自去年9月正式啟動以來,就深受國內外的關注。
  • ...諾唯贊科創板IPO獲受理 思派健康科技完成近20億元E1輪融資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本周(12月20日至12月26日),醫藥行業投融重要事件包括:長三角與大灣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分中心落地;諾唯贊科創板IPO獲受理,系康希諾上遊企業;思派健康科技完成近20億元E1輪融資。
  • 13天光谷4家公司IPO獲受理
    《湖北日報》報導,2020年最後一周,湖北企業IPO上市動作不斷,一周內5家公司上市申請獲受理,其中有3家來自光谷。武漢華康世紀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木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光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創業板上市申請,相繼獲深交所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