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24日電 題:月餅經濟冷思考:「老問題」的三個「新現象」
新華社記者王默玲
佳節將過,一年一度的「月餅熱」也將面臨「退燒」。月餅之於中秋的「不可替代性」,造就了月餅經濟的火熱。但月餅「節前備受歡迎、節後無人問津」的特點,也使得商家為了短期快速牟利,催生出了月餅重禮品輕食用、包裝過度售價高企、餡料以舊充新等「老問題」。
冷觀今年的月餅市場,儘管簡裝月餅、風味月餅的出現讓月餅的本「味」足了一些,但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之下,「老問題」似乎又以「新現象」捲土重來。
月餅卡券化 變身「虛擬禮品」身價隨行情波動
「24小時上門高價回收各種月餅票和月餅券……」記者在二手貨在線交易平臺中輸入「月餅券回收」字樣,隨機點開一家商戶,便能在「服務詳情」中看到這樣的介紹。
從節前一個月開始,在各大月餅品牌陸續推廣月餅券的同時,月餅券回收市場也悄然迎來「旺季」。
二手貨在線交易平臺上,一位自稱年年都做月餅券回收的趙姓商家告訴記者:「月餅券應該抓緊時間賣,越早越好。」她介紹道,以價值448元的星巴克「星悅」月餅券為例,早賣大概可以賣到200多元,但如果臨近中秋節就只能賣50元左右,而且根據品牌行情的變化,月餅券回收價格每年都會實時波動。
回收的月餅券,商家表示他們會以低於票面的價格賣給其他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中,記者確實看到很多售賣各大品牌月餅券的店鋪,其中448元的「星悅」月餅券標價基本在360元左右。參照回收商家的說法,就算以最高200多元的價格買進,這「一進一出」便能賺得約100元的差價。
「感覺大家並不需要真正吃到月餅,而是『月餅』這兩個字賦予這張紙以流通的意義,那麼『月餅』作為禮品的作用就完成了。」諮詢公司白領小餘認為,卡券化讓月餅的禮品屬性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食用價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月餅玩「跨界」 內涵包裝為價格加碼
月餅包裝的浮誇現象一度受到詬病,但不可否認,對於商家而言好包裝確實為月餅帶來了「好價錢」。如今,在過度外殼包裝略有「低頭之勢」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跨界」用內涵包裝月餅,為價格加碼。
「迪士尼」「冰雪奇緣」「故宮」這些看起來與月餅並無關聯的名詞,如今都被商家用來「包裝」月餅。「宮廷嚴選、匠心匯聚,只為這一盒月色」,一款主打「故宮」元素的月餅廣告詞極力凸顯其「宮廷食品」的內在。在其產品詳情中,它所說的「兩岸大師匠心親制」的食品介紹並不能看出與「宮廷」的關聯,而其一盒6個均重為60克月餅的售價則達到368元。
在一家糕點網絡旗艦店中,記者看到迪士尼授權其生產的一款「快樂星晴月餅禮盒」,其中包括8個40克的流心奶黃月餅,售價為258元。而天貓超市中一個普通禮盒裝的同品牌月餅,同規格產品售價只要188元。
數量、重量、口味、生產商都一模一樣的兩個月餅禮盒,只是因為一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一個就只是月餅本身,價差70元。
「私房月餅」走俏朋友圈 食安問題引擔憂
曾經不良商家用陳年餡料做「新」月餅事件的曝光,引發了社會對月餅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而近期因食用微商銷售的「私房月餅」,一家人得了急性腸胃炎的消息,同樣為消費者敲響警鐘。「私房月餅」看似「純手工」「無添加」的背後,可能就是「三無產品」對食品安全的漠視。
記者在一個名為「七七烘焙」的微商朋友圈中看到,9月初她就開始接單製作「私房月餅」,從其發出的照片看,接單製作的月餅量並不少。她告訴記者,這些月餅都是她一個人在家手工製作完成的,並沒有專門的店鋪。這些月餅的包裝也都是網上購買的,並不會標註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及生產地這些基本信息。
「從消費者角度說,這些產品的原料、工藝都很難把控,如果『私房月餅』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因為通過微信購買,缺乏有效憑證,很容易出現舉證難、維權難。」法舟律師事務所律師宋菁菁說,從監管角度來說,「私房月餅」沒有經過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登記許可,不能確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