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元:憲法是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2020-12-13 中國長安網

如果說

醫學可以解除人身體的疾苦

那法學則能夠醫治社會的病

有這樣一個人

用三十二年時間

不懈追求共和國憲法的真諦

為中國法治建設無私奉獻

他是2019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

也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

韓大元

自1987年留校任教,韓大元已在憲法學的教學科研崗位上奉獻了三十二載歲月,中國憲法的真諦是他不懈追求的學術主題。

他傾心於憲法研究,致力於法學人才培養,在公共服務與國際交往中貢獻著中國憲法學人的智慧。

紮根中國大地

深挖本土的憲法命題

憲法是人類現代文明的產物,中國憲法是人民為了解決中國問題而選擇的中國方案。

秉持這樣的理念,韓大元始終紮根中國大地,深挖本土的憲法命題。他主張:「憲法生長於歷史之中,記載了人民爭取自由、獨立、民主的歷史,承載著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待,維護著國家核心利益與社會共識。」

韓大元致力於融合歷史、文本與實踐的體系性研究。

他十餘年潛心收集資料撰寫的《1954年憲法制定過程》一書全面展現了新中國憲法的誕生過程;他組織編寫的《中國憲法學說史研究》被翻譯成英文、韓國語出版;2008年他倡議設立五四憲法紀念館,2016年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在杭州成立,他捐出的珍貴歷史文獻成為重要館藏,三年來,該館接待近30萬人次參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從憲法史中獲取養分的同時,他亦倡導「認真對待憲法文本」的憲法解釋學進路,對憲法的基本概念與範疇展開討論。

他與同仁發起的中國憲法學基本範疇與方法研討會已召開十五屆,極大促進了憲法學的專業化;他關注本國實踐,主編的《中國憲法事例研究》已連續出版八卷。在他的倡議與引領下,一大批憲法學者圍繞本土問題展開研究,推進了憲法學的中國化進程。

立足三尺講壇

傳播憲法的人文精神

從教以來,韓大元潛心於教學與人才培養,堅持給本科生開課,還培養了博士、碩士一百餘人,有的學生已成為學界的中堅力量。他由此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等稱號。

在他任人大法學院院長期間,除致力打造多元培養方案,更倡導學生投身法律援助、臨終關懷等志願服務。他在《法學教育的人文精神》中指出:

對法學教育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作為法學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與目標。

2018年,教育部青少年憲法教育研究中心成立,這是他嘗試溝通憲法與國民教育的又一成果。

他還推動了國家憲法日的設立,推動拍攝了迄今最系統的憲法文獻紀錄片,參與了大量憲法教育宣傳的工作。

在他心中,憲法意識並非可以紙上得來,必須依靠身體力行的持久努力。

投身公共服務

貢獻專業理性與智慧

作為中國人民大學「一國兩制」法律研究所所長,韓大元遵循老師——被譽為「基本法四大護法」的許崇德教授的教誨,投身基本法研究與實踐,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法律落實作出貢獻。

他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憲制基礎」的命題——這一觀點為國新辦《「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所採納。

2018年,他被任命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2019年6月以來,在香港發生的"修例風波"中,他旗幟鮮明地維護憲法與基本法權威。

在國新辦組織的記者吹風會上,他主張「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全社會回到法治的軌道,守護法治,依法凝聚共識」,為止暴制亂、恢復法治秩序提供專業助力。

走向國際舞臺

講述中國憲法故事

在國際舞臺上,講述中國憲法故事,是對中國取得偉大成就的宣傳,也是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的一種方式。

韓大元關注非西方國家憲法發展,積極推動憲法學研究的國際化與多元化。

近年來,他先後就「中國憲法與中國的人權保障」等主題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發表演講;基於他在國際學界的影響,挪威卑爾根大學與芬蘭拉普蘭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2017年,因在殘障人權利研究領域的貢獻,他被哈佛大學法學院授予「促進人類進步特別貢獻獎」。

作為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他積極參加「中美人權對話」等國際會議,表達中國學者的觀點。2018年,在第十屆世界憲法學大會上,他當選為國際憲法學協會執委會委員,在國際學術組織中展現了中國學者的風採。

相關焦點

  • 韓大元:憲法尊嚴代表著國家尊嚴
    1982年12月4日,82憲法誕生。從82憲法誕生之初,法學專家韓大元就一直從事普法工作,在將近40年的普法生涯中,韓大元用自己的工作,讓老百姓真正明白憲法的意義和精神。韓大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
  • 關於我國公民憲法意識培養的一點思考
    憲法意識體現了公民對國家根本法——憲法的精神與內容的理解、認同與情感,表現為人們的一種觀念、感覺和心理狀態。憲法意識深植於公民的社會意識之中,又作用於憲法實踐,是憲法實踐的內在推動力,是憲法實施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我國公民的整體憲法意識水平令人擔憂,國家認同感的程度也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為此,本文想就如何認識、培養我國公民憲法意識問題談談一些看法。
  • 韓大元:2047年後「一國兩制」會更完善更豐富
    在12月4日上午舉辦的香港特別行政區「2019國家憲法日座談會」上,有學生向座談會嘉賓韓大元提問,根據《基本法》第五條,香港維持資本主義制度及原有的生活方式50年不變。那麼到204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會發生什麼樣的轉變?
  • 新華社刊文談樹立憲法權威
    專家:一些高級幹部憲法意識淡薄  記者:我國憲法發展面臨哪些新挑戰、新問題?  韓大元:首先,憲法虛無主義傾嚮導致對憲法文本的普遍不尊重。憲法在社會生活中的調整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憲法沒有有效地約束公權力,公權力濫用現象嚴重,公民基本權利受到侵犯時,不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濟。另外,憲法審查機制不完善是憲法實施狀況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 韓大元:死刑冤錯案的憲法控制——以十個死刑冤錯案的分析為視角
    韓大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 國家憲法日|這本書記錄了共和國憲法70年的不平凡歷程
    2020國家憲法日宣傳片:我與憲法的24小時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它神聖不可侵犯,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個中國公民,都在憲法保護之下。
  • 學習憲法知識,爭做守法公民!
    2、助我們寬裕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四條第三款及第四款規定:國家合理安排積累和消費,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 【憲法宣傳周】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國家憲法日,一起學憲法!
    【憲法宣傳周】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國家憲法日,一起學憲法!據此,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3.憲法如何保障我們的人格尊嚴?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 【憲法日】2020年《中國法律評論》憲法相關主題文章合輯
    訂刊電話:010-83938198訂刊傳真:010-83938216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設定國家憲法日是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今天是國家憲法日,憲法跟你我的生活有哪些關係?
    從這一刻開始,雖然可能還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但從法律上來講,父母可以不再供養我們的生活了。◆憲法第二章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 運城市信訪局約你點進來:什麼是公民和憲法?
    憲法的內容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根本問題,它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第二,憲法是制定法律、法規的依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要以憲法為依據。第三,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不得與憲法相牴觸。
  • 專家憶制定82憲法:公民權利提到國家機構之前
    我建議,憲法修改應該寫入「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句話寫入了1982年憲法。  另外,1982年憲法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章節,放到了「國家機構」這個章節的前面。這也是我在《人民日報》的文章裡提到的。我認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前面,體現出國家機關的存在是為公民服務這個重要思想。
  • 劃定公權力邊界 憲法:規範國家生活的根本大法
    曾參與1982年憲法起草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許崇德回憶。1954年憲法在公民權利的規定上具有開創性,設置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專章。由於時代原因,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中公民權利條款大大減少。1982年憲法重新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設為專章,公民權利從此有了切實保障。
  • 思明區通過法治微電影展優秀作品展映等方式 讓憲法走進市民日常生活
    通過法治電影展映、有獎法律知識競答、現場法律諮詢、移動宣傳板報展覽等方式,為轄區居民送上一道道法治大餐,讓憲法走進群眾日常生活。  12月4日上午,一場國家憲法日大型廣場活動在蓮前街道前埔健身公園舉辦。現場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分發《憲法》《民法與生活同行》等法治宣傳手冊,開展義賣、便民服務等活動,場面熱烈。與此同時,嘉蓮街道2020年「12·4」國家憲法日暨平安建設廣場宣傳活動在長青社區小公園廣場舉行。
  • 【憲法宣傳周】同享法律生日會 爭當新時代守法公民
    【憲法宣傳周】同享法律生日會 爭當新時代守法公民 2020-12-10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柯華慶 | 為什麼中國憲法學界盛行偽學問?
    [15]美國憲法中的權利清單是以第一至第十修正案的方式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很好滿足這樣的普遍要求。中國憲法第一章即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了公民基本權利。中國憲法序言明確了中國各族人民奮鬥的成果,明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都可以看作是國家的目標。憲法的直接目標是賦予政權合法性。
  • 中國駐韓使館確認韓沉沒客輪上中國公民增至4人
    中國駐韓使館確認韓沉沒客輪上中國公民增至4人     當地時間2014年4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韓儀)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總領事董敏傑18日向中新社記者確認,韓失事客輪「歲月」號上的中國公民已增至4人,目前均處於失蹤人員名單。  韓國客輪「歲月」號的救援工作18日進入第三天。目前,事故已致28人遇難,179人獲救,268人失蹤。
  • 憲法日,銀川解鎖宣傳新方式
    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成為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加強憲法學習,增強憲法意識,帶頭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示範者、帶動者。此次活動將憲法知識問答環節融入到定向賽的各個打卡點,使憲法普及活動的形式更新穎、更接地氣、更具有吸引力,更激發出群眾學習憲法的熱情。
  • 王宏英:新中國憲法史與協商民主制度的發展
    而「公法上的契約」則涉及國家利益、公共事務、千秋萬代的公民福祉,與生俱來與人民締結國家的神聖性聯結在一起。   在亞洲,最早接受西方的憲法理念並最先制定憲法的國家是日本,根據學界統一的認識,1873年1月,日本學者林正明在翻譯《美國憲法》、《英國憲法》時首次採用「憲法」對譯英文中的「constitution」 一詞。此後,「憲法」一詞作為根本法意義上的憲法概念開始在亞洲國家廣為傳播。
  • 憲法課堂 | 你應該了解的憲法知識
    4.監督、調控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作為根本法的憲法,一般是由憲法制定者直接來監督實施。在具體監督實施憲法的實踐中,憲法往往將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授予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或者是專門的國家權力機關。因此,在憲法實施的實踐中,為了保障憲法的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只有憲法明確授予享有憲法監督權的國家機關或者是特定的主體才可以有權監督憲法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