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留學好,流利的外語,國際化的視野,最重要的還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但當我們談到留學的時候,大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 貴!
同時,一些媒體為了博眼球,只要涉及到留學生的新聞,標題用的都是某某富二代在國外如何如何……
這些內容給我們傳遞的印象就是: 留學生 = 富二代 = 跑車 遊艇 和 party ;將留學生這一群體都打上了「去留學的全都是有錢人」 的標籤。
然而事實真的都是這樣嗎?留學黨的家庭條件都是非常非常的土豪嗎?
留學黨們家庭經濟條件都很土豪嗎?
這個問題在知乎上的討論非常的熱。例如:
知乎@不是啊,我身邊有一朋友,他家庭經濟條件也不是有多好,但就是想出國多長些見識,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就堅定的出國留學了。
知乎@我可能是那拖後腿的了。我家的經濟條件頂多夠生存。但我就是想在我最好的年華,去一個嶄新而陌生的國家,結識不一樣的朋友,說著不一樣的語言,吃著不一樣的食物。這種魅力,無可抵擋。
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學黨都不是典型的富二代,他們大多數來自中產家庭,還有少數家裡條件並不是非常的好。
就目前來講,去大多數國家留學,中產家庭及工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並且在實際出國留學人群中,這兩類家庭情況的佔比也是較大的。隨著中國和世界交流的不斷深入,留學已開始走進普通家庭。
只要掌握準確的信息,選擇合理的路徑和國家,匹配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家長不需要「砸鍋賣鐵」,孩子照樣可以實現留學夢想。
01 選擇留學成本低的國家
留學成本是一筆龐大又繁雜的花銷,包含了從申請費、語言考試費用、生活費(住宿、吃喝玩樂)、學費、交通費等。
在2019年,TIMES排行榜就聯合了FAIRFX(旅行貨幣兌換公司),統計了全球留學費用最高和最低的國家和地區。
全球最便宜的國家和地區包括:
可以看到,前十幾乎被歐洲國家包攬了。而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徵,就是學費低。
學費低並不意味著教學質量差。反之,很多大學的教學質量非常高,比如德國慕尼黑大學、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都是躋身世界前一百的名校。
這些歐洲國家大學的學費之所以低廉,是因為歐洲目前還有很多國家將高等教育作為一種國家福利,而不是過度產業化,實行了免學費或者抵學費的政策,對於非歐盟的學生亦然。
以德國為例,德國的公立大學每年只收取少量的註冊費,並不收取學費。
我們再來看留學費用最高的榜單:
美國佔據榜首,其次是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中國香港、英國、新加坡、以色列、瑞士和日本。
英國作為傳統的留學國家,其實留學成本比很多人想像得要低。平均學費和生活費,都低於美國、澳洲和加拿大。
但表格只反映了平均水準,英美名校的費用相對普通學校還是稍微高一些。並且美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費用差距很大,所以很多同學選擇就讀更便宜的公立學校。
所以大家在權衡留學費用的時候,除了考慮到具體的留學國家或地區,還要看學校和當地的生活水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