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騰訊科技攝)
騰訊科技訊 12月3日,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在2009微軟中國外包事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微軟中國已經不是一個分公司的概念,而是第二總部,「可以說是我們在美國的一個小的版本,它有技術研究、有技術孵化,有產品開發,有市場、有銷售、有投資、有外包,是整體的一個企業,一個合作,不僅僅是一個外企的分支機構。」
張亞勤表示,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現在已經是在微軟海外規模最大的、機構最完整研發基地,並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臺北、東京、漢城、東南亞等亞太區都有布局,是亞太的中心。
當天,他在發言中也詳細回顧了微軟在中國軟體外包業務的發展。他說:
「5年以前,微軟外包的產業剛剛開始,我們剛剛開始準備籌劃外包的合作部門,當時第一年在中國的外包只有差不多1000萬美金,是很小的數目,在過去的5年中我們成長了15倍,每年是按照70%的增長率在成長。整個中國的外包產業增長是25倍,25%到68%,差不多三倍的增長速度,去年我們在外包的企業有近三萬多人在從事與微軟項目有關的工作。
如果看一下整個發展趨勢的話,,第一點就是我們的軟體外包和服務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5年前我覺得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的;第二點就是有一批比較大的企業已經形成,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可以產生超過至少有5個上萬人的軟體的航空母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發展,一方面是通過快速的兼併。
另外一點就是看一下目前外包的組成部分,除了歐美的外包、離岸的、日韓的外包,很多成份就是內包,也就是國內的這些企業所發的包,軟體產業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它是融入到我們的基礎產業裡面去的。所以說中國經濟的發展,垂直行業的發展對於軟體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如果看一下IT產業的發展,過去的30年確實是十分的迅猛,從早期的大型機到後面的PC,現在走入一個新的時代,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在網際網路時代並不是說PC不重要了,恰恰相反,PC變得越來越重要,只是PC的範疇,它的功能有更多的拓展和延伸。首先,PC走向PC+,不僅僅是我們的臺式機、筆記本,它變成電話,變成汽車、變成家電,變成晶片,可以說任何有電的地方都可以有計算的功能,人和人相連、物和物相連。在無錫談物聯網、感知網,傳感網,就是把物和物相連,連到大的網際網路,變成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全方位的連接。
第二個就是PC有了更多的拓展,不僅僅是一個計算的工具,也是一個通訊的平臺,也是一個控制的工具,也是娛樂的中心。第三點就是我們計算的架構有了一種很大的轉型,從最早期的時候完全是大型機中心的計算,到了後來是PC,更多的是分布式計算,最後走向雲加端的計算模式,這裡面有大量的數據中心,大量的雲,雲集成了數據,集成了通訊,以及儲存和計算的功能。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有更多元的端,你的PC,你的手機、你的汽車、你的家電,來實現這個雲的功能。所以我們認為雲和端同樣的重要,而且端會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多元,所有的功能都可以放到網絡裡面,我們認為未來是雲和端的相輔相成。
另外從產業模式來說,從目前軟體作為一個產品走向軟體加服務,這個產業有各種不同的講法,也有很長的歷史了,早期我們說的也是一種模式,但是我們認為以後的發展也是均衡的,軟體可以作為產品,也可以作為服務,特別是對於像微軟這樣的企業,對企業來說他們往往希望自己提供服務,需要的是我們的產品,比如說我們和中國移動在合作,他們說我們可能希望用它的品牌來提供它各種各樣的服務,而不一定是微軟的品牌,微軟可能提供的是一個產品,在網際網路針對終端用戶可能說希望得到微軟的服務,所以我們有一個比較靈活的可供選擇的商務模式。
最後一點,我想也是最重要的,整個的IT產業的世界格局在發生變化,過去主要以歐美為中心,現在走向一個更加多元化、多極的世界格局,過去的IT是服務於全球的10億人口,現在會服務於全球所有的人,下面的50億人口在將來的10年、20年會受益於IT的發展。
大家可能會覺得每天都去工作,開發晶片也好,寫代碼也好,感覺不到技術的發展,其實在過去的5年中,IT的每一個關鍵技術都有了大的突破,這5年的發展可能比過去50年的發展都要快,這個反映在硬體、晶片、存儲,反映在通訊、帶寬,甚至現在的3G、4G、5G的研究,包括整個軟體的發展,特別是用戶界面新的突破。
過去幾年跨國企業的戰略在發生著重要的變化,首先跨國企業在全球的戰略布局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第二個就是跨國企業已經在中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最早期跨國公司將中國視為自己的一個市場中心,第二階段是將中國作為一個研發的中心,現在,中國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的戰略中心。
也就是說它的董事會,跨國企業在制定全球戰略的時候,中國變成十分重要的元素,看一下微軟在中國的布局,其實不是一個傳統的分公司,這個分公司的概念已經在消失,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公司,有的時候我把它叫做第二總部,可以說是我們在美國的一個小的版本,它有技術研究、有技術孵化,有產品開發,有市場、有銷售、有投資、有外包,是整體的一個企業,一個合作,不僅僅是一個外企的分支機構。
如果看一下研發方面的投入的話,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現在已經是在微軟海外規模最大的,也是機構最完整的這麼一個基地。其實我們的機構是在亞太區都有這個布局,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臺北、東京、漢城、東南亞都有布局,可以說是亞太的中心。其實我們還有一些團隊在美國也會報給微軟中國研發集團。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研發的內容,它是面向全球的,比如說現在我們3000多人所做的研發90%左右是面向全球的,有10%左右是面向中國和新興市場,在未來的3到5年中我希望把這個比例做一個大的調整,希望70%在全球,30%左右是面向新興市場。另外一個方面,我們所做的很多創新和研究,早期是美國制定這個戰略,制定一個項目,然後在中國做研發,拿到中國市場,現在很多戰略,很多決定都是在中國做的,現在中國做成技術,然後成為產品,在中國推出市場,然後再到美國或別的國家。
我們一直在談產業的升級,包括製造業,當然也包括軟體業,也包括外包,我記得前年提出了一個三層的模式,三層外包模式,第一層我們在做外包業務,我們更多的是開發產品,發包單位說做什麼,接包單位就做什麼,更多的是工程(Engineering),這個利潤是很低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當然這個也應該去擴大,但是這個擴大是有限的。
上升第二個層次應該是有自己的技術(Technology),這個和微軟真正形成一個在技術方面、在產品方面公平的透明的合作,有些企業已經這樣做了,特別是大的外包企業,在一些主流產品,比如說Windows7,但是還是比較少的,那麼第三個層次,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就是在整個業務方面的合作,也就是說你做的東西不僅僅是幫微軟在做Engineering,更重要的是你們可以把這個技術應用到某一個產業,然後來開拓這個市場,這樣也就是微軟在求你們了,這個Engineering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個三層在國內目前還是比較少的,但是我們和印度就比較多,在印度很多的合作不僅僅是在Engineering、Technology,更多的是Business,這是我們國內的一些差距。
軟實力對企業來說也很重要,這是核心競爭力重要的部分,就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很容易理解,目前市場的份額、你的資金、你的人才、你的技術、你的專利;那麼軟實力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走向更高端會更重要,就是你創新的能力,不僅僅是創新的結果;第二個就是你企業的管理制度,你的運營效率,你企業內部的文化;第三點就是你的品牌,這個大家都談得很多,你的聲譽;第四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英文叫Impact,就是輻射效應,或者叫做被依賴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