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普通公眾在家、在戶外,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狀況下可不...

2020-12-22 騰訊網

以前每天出門必需品是

鑰匙、手機、錢包

現在出門多了一個口罩

甚至有網友說可以不帶手機

但一定要戴口罩才出門

同時

口罩似乎也成了一種文化

在公眾場所沒戴口罩也會引人注目

無論是在封閉的電梯裡,還是在相對空曠的大街上,戴口罩都已經成為了對別人負責任的代名詞。即使是在確診病例已經清零、疫情防控降級的地區,不戴口罩走在馬路上照樣會遭到側目。

隨著春天的到來

春暖花香、生機勃勃

大多數公園、景區都陸續恢復開放

人們都想出去踏踏青

不戴口罩好好感受春的氣息

「什麼時候可以不戴口罩」

幾乎成了網友們的日常發問

以上截圖源自新浪微博

此前

國內這兩個地方部分環境下可以不戴口罩

安徽發布指南明確7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截圖自安徽省衛健委網站

據安徽省衛健委網站的消息,3月16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印發《低風險地區社會公眾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根據分區分級差異化管理有關要求,提出7種情形之下,公眾非必須佩戴口罩。

這7種情形具體為:

◌個人獨處、開車時;

◌ 獨自在室外空曠且人員稀少地區;

◌ 安康碼均為綠碼且居家家庭成員中均無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

◌ 無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且安康碼均為綠碼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時,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特殊行業、崗位除外);

◌ 均無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且安康碼均為綠碼的人員開會時,參會人員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

◌ 空曠地區戶外鍛鍊,且無人員聚集時;

◌ 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四川12種情況可不戴口罩

據《紅星新聞》的報導,3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採取網絡發布會的形式舉行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場新聞發布會。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成都預防醫學會會長、四川省健康管理師協會副會長張建新表示,有12種情況可以不佩戴口罩:

◌第一是在田間地頭、森林灘涂、牧場草原等農林牧副漁等戶外勞動的時候。

◌第二是在建築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業等戶外人員不密集的這種地方勞動的時候,但是有一些特殊行業需要佩戴,那就需要根據情況來確定了。

◌第三是在自己的單位,包括公司日常工作,如果員工都沒有發熱、乾咳等異常的症狀的時候。

◌第四是人員固定,並且參會人員都沒有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

◌第五是在戶外空曠的地方,比如公園、綠道、景區、大街等。

◌第六是在人員稀少的地方活動,也就是說走路、散步、騎車或者購物等等。

◌第七是居家並且家庭成員沒有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的時候。

◌第八是在室內或者室外進行運動的時候。

◌第九是在個人獨處,比如一個人在辦公室、實驗室,或者在庫房。

◌第十是獨自一個人開車。

◌第十一是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車。

◌第十二是1歲以內的嬰幼兒一般不能戴口罩,這樣容易引起窒息。

是不是突然有些羨慕

這兩個地方的小夥伴

不過,小明要個你說

關於什麼時候可以不戴口罩?

如何科學的戴口罩

官方說法來了

截圖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

3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布《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該《通知》稱,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護公眾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

《通知》對普通公眾、特定場所人員、重點人員以及職業暴露人員進行分類。其中普通公眾: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建議不戴口罩。

具體指引內容如下:

一、普通公眾

(一)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

防護建議:不戴口罩。

(二)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運輸工具等。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三)對於咳嗽或打噴嚏等感冒症狀者。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四)對於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二、特定場所人員

(一)處於人員密集的醫院、汽車站、火車站、地鐵站、機場、超市、餐館、公共運輸工具以及社區和單位進出口等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二)在監獄、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以及學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其他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三、重點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四、職業暴露人員

(一)普通門診、病房等醫務人員;低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醫務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政管理人員、警察、保安、保潔等。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

(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員;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中、高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科的醫務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環境消毒人員;轉運確診和疑似病例人員。

防護建議:戴醫用防護口罩。

(三)從事呼吸道標本採集的操作人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吸痰、心肺復甦操作,或肺移植手術、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員。

防護建議:頭罩式(或全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或半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加戴護目鏡或全面屏;兩種呼吸防護器均需選用P100防顆粒物過濾元件,過濾元件不可重複使用,防護器具消毒後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項

(一)呼吸防護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脫除後應洗手。

(二)佩戴口罩時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應遮蓋口鼻,調整鼻夾至貼合面部。

(三)佩戴過程中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內外側,應通過摘取兩端線繩脫去口罩。

(四)佩戴多個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護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並可能破壞密合性。

(五)各種對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無證據證明其有效性。

(六)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不可重複使用。

為此,有網友說

「還是戴著比較安全」

「不戴口罩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以上截圖源自新浪微博

科學戴口罩的指引來了

在部分環境

小夥伴們可以不戴口罩了

昆明信息港整理編輯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安徽省衛健委網站,新華網,@央視新聞,紅星新聞,微博等

封面源自央視新聞

編輯:李貴芳

審核:叢 林

終審:宋建波

了解雲南大小事

相關焦點

  • 公眾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時可不戴口罩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近日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從普通公眾、特定場所人員、職業暴露人員以及重點人員進行分類,並對不同場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學指引的建議。對普通公眾而言,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時,可不戴口罩。
  • 國家衛健委:戶外、通風良好等情況下 建議不戴口罩
    國家衛健委:戶外、通風良好等情況下 建議不戴口罩 2020-03-18 15:39:12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全文如下: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科學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護公眾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  一、普通公眾(一)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
  • 省衛健委發布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南 普通公眾在中...
    普通公眾1.居家無需戴口罩。2.在中、低風險地區戶外露天活動無人員聚集且通風良好時,可不戴口罩。3.在中、低風險地區人員密集場所:(1)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計程車等:需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2)辦公場所、寫字樓、車間、工地等人員固定的場所:如通風良好且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時,可不戴口罩,但建議隨身攜帶口罩。
  • 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
    一、普通公眾(一)居家防護建議:無需戴口罩。(四)公共場所1.超市、商場、餐廳、展館/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場所防護建議:公眾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 防控知識|衛健委健康提示:疫情防控常態化,口罩佩戴要科學
    疫情防控常態化,口罩佩戴要科學 #衛健委健康提示# 什麼情況下需要戴口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判斷是否戴口罩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標準: 1.所處地區的風險等級,如中、高風險地區要戴口罩; 2.看所處的環境,如果處於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或者長時間停留在公共區域,則應佩戴口罩; 3.某些服務行業和特殊職業,如公共運輸工具的司機和乘務員,餐廳、超市、商場服務人員以及幼兒園教師
  • 公眾啥時可摘掉口罩?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稱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普通公眾可不戴口罩。對於公眾來說,啥時才可以放心摘口罩呢?多地不少場合摘口罩 公眾仍態度謹慎上海23日宣布降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當日,地處上海核心區域的黃浦區舉行優化營商環境暨投資促進大會,在主會場,臺上交流發言的和臺下與會者都摘下了口罩。
  • 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一米線,大連疾控提醒繼續用好「四大法寶」
    2.戶外公園、綠道、景區等無人員聚集場所,無境外來返連人員、境內重點關注地區來返連人員接觸史的單位同事,在通風良好的場所辦公、小範圍會議可不戴口罩。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口罩佩戴前、脫除後,充分洗淨雙手。
  • 北京市疾控發布常態化防控下公眾科學佩戴口罩指引 戶外保持一米...
    為做好首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倡導公眾養成經常佩戴口罩、隨身攜帶口罩的良好習慣,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在會上發布了常態化防控下公眾科學佩戴口罩指引,明確了6類情況要戴口罩。戶外活動在保持一米線社交距離時可不用戴口罩。
  • 流感高發季將至 公眾需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我省預計12月份進入流感高發季  提醒:兒童和老人易發展成重症 公眾需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但隨著流感流行季的到來,流感活動強度將會增大,流感發病會逐漸增多,不排除學校、託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出現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我省預計2020年12月份左右進入流感高發季節。石家莊市疾控中心提醒,預防流感,公眾需養成並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學校、託幼需做好教室等公共場所通風消毒。
  • 權威防控:中疾控專家談重點場所、普通公眾健康防護舉措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針對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應該如何做好防護措施,普通公眾該如何提高健康防護意識,養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良好衛生習慣和行為?理髮師的工具和顧客所用的公共用品、用具,要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其次要確保通風狀況良好。在氣溫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開窗、開門加強通風。空調要確保以最大新風量運行,應關閉或關小迴風,並定期對空調的風口、冷凝器、過濾網等部件清潔、消毒或更換。最後,工作人員要做好健康監測,不僅要每天測溫,更要在工作中佩戴好口罩,出現異常症狀儘快就醫,並報告屬地疾控部門。
  • 哪些情況可不戴口罩?國家衛健委這樣建議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近日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   指引對普通公眾(general public)、特定場所人員(people at specific areas)、重點人員(key population groups)以及職業暴露人員(people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進行分類,並對不同場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學建議。
  • 衛健委回應
    具體來說,要做到四個「入網入格入家庭」:一是要進行外來人員管控、追蹤,重點追蹤來自疫情發生地區武漢市的人員;二是密切接觸者的管理要加強,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規範管理;三是環境整治要做事,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嚴格對社區疫情聚集的場所進行管控;四是健康教育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個人
  • 普通旅客疫情期間坐飛機需要戴什麼口罩?
    普通旅客疫情期間坐飛機需要戴什麼口罩?  普通旅客進入飛機時,應全程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兒童應佩戴兒童專用口罩,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如過敏、憋悶、氣促等),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
  • 專家:可在家周邊安全地戶外活動
    廣醫三院產科副主任醫師王曉怡提醒,出於對母嬰安全的考慮,五一期間不建議孕婦遠途出遊,但可在家周邊空氣好、人員疏散、開闊空曠的戶外活動。新華社發(奧雷利安·莫裡薩爾攝)出行要到通風的戶外、不要走山坡、階梯等地段幾個月的疫情讓很多孕媽們對五一出遊十分嚮往。
  • 廣西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開會時保持距離無需戴口罩
    一、普通公眾(一)居家。防護建議:無需戴口罩。(二)戶外、公園。防護建議:建議隨身準備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無需戴口罩。防護建議:公眾需隨身準備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2.劇場、影劇院、地下或相對封閉購物場所、網吧及乘坐廂式電梯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