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慧媽媽談育兒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很多人會劃分出一些等級,比如根據經濟收入,會劃分富豪、中產、工薪和貧困等級,然而家庭經濟能力,卻不能完全體現家庭等級,家庭中「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孩子。
在孩子身上會有無限的可能,好孩子能給家裡「搬來」金山銀山,壞孩子可能「敗光」金山銀山,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家庭教育理念才最能體現家庭的等級,下面就一起看看這3種家庭等級。
前提:孩子早上要去上學,父母也要去上班,媽媽起來晚了,做早飯的時候,才發現家裡只有一把麵條和一個雞蛋,只夠一碗,看看一家三口,是怎麼分呢?又體現了哪些不同的家庭等級。
父母直接將一碗面推到孩子面前,催促孩子快點吃完,然後去上學,因為孩子是家裡最小的,理應被最好的照顧,父母辛苦掙來的錢就是給孩子花的,一切都應該給孩子最好的,自己過的苦一點沒關係,孩子不能差。
父母卻不知道,時間久了,孩子會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很容易養成不知感恩的性格,看不見父母的辛苦,小時候給了一碗雞蛋面,長大後會索要更多,當父母有一天不能滿足的時候,孩子心中就會產生「怨恨」。
有多少孩子,父母含辛茹苦養大,買了房子車,給娶了媳婦,結果卻被嫌棄,完全不考慮父母的晚年生活,對此還不曾有悔意,需要錢的時候,才聯繫父母,成了名副其實的「白眼狼」,所以很多父母以為愛孩子的行為,反而毀了一個孩子。
這個家庭怎麼做呢?父母先告訴孩子,「你還小又要上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但爸爸媽媽需要上班掙錢,很辛苦,所以這碗面我們一分為二,你覺得怎麼樣?」
父母其實是在告訴孩子,家庭是一個整體,沒有年齡上的優待,需要共同分享和承擔,這樣平分,雖然每個人都吃不飽,但每個人也都餓不著,孩子也能知道父母的辛苦,無形中孩子養成了分享的好習慣。
長大後,遇到好吃的東西也會想著爸媽,儘自己所能去減輕父母的壓力,心中時刻惦記著父母,更能清楚自己的責任,成為了一個孝順的孩子,平時父母也要讓孩子幫忙做家務,讓孩子幫忙幹點力所能及的活等等,都能培養出一個懂事的孩子。
父母沒有平分這碗雞蛋面,而是告訴孩子,雞蛋最有營養,麵條能管飽,家裡只有這一碗麵,誰都不想餓著,讓孩子自己分面,怎樣做到所有人都不餓。
孩子思考了一會兒,將雞蛋分成了三份,給爸爸的那份麵條很多和⅓的雞蛋,理由是爸爸上班最辛苦,付出的也最多,也是家裡最能吃的人,然後又將第二份多的麵條⅓的雞蛋給了媽媽,因為媽媽大人,吃的也很多,照顧一家人又要上班,也很辛苦。
最後將剩下雞蛋和最小份的麵條留給了自己,學校10點有加餐,過兩個小時就有東西吃了,自己是最小的,吃的也很少。不得不說,這家庭等級或許是最高的,將決定權交給了孩子,不僅教會了分享,還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已經有了初步的奉獻精神。
看似普通的一碗雞蛋面,卻蘊含了這麼多的道理,雖然不能代表所有家庭,但也告訴父母,家庭教育就是要從細節做起,有心加上用心,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一點一滴中培養了孩子優秀的品質,這也將會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今日話題:你的家庭屬於哪個等級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