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除了複姓有多少三字名字的人?是不是歷史真實存在?

2020-12-19 小馬嘮家常

單名的傳統自周代時期就流傳下來了,其中雖不乏雙名,但基本上還是以單名居多,漢朝獨尊儒術後,更是以單名為尊,可是世間萬物都有例外,在三國時期中的雙名者也是有不少的。當然,少數民族的名字不列,如胡車兒、阿會喃、兀突骨、徹裡吉、沙摩柯等。

雙名者的演義描寫和正史記載。黃承彥。演義:諸葛亮嶽父,南郡大名士蔡諷女婿,荊州著名學者,曾做主將女兒黃氏嫁於當時聲名未顯的諸葛亮,後在陸遜被困八陣圖時救援其出陣,在書中是一個世外高人般的隱士。

正史:黃承彥在歷史上卻有其人,除了救陸遜出八陣圖外,其餘事跡和正史差不多,但其女黃月英正史無名,月英二字最早出自於評書,相傳其相貌奇醜,但聰慧過人,協助諸葛亮製作出木牛流馬等機械,是有名的賢內助。

呂伯奢。演義:曹操之父曹嵩的故人好友,在曹操逃出長安後,和陳宮一起來到呂伯奢家,受到呂家熱情招待,可曹操疑心呂家要殺自己,於是砍死呂伯奢,此事之後,陳宮深感曹操的殘暴多疑,為日後反水投靠呂布做了鋪墊。

正史:呂伯奢原為曹操故人,在離開董卓身邊後,曹操途徑呂伯奢家,恰好呂伯奢不在,五個兒子與其賓客留宿曹操,但夜間有暗殺曹操的嫌疑,被曹操手刃數人後離去,並留下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一句,後被演義演繹為「寧教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名言。

曹安民。演義:曹操侄子,在宛城之戰時與堂兄曹昂、大將典韋一起戰死。曹丕所著《典論》裡將曹安民和曹子脩(曹昂的字)一起記載,所以安民二字應該是曹安民的字,但名不詳。

蔣義渠。演義和正史大致相同,為袁紹部下將領,在官渡大敗後,袁紹只率八百騎倉皇逃走,來到了蔣義渠帳營之中,已經是驚弓之鳥的袁紹以性命相託於蔣義渠,在其保護下,袁紹才得以安全回到河北,一說義渠為字,可能是袁紹部將蔣奇。

睦元進、韓莒子、呂威璜。演義和正史大致相同,為河北大將淳于瓊手下都尉,與淳于瓊日夜飲酒而誤事,導致烏巢失守,淳于瓊被割去耳鼻,趕回袁紹處羞辱袁紹,睦元進被殺,其餘二人被擒,正史中二人都在混戰中被斬殺了。

嚴白虎。演義:自號東吳德王,佔領吳郡,在孫策下江東時與會稽王朗合兵阻擋孫策,後嚴白虎被董襲所殺,將頭顱獻給孫策,王朗敗走,孫策平定吳郡、會稽,初定江東。

正史:為吳郡豪族,在孫策下江東時佔據吳郡和白虎山等地,後其弟嚴輿所殺,嚴白虎請降,依舊性命不保。一說嚴白虎原名嚴虎,白虎二字為盤踞於白虎山的旗號。

裴元紹。演義:黃巾軍將領,在張角被殺,起義失敗後,與周倉一起盤踞於臥牛山為王,後因想強奪趙雲馬匹,一回合就被趙雲刺死了。正史中並無記載裴元紹其人。

東漢工部侍郎王子服、昭信將軍吳子蘭。演義:衣帶詔事件,兩人與國舅董承、西涼太守馬騰合謀謀殺曹操,但事情敗露,三族被滅。正史:與演義一樣,但王子服應為偏將軍王服,字子由,吳子蘭應為議郎吳碩。

傅士仁。演義:關羽部下大將,隨其鎮守荊州,與麋芳交情頗深,兩人因為受到關羽責難,趁關羽北伐之時獻出荊州給呂蒙,直接導致了關羽被殺。

正史:記載其名為士仁,荊州公安守將,關羽北伐時被吳名士虞翻說服而開城投降,與麋芳一起投靠江東。

邢道榮。演義:零陵太守劉度麾下武將,善使開山大斧,與張飛也能鬥上幾回,後被埋伏在路旁的趙雲生擒,用計從諸葛亮處脫身,但計謀被看破,邢道榮與劉度子劉賢伏擊劉備失敗,邢道榮被趙雲刺殺,劉賢被擒,劉度投降。正史中並無此人,乃原創人物。

尹大目。演義:曹魏殿中校尉,和大將軍曹爽私交甚好,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後,令尹大目持書去勸降還在外玩樂的曹爽,說服曹爽投降,害其被夷三族。

正史:曹爽死後,尹大目時常有為其報仇之意,在文欽發動淮南之變時,尹大目作為使者去文欽陣營勸降,卻暗中告誡司馬師將死的消息,可文欽不聽,尹大目大哭而回,自此下落不明。

除以上之外,三國演義中的雙名者還有:劉備叔父劉元起、曹爽從弟曹文叔,曹文叔之妻夏侯令女、蔡琰之夫衛仲道等等,至於司馬懿之妻張春華、關羽之女關銀屏、曹丕之妻郭女王者,要麼就是民間傳說、評書,要麼就是小名,也就不在討論之中了。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好聽的幾個複姓,不但歷史悠久,而且起啥名字都好聽
    關於我國的姓氏文化,小編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略微討論了一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國的複姓,和單姓一樣,複姓的來源也是頗多,有些是官位,有些是從事行業,不過由於我國的武俠小說家對於複姓的偏愛,很多大俠,名人都是複姓,比如慕容復、歐陽修、西門吹雪等等。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也有諸葛亮、司馬懿宇文成都等等,聽起來都很好聽,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我國最好聽的幾個複姓吧。
  • 王者榮耀:96個英雄中,四字名字有12個,而單字名字只有三個!
    王者榮耀英雄的名字是我們每天都接觸的東西,但是大家有沒有認真的去看這些名字呢?在現有的所有英雄當中,四字的名字只有12個,但是呢,大家一半都會簡化稱謂,也不會刻意留意,而單字的名字更加稀有,只有3個,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吧。四字名字複姓類:上官婉兒、百裡守約、百裡玄策。
  • 複姓夏侯
    還有時候被叫作夏名譽,侯字省略了。其實,我有時也理解。因為在我周邊複姓夏侯者寥寥無幾,有點稀罕。打照面時首先想到我的是複姓,一想到複姓就立馬想到歐陽,畢竟在複姓中,歐陽者相對較多。還居然有人叫我慕容名譽,更有甚者叫我西門名譽,似與西門慶有關,一笑無語。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開始普及複姓夏侯的由來。我怕對方尷尬,就會輕風細語地問,你看過《三國演義》嗎?
  • 中國一姓氏只有三筆,這麼簡單的一個字,卻沒幾個人認識!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單單一個姓氏就有著非常複雜的解釋,像我們現代人除了姓之外就是名,那是古代,他們不僅有姓氏有名字,還有號和字,而且姓氏還可以解釋為姓和氏,比如一個姓王的女子,嫁給了一個姓張的男人,在古代她就會被叫做張王氏,張是她的姓,而王就是她的氏,姓氏這些文化一兩句可是解釋不清楚的
  • 《三國演義》人物名字為什麼都是一個字,有沒有雙字的名字?
    《三國演義》裡的雙字名人物只有有數的幾個:如胡車兒、龐德公、傅士仁、刑道榮、黃承彥、嚴白虎、呂伯奢、武安國等。 這些人的名字有一些特點: 1。小說和相關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這個人物完整的字和名。如龐德公、胡車兒、黃承彥等。
  • 新生兒起名多樣性達歷史新高 「新複姓」成潮流
    名字越來越多樣了  「報告顯示,『80後』的名字集中度高達43%。但到了2018年,名字集中度降幅達到30%。這個降幅意味著2018年新生兒的起名多樣性達到歷史新高,意味著對名字求新求變、追求更多元化的表達,越來越為新時代的父母所推崇。」主導該報告大數據分析的起名通創始人陳俊說。
  • 各個複姓的由來,現在又還有多少後人?還有姓皇甫、南宮的嗎
    皇甫,因這個姓氏中帶有一個「皇」字,讓人聽到後總會不自覺的聯想到皇家貴族,其實該姓氏並非起源於皇室。西周時期,有個人名叫充石,字皇父,後來到了他孫子輩的時候,他的孫子便以祖父的字「皇父」為姓。到了西漢時期,有一個叫皇父鸞的人將「父」字改為「甫」字,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皇甫」。
  • 中國百家姓裡那些最美的複姓,隨便取名都高端大氣上檔次!
    中國有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些都是最常見的。除了單姓之外,還有二字的複姓,姓氏文化源遠流長。
  • 史上最高雅的八大複姓,怎麼叫都好聽,第一個顯得很有學問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口大國,加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便有了眾多姓氏的存在。而且姓名對於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說是一個人一輩子的標籤。所以如何取名是非常講究的事情。但是名字可以隨意取,姓氏卻是早已定下,因此名字往往也要考慮到姓氏,這樣全名才會好聽。在我國有著八大最美姓氏的說法,無論取什麼名字都好聽。第一個姓氏是納蘭。說到納蘭相信大多數人會想到納蘭性德,他是清朝赫赫有名的才子,一手詩詞作得極好,特別是他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讓無數人為之讚嘆。
  • 中國這幾個複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名,其實這都是中國的古老姓氏
    中國這幾個複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名,其實這都是中國的古老姓氏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很多東西都包含著很大的內涵。最常見的姓都有著自己的淵源。中國百家姓中單字的姓最多,不過也還是有很多的複姓。
  • 東吳周郎,三國演義與歷史真實的差距有多大?
    或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將周瑜與「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聯繫在一起,但歷史的真實卻與之相反,周瑜不僅相貌英俊、溫文儒雅、飽讀詩書、精通兵法、深諳音律,而且器量廣大,年紀輕輕便有雄才大略,因此才被劉備稱為「萬人之英」。
  • 知名度最高的「十大複姓」,來看一看,有你的姓嗎
    無論是《百家姓》,還是《千家姓》,其中都不乏「複姓」的身影。所謂「複姓」,自然是相對於「單姓」來說的,「單姓」是一個字的姓,如「張」、「王」、「李」、「趙」等,而「複姓」顯然則是兩個字的姓,如「歐陽」、「慕容」等。
  • 不是複姓名字卻有4個字的明星!千璽姓易,熱巴娜扎翻譯過來好美
    娛樂圈中有很多名字有4個字的明星,如易烊千璽,鄭合惠子,趙韓櫻子,迪麗熱巴……等等,但雖然名字有4個字但都不屬於複姓!易烊千璽很多人都在問他姓易還是姓易烊?小有名氣的主持人張楊果而也是爸媽的姓氏+名字組合而成,張是她爸爸的姓,楊是媽媽的姓,果是希望她做事有成果有效果,而就是兒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兒的意思。吉克雋逸本名王雋逸,彝族人,媽媽姓吉克,吉克雋逸表示在彝族人中,很多人也有漢族姓,「我的漢姓就是姓王。」,所以說吉克雋逸既姓王也姓吉克。
  • 《三國演義》中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字,雙字的人有麼?
    《三國演義》中幾乎角色名字都是單字,其中女性名字有雙字(不排除是小名),較親暱稱呼如黃月英、孫尚香等都是閨名,供親人間稱呼,一旦出嫁則以氏為名,如孫氏、黃氏;也有個別女性名字為單字,譬如洛神美人甄宓。重點說說男性歷史人物的名字,畢竟三國是男人的戰場。大漢朝立國後,從上至下偏愛單字名,漢高祖劉邦做了表率,24位皇帝全部使用單字名,漢昭帝劉弗陵在登基後避諱改為劉弗。正所謂上行下效,民間百姓為家中子女取名基本使用單字,雙字名字尚未受到排斥。
  • 【尋寶】歐陽、司馬等複姓從何起源?最長複姓竟有17個字
    中國姓氏,不僅是一個稱謂,更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你可知道你姓氏的來源?除了常見姓氏,歐陽、司馬等複姓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 「梓涵」的時代已過去,「雙姓」「複姓」名字又來了,老師很無奈
    那個時候很多老師都在網上討論,說自己班上有好幾個名字和"梓涵"讀音差不多的孩子,一叫"梓涵"就會有三四個孩子有反應,當真是讓人無奈。好在時代是發展變遷,"梓涵"的時代已過去,老師們再也不用糾結"梓涵"、"子涵"、"紫涵"、"子晗"、"子翰"要怎麼區分。但是"雙姓""複姓"等名字又來了,新的起名方式更刁鑽,老師碰到新難題,也還是只能表示很無奈!
  • 這個姓氏在中國有3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取什麼名字都被當成日本人
    文/大農雖說姓名只是一個人的稱謂,但一個好聽的名字,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姓氏大國,僅《百家姓》裡收錄的就有500多個姓氏,其中複姓佔了十分之一。就比如雞、狗、豬,(在此聲明,我並沒有打錯字,因為這些姓氏都是曾經真實存在的中國姓)。非但如此,在袁義達、杜若甫編著的《中國姓氏大辭典》中有記載,中國的十二生肖,都曾是中國的姓氏。只是由於時代的變遷,這些姓氏大部分都已經改成同音字或者別的姓氏了,箇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
  • 為什麼複姓聽著就很diao?
    因此引申出來的問題則是「物以稀為貴」:就算你的起源很吊炸天,但如果街口賣菜的姓笪,撒尿和泥巴玩的小孩子姓笪……無形之中拉低了這個姓氏的逼格,更何況笪字的意思本身就是粗竹篾做成的蓆子,由此你壓根不可能覺得這個姓很高端,除了不認識。相反,我們通常會在哪裡見到複姓?武俠、歷史小說!只要是複姓,就算不是主角,也一定是有過人之處的大才。
  • 電視劇裡好聽的複姓名字,長孫無極東方不敗,第三個你一定想不到
    咱們大家喜歡複姓的名字嗎?小編就非常的喜歡那樣的名字,覺得那樣的名字特別的霸氣,特別的高貴,可能是電視劇看多了,就覺得是複姓的人,一般都是主角,而且還長的特別的帥,並且他們的身份都不一般,所以咱們今天就來聊聊他們吧!
  • 中國即將消亡的4個複姓,前三個讓人誤解,最後一個男人朝思暮想
    據北宋時期編纂的《百家姓》中記載,當時一共有438個姓氏,其中單姓408個、複姓30個。 隨著時間推移,姓氏數量不斷增加,據說目前一共有4000到6000個姓氏,但在眾多姓氏中,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