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街頭獻血銳減,他們走進了上海愛心獻血屋

2020-12-17 澎湃新聞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李奕潔在進行成分獻血,這是她個人第十一次獻血。 本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楊帆 圖

3月17日12點45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李奕潔走進了閔行區梅隴愛心獻血屋,這是她第十一次獻血。

因為是成分獻血,也就是俗稱的獻血小板,血抽出後,機器會離心分離,提取血小板,把剩餘成分回輸到體內,這一過程要持續近一個小時。

為什麼會獻血?李奕潔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曾在血液科移植病房呆過,深知醫院用血需求量之大。她曾接觸過骨髓移植後的患者,他們會有血小板和血紅蛋白偏低的情況,非常需要及時輸血,「要不到血就會很難過,輸了血可能就挺過來了,有時甚至恨不得把自己的血給他。」

王周杰也是當日參與街頭獻血的志願者之一。他是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從本科開始就一直堅持獻血。兩周前,他所在的單位接到了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求助電話,當時他剛從老家回滬,正處於隔離期,17日走了進獻血站。

獻血者王周杰舉著「武漢挺住,中國加油」的牌子,從老家回來後,一過隔離期,他就走進了獻血站。

而來自閔行區永聯村吳介巷居民周娟當日也來參與獻血。疫情期間,她通過抖音等平臺了解到醫療機構的血量需求很大。經過村委會工作朋友的鼓勵,她鼓起勇氣來到了梅隴愛心獻血屋,「沒啥別的能做的,希望能通過獻血為國家做點貢獻吧。」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2月上海街頭人流量銳減。閔行區血液管理事務中心主任諸培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前,獻血模式實行「雙軌制」,即一般以街頭獻血為主,團體為輔。在街頭獻血量不足的情況下,團體獻血又無法避免人群聚集,因此,血庫一度告急。

上海市血液中心表示,疫情期間,新冠肺炎之外患者的醫療需求並未消失,外傷患者、血液病患者、腫瘤患者和發生大出血的孕產婦,都離不開血液。在疫情得以穩定控制後,隨著醫院門診的恢復,臨床上對於血液的需求會進一步提高。

面對血液來源緊張的情況,從2月21日起,上海市政府直屬機關、團市委機關、上海警備區、各醫院等單位都紛紛響應市政府號召,參加無償獻血。許多市民看到新聞報導後也紛紛前來無償獻血。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上海各獻血點採取了多項措施保障獻血者安全。如進入獻血場所必須出示隨申碼、測量體溫、佩戴口罩以及手部消毒,對獻血場所進行重點消毒、定時通風,在獻血前的健康徵詢中增加了關於新冠病毒的相關旅行史、健康狀況徵詢內容。為避免人群聚集,上海市血液中心建議市民們預約獻血,錯峰獻血。同時歡迎愛心市民通過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獻血微信公眾號、隨申辦市民雲APP,自助預約無償獻血。

來自上海團市委消息稱,截至3月16日12時,總共3930人成功預約無償獻血。

此外,在街頭獻血銳減的當下,上海如何保障「熊貓血」即Rh陰性血的供應?

對此,上海市血液中心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Rh血型是血型系統的一種,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總的來說,Rh陽性在人群中的比例要遠遠大於Rh陰性。Rh陰性在高加索人群中約佔15%,在非洲裔人群中約佔8%,而在中國漢族人群中僅佔0.3%。

血液的儲存期是有限的,最常用的紅細胞成分最長可儲存35天。對於Rh陰性血而言,由於捐獻者比例很小,血液中心的庫存也比較低,在出現臨床Rh陰性患者用血較為集中或用量較大時,就可能出現Rh陰性血供應緊張的狀況。

上海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上海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參加無償獻血,每年的印度人協會獻血活動已連續舉辦7年,早在2011年上海市血液中心就特別成立了外籍志願者隊伍Bloodline,定期組織外籍人士獻血活動。外籍獻血者中Rh陰性的比例遠高於一般獻血者,因此,外籍人士無償獻血不僅是跨越國界的愛心行為,也為Rh陰性患者臨床用血提供了幫助。

統計數據顯示,上海2019年臨床用血總量高達45萬單位。如果以WHO統計作為參照,上海作為人均產值超過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人均12000美元以上)的大都市,臨床用血的潛在需求可能數倍於目前的實際用血量。上海的千人口獻血率為14.9‰,全球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千人口獻血率中位數則為32.6‰,差距顯而易見。

上海市血液中心向社會呼籲:無償獻血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容忽視,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作為一名醫生,李奕潔同時表示,獻血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她想呼籲更多的人能夠了解獻血,特別是那些對獻血不了解、想獻血又有顧慮的市民,擼起袖子,就能讓患者多一分重生的機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保康也有了自己的愛心獻血屋|採血|固定|無償獻血|保康縣
    6月16日,保康固定愛心獻血屋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我市所有縣市區實現了固定愛心獻血屋的全覆蓋。目前,我市已經建成11個固定愛心獻血屋(車),並有6輛流動採血車活躍在城鄉街頭,有力地提升了獻血服務水準,方便了群眾的就近及時獻血,保證了採血供應。
  • 參與無償獻血 收到「愛心大學」錄取通知書
    高考過後,孩子們都在盼望著錄取通知書的到來,而趙卓彥除了通過高考獲得了自己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以外,更是憑藉自己的熱血獲得了一份「愛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上午10點,趙卓彥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新北萬達的獻血屋參與無償獻血,以此完成自己的「成人禮」。
  • 泰安A型血庫存嚴重告急,八處獻血點等您獻愛心
    原標題:泰安A型血庫存嚴重告急,八處獻血點等您獻愛心進入「三九」天以來氣溫一路走低,街頭獻血人數明顯下降,駐泰高校也將陸續放假,泰安市中心血站面臨「季節性缺血」。13日,記者從泰安市中心血站了解到,近期A型血庫存嚴重告急,其他三個血型也都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醫療用血供應需求。市中心血站期盼廣大市民奉獻愛心,踴躍獻血。
  • 無償獻血 就是對生命最好的守護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1日訊(記者 孫奉娟 通訊員 趙曉雯)2月1日,大年初八,受疫情影響,市民外出減少,街頭獻血人數銳減,但越是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就越是需要有人伸出手臂,這些逆向而行的勇士,他們手拿獻血證,口罩另一端傳來振奮人心的能量:抗擊疫情,我們共同加油,守護生命
  • 智慧獻血屋藉助人臉識別SDK簡化獻血流程
    9月16日,天津市第一個街頭機採獻血屋在河北區勝利路180號的勝利路愛心獻血屋正式投入使用。該獻血屋具有許多智能化功能,其中,搭載人臉識別系統是其亮眼之處:獻血者可以在這座獻血屋中體驗到全智能的「網際網路+無償獻血」服務據悉,希望獻血的志願者可以通過手機進行預約獻血,來到獻血屋刷身份證進行人臉識別核證後,即可檢測身高、體重、脂肪率、血壓等十餘項指標,全程實現數位化、無紙化,且高效快速,幾分鐘便可完成。同時還可查詢歷次獻血信息。
  • 不一樣的「逆行者」——無償獻血獻愛心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無償獻血人數較往年同期銳減。目前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已逐步恢復正常診療秩序,臨床用血需求隨之增大,血液庫存告急。 生命重於泰山,保障血液的安全和供給,就是保一方平安。
  • 青島中心血站呼籲愛心市民獻血
    夏季天氣悶熱,街頭人流量減少,儘管每天都有愛心市民前來獻血,但居高不下的臨床用血仍使得血液庫存壓力頗大,連日來,A型血液臨床應用持續增多,近一個月接連出現多起大量用血,造成近期血液庫存偏低,目前庫存僅800個單位,已接近警戒線
  • 疫情期間還能不能獻血?看這篇就夠了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受夏季獻血淡季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目前本市血液供應正處於一種緊平衡狀態,希望廣大健康市民積極踴躍加入自願無償獻血的隊伍。今年血液供應緊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因為居家抗疫期間,走上街頭獻血的人數驟減,而癌症患者、孕產婦以及血液病患者的用血需求沒有減少。
  • 冬季街頭獻血「遇冷」 愛心團體溫暖助力
    獻血志願者正在排隊進行獻血前登記檢查。賈丙普正在獻血。紅網時刻1月12日訊(記者 劉丹 通訊員 常杜)「無償獻血可以幫助別人,也能幫助自己,對大家來說有益無害。」1月12日上午,47歲的賈丙普在進行了血液登記檢查後,走上停在長沙雨花區中南院(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社區的獻血車,擼起袖子開始獻血。1月12日,長沙市雨花區圭塘街道辦事處聯合中南院志願者協會,組織轄區內13個街道、3個經濟合作社以及志願者協會共同開展無償獻血活動,當日共有158人參與無償獻血,獻血量54100毫升。其中,賈丙普是此次中南院獻血隊伍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堅持無償獻血25年!60歲前他完成了最後一次獻血|世界獻血者日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17個「世界獻血者日」,近日,在上海街頭,不少長期獻血者和愛心市民或來到彩虹獻血屋、或走上流動採血車,擼袖捐獻熱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獻血者日「站臺」。在位於四川北路的彩虹獻血屋內,獻血者陸續前來捐獻熱血。
  • 愛心人士注意!鄭州最全無償獻血點來了,今年獻血流程有點小變化
    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 文/圖5月8日,在第73個世界紅十字日到來之際,河南省直機關無償獻血暨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招募活動在河南省政府舉行。時值疫情防控期間,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現場獻血流程也有細節上的變化。
  • 石家莊首家成分血愛心獻血屋啟用
    5月12日上午,石家莊首家成分血獻血屋在解放廣場南側投用。河北省血液中心供圖河北新聞網5月12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今天上午,石家莊首家成分血獻血屋在解放廣場南側投用。無償獻血既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又是一項關係國民計生的社會公益事業。為進一步提高無償獻血的社會關注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無償獻血宣傳,在第十七個「世界獻血者日」來臨前夕,河北省血液中心聯動省會媒體,共同搭建了省會首個成分血愛心獻血屋。通過與共建單位聯動促進省會無償獻血的廣泛宣傳,以達到社會群眾認知水平的提高以及參與行動的支持。
  •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師生走進大學城獻血屋
    12月5日,長清大學城獻血屋迎來一大批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的師生。這其中,有獻血屋的老朋友,也有新面孔,大家一起來紀念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上午9點多,王孝濤、張雲飛、韓文豪等人就相約上了獻血椅。
  • 倡議書:請在接種新冠疫苗前獻血一次
    目前獲批使用的疫苗均為2次接種,也就是說從接種疫苗開始,至少42-56天內不能獻血。 如果短期內大規模集體接種新冠疫苗,就意味著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獻血人數將銳減。
  • 新春首位獻血者堅持十年 外籍醫生獻血感受中國年
    堅持十年正月初一獻愛心、驅車三小時來武漢獻血、外籍醫生獻血感受中國年……不同身份、不同國籍的愛心人士,讓氣溫驟降的武漢春節變得格外溫暖。正月初一上午10點,中鐵快運的陳紹強在中山公園獻血屋成功獻血,拔得2019新春獻愛心頭籌,每年正月初一,他都會第一時間奉獻愛心,這一習慣已經堅持了十年。他說一來因為採血淡季更需要捐獻血液,以幫助急需用血的患者,二來也想為自己的新年祈福。
  • 鯉城:就近獻血不扎堆 微信預約獻血模式開啟
    受疫情影響,街頭人流量急劇減少,獻血量相應銳減,血源供應緊張。鯉城區公民無償獻血委員會向全區人民發出《熱血同行 眾心抗疫》倡議書,呼籲身體健康的市民,在做好自身防護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積極預約參與無償獻血。
  • 無償獻血,傳遞愛心!大學東路街道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無償獻血,無上光榮!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滴滴熱血詮釋愛心。為緩解臨床用血緊張局面,12月11日,大學東路街道組織開展以「安全血液拯救生命」為主題的無償獻血活動。活動在內蒙古血液中心—烏蘭獻血屋舉行。
  • 合肥多個地鐵口有望建設獻血屋 三裡庵獻血屋改造後可提供急救護理...
    【聲音】有條件的地鐵口 可建設愛心獻血屋在日常調研中,合肥市人大代表陳能文發現,「在合肥,自願無償獻血模式,普遍使用的是流動獻血車。」由於空間有限,獻血者等候、體檢及休息的場所均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特別是在冬夏兩季,車內很難達到採血所需溫度。
  • 武漢市民積極響應無償獻血倡議 三天獻血近百萬毫升
    >作者 武一力「上一次看到街頭捐血點這麼多人無償獻血,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圖為武漢血液中心為愛心市民準備的「感謝狀」 武一力 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過去兩個多月,武漢街頭出行人數斷崖式下降,日均參與獻血的人數僅約30人。隨著疫情好轉,武漢已有66家醫院恢復診療工作,非新冠肺炎患者可以正常就醫,門診量、住院量均不斷上升,血液需求量隨之增大,臨床用血面臨極大壓力。
  • 吸引更多年輕人獻血,上海推出帶卡通元素獻血車和護士制服
    吸引更多年輕人獻血,上海推出帶卡通元素獻血車和護士制服 澎湃新聞記者 姜麗鈞 2015-12-28 09:2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