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土味單品在此狂歡,反而是潮流元素被調侃、消解。這種有趣的反差,是對當下固化審美的牴觸和祛魅。
你是否曾經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認真打扮出門,就像無形中上了一層枷鎖。被人凝視非但不覺得驕傲,甚至感覺羞恥。
跟風買了許多時尚單品,卻很少有穿它的機會。偶爾上身,卻感覺像在穿偷來的衣服。
看到潮店、潮人,心底會升出莫名的恐懼。即使鼓起勇氣進店挑衣服,一分鐘內必敗退。
比起做個潮人,你更想穿上最日常的幾件衣褲,享受它們帶給你的安全感,淹沒在人群中。
如果你中了其中幾條,那麼,你已經被診斷為患有「土味症候群」。歡迎加入豆瓣「土味穿搭踐行者」小組,與超過10萬位土村村民一起,報團取暖、互相嘲笑、彼此鼓勵。
1
在「土味穿搭踐行者」小組,「土」代表的不是一種低級的審美,而是野生的快樂。
小組的簡介就流露出濃濃的快樂氣息:
歡迎來到土村,加入我們,變成一個貨真價實的土孩兒吧
曾經的我們也想努力變得時尚!
學習穿搭,藏肉,高級,配色……
直到有一天小邋遢變啦
或許是發現 別人的高級到自己身上只是土味
或許是已經有了兩柜子衣服 突然想做個極簡主義者
或許是厭倦了要扮演美女帥哥!勞資只想做個土孩兒!
你們時尚人士自己玩兒去吧,我們土孩也想有自己的空間。
在這裡,無數人分享自己的土味穿搭,自嘲「審美變遷史」。再土、奇怪,甚至是辣眼的搭配,在土組都能得到村民的一聲讚揚,例如「是家人,歡迎回家」、「土得標新立異」、「醜的好別致」、「好陰間的時尚單品」等等。
進入土組,就好像打開了與小紅書互為鏡像的平行宇宙:
有故意把包包戴在脖子上,腳蹬黑皮鞋再配迷彩褲的工裝潮人
有美羊羊和HelloKitty的跨界姐妹情見證人
有腳踏水晶拖鞋的「二十一世紀灰外婆」
還有重新定義高貴奢華的龍袍擁有者
這些帖子土得別出心裁、各有天地、天外有天。到了最後,連「土」也有了分類,有中立善良的「原始土」、混亂善良的「用力土」、守序中立的「時尚土」、土娃的「究極佛系土」......如果時尚有個圈,那麼「土」也是個圈,再怎麼打扮,也逃不過「土」。
2
「土味穿搭踐行者」建立於11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它已成為豆瓣最活躍的小組之一,吸引了超過10萬名用戶進組,每天帖子的更新量都十分驚人。
組長「青瓜成熟時」告訴全現在,她建組的契機源自於一次吐槽——「為什麼現在的穿搭小組,都是漂亮的小組?即使是不會穿搭的人,也只有『教你變好看』的帖子。為什麼沒有『就是要土』的穿搭小組呢?」
2020年秋天的時候,她從北京回到家鄉,第一次感受到「土味穿搭」帶給她的舒適和自由。「在北京的每一天都很緊張,出個門倒垃圾都要打扮一下,穿一身得體的衣服。在家鄉的話,整個人的狀態都很放鬆,還敢穿著睡衣就上街。」
之後,她在豆瓣著名的「摳組」(摳門女性聯合會)發現了和她有共感的姐妹。這時,她才發現,不止是她,還有很多人在承受穿搭帶來的壓力。「其實大可不必,重要的場合或是有社交需求的場合真的很少,平日裡,就讓我們快快樂樂地做個土孩兒吧。」
說幹就幹,她寫了一份小組簡介,很快就在豆瓣成功建立了「土味穿搭踐行者」小組,很快就從一兩百人拓展到成千上萬人,甚至上了豆瓣的熱門推薦。很多用戶因為豆瓣推送的帖子認識了土組,「感覺就像回家」。大家在其中彼此鼓勵,連從不在社交網站上發帖的「泡饃炒肉片」,都把自己的處女帖貢獻給了土組。
「青瓜成熟時」的預想在此成真,從未有任何一個穿搭小組,如此土出風格,土出水平。
組員們不僅關注「土」的整體氛圍,也關注搭配亮點。一個顏色跳脫的螢光粉小挎包、一雙不明就裡的賽博朋克條紋襪,都可能成為「土味之神」、「土中之垚」,層次搭起來,就是「土圭垚 」。
圖片:受訪者「CT」
組內甚至形成了一種比誰更「土」的風氣。一件優秀的土味單品,往往可以收穫超過500樓的回帖。甚至還有民間評選「土組奧斯卡」,把家人、朋友的照片發到土組,邀請組員共同點評、排名。
幽默的土組成員,總是能給出讓人拍案叫絕的頒獎詞——「很土,我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人了,放在十年前都不能稱之為時尚」、「點進來之前:能有多像?點進來之後:肅然起敬」、「端木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我都不敢相信鏡子裡的人是我自己!」、「去小賣部會被人問礦泉水多錢一瓶;排隊取快遞會不停有人和我報名字和電話尾號;去超市給自己選好了一袋心愛的橙子,有人過來直接拿走,對我說『謝謝』」......
土組的整體年齡偏小,大部分成員是在校或剛畢業的學生。他們在這裡找到共鳴,也愛上了土組輕鬆愉悅的氛圍。以往被群嘲、厭惡、嫌棄的「土」,終於揚眉吐氣。各式土味單品在此狂歡,反而是潮流元素被調侃、消解。這種有趣的反差,是對當下固化審美的牴觸和祛魅。
從本質上講,這種反抗意味著話語權的爭奪,它以「精緻」、「外貌焦慮」對立面的形式而存在。「裡面的人都很溫暖善良可愛,不會吐槽也不會嘲笑,更不會站在一個時尚大師的角度對別人指指點點。逛小組讓我很放鬆,不用攀比也沒有人製造焦慮,跟逛知乎微博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餘芸告訴全現在。
沒有爭吵,沒有鄙視,土組的整體氛圍好得不可思議。「青瓜成熟時」調侃說:「因為土人缺少發現醜的眼睛,所以既懂得欣賞美人,又能夠寬容醜人,土人的世界總是一派祥和......」
3
土組有好幾個分區,「土衣土褲」、「消解時尚」、「鑑土/求助」。
其中,最好看的是「消解時尚」。土人們總是能以幽默輕鬆的語言,化解穿搭帶來的壓力,為消費主義降溫。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土組,不止有「我土我自豪」的土孩兒,還有很多成員在土組尋求穿搭建議——「我這件真的土嗎?人在店,求姐妹們給點意見。」
許多土組成員都曾因「土」被歧視,甚至是霸凌。「爪巴爪巴是我呀」有一件大衣(見圖,最後兩張分別是正面和反面),正面是複雜的格子加星星點綴,反面是印象派的三張大臉,重點是領口、側邊都有金色亮片點綴。乍一看有點洋氣,仔細看是土的集合。
因為這件衣服,「爪巴爪巴是我呀」被身邊人嘲笑了一年。「泡饃炒肉片」曾因身材被中學同學孤立,不合身的衣服,穿上去顯得既土又膀大腰圓。「泡饃炒肉片」後來調侃這件橘色羊毛衫,是「謝大腳的戰衣」,橘色襯託出暖冬的氣氛。
重點是脖子旁邊一圈的小顆粒,「具有新時代女性的魅力閃閃發光」。
圖片:土味穿搭踐行者小組,經受訪者「泡饃炒肉片」授權,下同
「那時候根本不想穿搭,越土越好,不要讓人注意到我,更好。」她甚至因此產生了極重的焦慮,嚴重時不敢去逛時裝店,「你知道嗎?我剛走到門口,店員就說『這裡沒有你的號』,這句話就像刀一樣割在我心上。」
「爪巴爪巴是我呀」後來分析,很多人穿搭土,與審美高低、品味優劣沒有關係,「土孩兒天生缺乏發現『醜』的眼睛」,這種說法得到許多組員的認可。換句話說,當部分人能夠自覺地辨認什麼是「土」的時候,網際網路上有一批人,沒有美醜的概念,先天缺乏審美。
她買那件被嘲笑了一年的大衣時,根本沒意識到別人口中的「張揚」、「要素過多」,或是看上去像村花,「穿上能登上劉老根大舞臺」。只是單純覺得質量好、價錢不錯、樣式新穎。家人也覺得這件衣服性價比很高,還誇她買得不錯。「餘芸」也有類似的困惑,「每年的潮流我完全get不到,無非就是這個色那個單品。」
但是,這種不自知的審美判斷,卻在追逐潮流的大環境裡格格不入。洋氣的人,總能比其他人獲得更多關注和機會。
組長「青瓜成熟時」想起自己的一次實習。那天,她和同學們去面試同一崗位,可景區的工作人員卻偏偏指著她和另外一個同學,說「外形不符合條件」。「我沒覺得自己顏值比她們差」,那唯一的問題就出在穿搭,「我想證明,只要自己願意穿搭,也是可以好看的。」
不少土組成員都有類似改變穿搭的經歷。他們朝時尚雜誌學習,也朝身邊常被誇的那一類人學習。嘗試往往帶來兩種結果,一種是用力過猛,進一步加深「土人」的自卑;另一種是迎合當下的審美,但變得不像自己。組長「青瓜成熟時」現在還能回憶起,自己為了別人口中的「好看」而買下的一條淡藍色半裙,腰上有一圈波浪狀的花邊——「裙子顏色淡,就意味著全身不能有深色,而且那個弧度又決定了只能配緊身的短款上衣、精緻的鞋子。」每次一穿上這條裙子,就意味著她要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
「我想告訴他們,我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想。但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我其實就已經被改變了。」
4
在土組,有少部分人是真心為「土」自豪。他們覺得「自己不需要花時間打扮,無所謂別人眼光」,這是一種強大的「超能力」。
但更多人選擇在生活中掩飾「土」。在採訪中,不少土組成員給出了相似的解決方案:穿基本款衣服,走保守風格,看場合搭配——臨時出門或一個人上街,就按照自己的喜好隨心穿;和朋友出門或去正式場合,就認真穿——不管內心再怎麼接納,「聽到別人評價『土』,心裡還是會難過」。
在全現在的採訪中,不難發現,很多組員的「土」並非真的土,而是不符合當下單一的美學範式,或是比普通人更願意嘗試出格的單品。「餘芸」喜歡復古的衣服,愛看各個國家80年代、90年代的穿衣風格大合集,至今還珍藏著2005年非主流大頭貼風格的髮夾,留著殺馬特風格的頭髮,看上去就像「從QQ炫舞中走出來一般」。
「餘芸」的頭髮
她以前沒意識到這一點,進組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是有個人風格的。只是這些單品,看上去像奶奶穿的,像阿姨穿的,唯獨不像二十一世紀的女大學生該擁有的。「青瓜成熟時」偏好日式、文藝的服裝,「怎麼舒服怎麼來」,可就有人說她「屌絲」。
我們的品位,是不是已經窄化、馴服和萎縮了?在「土味穿搭踐行者」小組,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單品,包括曾經流行,但如今已被視為「土」的代名詞的淑女風、森女風......然而,回望2020,留在我們腦海裡的只有「BM格子裙」和小紅書。「天哪,這什麼風那什麼風,才是真的土。」「泡饃炒肉片」感慨道。
《新周刊》一篇文章曾提到:「毫無反思地一再複製、傳播這種符號及其構成模式,我們也成了審美霸權的幫兇。」從這種意義上講,土組宣揚「土」,正是宣揚一種包容。
「泡饃炒肉片」到美國紐約留學之後,終於感受到了穿搭的自由和快樂。「因為紐約什麼怪人都有,你穿得再奇怪,都沒人看你一眼。在中國,染粉色頭髮可能是為了出眾。但在神奇的城市紐約,你染髮反而是為了普通。」她告訴全現在,其實土組成員們不用自卑,在紐約街頭走一走,就會收穫很多美好。
土組包含著一種反抗。「餘芸」反思自己喜歡的復古風,其實是喜歡過去不焦慮的氛圍。「那時候的穿搭,給我的感覺是很清爽、看著舒服。過去沒有網絡,通訊不發達,沒有現在那些消費主義文章寫的潮流元素,人們的心思還很單純。」
人在生活中很難躲過「土」。美千篇一律,但土卻各有所長。運動土、淑女土、精緻土、休閒土,總會栽進去的時候。土組有不少比「土」的照片,仔細看,其實也就是明星遮住了臉。
圖片:土味穿搭踐行者小組
對於「土味穿搭踐行者」這個組的未來,組長「青瓜成熟時」沒有想太多「我就希望他們一直很友好,然後又很搞笑就可以了,」如果非要有什麼目的,「最好能讓大家不這麼焦慮,現在有很多公眾號,都在教人『怎麼變漂亮』,但實際上,街上有很多樸素的人。這世界上有很多土孩,你不一定非要和別人一樣好看,那樣很累,自己舒服就好了。」
頭圖:視覺中國
註:應受訪者要求,「餘芸」為化名
——————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