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一直都是學生考試比較容易失分的內容,但卻也是語文容易得分的一塊。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一、古詩鑑賞表述方法常見的套話:
1、思想情感
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荒淫殘暴 ;反映離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 ;壯志難酬的悲嘆。
思鄉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閒;昔勝今衰的感慨 ;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
2、情感表達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創作風格:
樸素自然、清新飄逸、沉鬱頓挫、淡雅高遠、雄健高昂、悲壯蒼涼、嚴謹細膩、清麗婉約……
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2、結構形式:照應、銜接、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託、對比、反覆等。
4、表現手法:託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想像、烘託、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託作者思想的意象藝術的組合到一起,形成詩歌基本的整體情境。如孤獨悽涼、激情飛越、閒適淡泊、清新飄逸、沉鬱頓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7、詞語賞析: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該詞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古詩詞賞析答題方式:這……句運用了……寫作手法(修辭手法),描繪了……,抒發了作者……感情。其中,「……」詞使用得好,傳神地表現了……
四、熟練掌握答題方法,大膽使用常用的鑑賞術語,做到卷面整潔、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中考試題-詩詞鑑賞題集
1、品讀唐朝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一詩,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 D )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A.首聯先寫「客路」,後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神馳故裡的漂泊羈旅之情。
B.誦讀頷聯時應該使用上揚的語調,體現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天氣勢。
C.頸聯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D.尾聯緊承頸聯,抒發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2、閱讀下面一首古詩,按要求賞析填空
如 夢 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誨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和「瘦」分別形容( 葉的茂盛)和 ( 花的凋零)。
(2)作者採用( 委婉含蓄) 手法,表達了對春花的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3、下面對蘇軾的《浣溪沙》一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
浣溪沙(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女唱黃雞。
A.上闋寫景,山下小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劃,松間沙路潔淨無塵,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
B.「瀟瀟暮雨子規啼」一句寫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的啼叫聲,正所謂鳥鳴山更幽,突出了環境的靜謐。
C.下闋轉入抒懷,「門前流水尚能西」句,寫詞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無再少」,因此為時光流逝、人生短暫而嘆息。
D.全詞情景交融,恬淡優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語言,充滿人生哲理的議論,表現了詞人執著生活、呼喚青春的情懷。
4、閱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1、這首詩中間兩聯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其中第二聯中的「隨」「入」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隨」字好在何處。
答:一個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化、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2、這首詩融情於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抒發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深情。
5、品讀《天淨沙·秋思》 , 填空答題。
枯藤老樹昏鴉 , 小橋流水人家 ,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 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詠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韻》譽為 " 秋思之祖 " ,為歷代所傳誦。小令僅 28 字 , 寫了十種景物 ,表現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的(思鄉)之情,其中表現主旨的句子是(〈 夕陽西下 , 〉斷腸人在天涯。
6、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①這首詩中,「浮雲」一詞的寓意是什麼?(1分)
答: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
②詩人善於把抽象事理寓於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2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萎萎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尾聯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
答: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一個「愁」字。全詩意境開闊,弔古傷今,虛實相映,情景交融。尾聯將「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於景,表達了詩人縈迴無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
8、閱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望 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呲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⒈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扔景物,其中「鍾」「割」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字好在何處?
答: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寫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一意思的即可)
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名言。在這裡寫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和氣概。
答:寫出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的精神和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