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經歷,並且上了微博熱搜和百度熱榜,引發了大量網友的熱議。這位網友認為,自己的女兒才9歲,老師不應該教給孩子懷孕和性別這方面的知識。而老師也解釋道,因為班裡有老師懷孕,有學生問了,於是借這個機會和學會們科普下這兩方面的知識。
這個熱搜,突然讓我想起很久之前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聞,一博士丈夫和碩士妻子,結婚三年不孕不育,最後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這位妻子還是「處子之身」,和丈夫根本沒有同房,單純的以為睡在一起就會有孩子。醫院主任也表示,這也是她從業近20年來,遇到的唯一一例對性一無所知的夫妻,並且雙方竟然還都是知識分子。
雖然有點極端,但從這件事,也可以反映出我國性教育的缺失。他們連備孕最基礎的第一步,都不知道。某個程度上來說,不少夫妻一直都懷不上,源於他們對性知識和備孕知識的缺乏了解。而我國當前對於這方面知識的教育比較空白,多數學生對這方面知識一知半解,為將來的兩性關係和備孕之路埋下安全隱患。
更令人迷惑的是,好不容易有老師願意為學生講解這些知識,居然還有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應該接觸這些內容。其實,恰恰相反,現在的孩子普遍比較早熟,九歲的時候都快要進入青春期了。這些家長對於性,有以下三個認知誤區:
一、有對性的羞恥感。他們認為這個東西是骯髒的、隱秘的,認為孩子應該是天真無邪。但如果孩子不知道這些知識,就沒辦法自我保護,壞人可不管孩子的年齡大小。有數據顯示,三年超四萬人涉嫌侵犯未成年人。所以,這方面的教育宜早不宜遲,不要因為成年人對性的錯誤認知,讓孩子為你的無知買單。
二、有家長可能會擔心,讓孩子過早接觸性教育,可能會讓孩子過早產生×行為,所以對此閉口不談。其實這也是一個認知錯誤,有些孩子其實很小的時候就會開始對這方面好奇,甚至可能會有生理反應。如果你迴避這方面的問題,反而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強烈好奇心並去「偷吃禁果」。如果你能適當引導、適當的給孩子一些性教育,可以讓孩子的「初次」時間推遲,並且還會對孩子以後的性觀念產生有益的影響。孩子如果也變得和大人一樣,認為這是隱秘而羞恥的,未來的性觀念可能就不健康,可能會影響到ta的夫妻生活。
三、新聞裡的家長認為孩子9歲接受這方面教育太早,但其實孩子在6歲左右就會形成基本的性觀念。而且,性教育不僅是「禁區」內容的教育,也包含價值觀的教育。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理解力,用科學正確的方式和孩子一起了解性,同時也給孩子傳遞為自己負責、為別人負責的價值觀讓,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兩性價值觀。
性教育的缺失,不僅可能會讓孩子受傷害,在孩子長大後,也會對備孕乃至婚姻造成影響。比如會出現無性婚姻、性的不和諧等等問題。而且,性教育絕不僅僅只是「防性侵教育」,如果只對孩子教育這個,很可能反而使得孩子對性產生恐懼感。
而更讓小編震驚的是,有的女性即使是在生完了孩子以後,居然不知道「性激素六項檢查」是什麼:
這說明,在我國,不僅性教育缺乏,備孕這方面的知識也很貧乏。小編甚至覺得,備孕的知識,也可以從小抓起,就像其他必修課一樣,也必須要學習。特別是在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的時候,讓他們了解備孕知識,了解清楚自己的生理結構和生理周期,理解「優生優育」的概念,可以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更加負責任,而不是貪圖那一時的「樂趣」。香港「棟篤笑」始祖黃子華曾經有這麼一句名言:「我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為了我父母那短短一剎那的快感,我已經負責了幾十年。」這就說明,如果青春期還沒能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可能他的後代就要承受一切可能發生的痛苦。
兩性教育,從兒時抓起,少年「強」,則國強。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優生優育,才是維持國家強大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