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雞詞典」已經有了三萬多個詞條,大多是網際網路上流行的「頂部」高頻詞彙。2019年10月的時候,這個數字還是兩萬多,而《新華詞典》收錄的詞條也不超過五萬個。詞條數量擴張的背後,是「小雞詞典」越來越多的用戶圈子及日均20萬的活躍用戶。
「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小雞詞典』,說明大家想知道網絡流行語背後的文化內涵,有了解不同圈層文化的需求,即使這種需求僅僅是出於好奇心。」小雞詞典創始人黃宇帆認為,網際網路的開放性為不同的圈層文化提供了平等而廣闊的展示空間,許多人願意圍觀來自不同圈層人們的經歷體驗,也願意在網絡社交過程中跟上大多數人的步伐。網絡流行語在不同圈層之間的傳播,預示著圈層文化正迎來「出圈」時代。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辦公軟體「釘釘」因鬼畜視頻爆紅網絡,也印證了黃宇帆的判斷。疫情期間,不少中小學生用「釘釘」上網課,這讓他們叫苦不迭,所以把怨氣轉移到「釘釘」上,紛紛到應用市場給「釘釘」打一星。面對「未來的用戶」流失危機,「釘釘」沒有義正詞嚴地作出解釋,而是選擇在B站發布了鬼畜視頻《釘釘本釘,在線求饒》,高呼「少俠饒命」「五星求一次付清」。截至5月20日,這段視頻僅B站播放量達到2517.9萬、轉發量達到81.1萬,更不用提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後續傳播。
「『鬼畜』一詞最早是由日文直譯而來,本意原為佛教用語,現在指的是一種聲畫同步、內容反覆、洗腦魔性的視頻形態。由於其具有幽默風趣的特點,人們喜歡用鬼畜視頻來尋找快樂和緩解壓力。」常住B站鬼畜區的「橋北的芹菜」說,用鬼畜視頻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釘釘」並不是第一個「圈外」創意者。2015年4月,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的鬼畜視頻《Are You OK》被小米官方微博轉發,因其梗戳人而引發全網觀看。
「只要有人在小米官方微博下面留言解釋,就會有更多人懂得『鬼畜』這個詞以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如果再看上幾個鬼畜視頻,馬上就可以在鬼畜文化圈暢行無阻。」「橋北的芹菜」說,「鬼畜」這一概念開始進入主流文化視野,正是源自小米官方微博的那次「跨界」力推。李曉雨也提到,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的影響力,讓各種圈層文化更容易「出圈」。「『檸檬精』最初出現在電競圈,被用來諷刺那些見不得別人好,說話語氣酸溜溜的人。後來,越來越多人將其搬上微博、微信朋友圈,用來表達對他人外貌或才華的羨慕嫉妒,大家覺得好用又好玩,才逐漸流行起來。」雖然是為追趕潮流才用起「檸檬精」,但李曉雨通過搜索語義也知道了不少電競圈的情況。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齊靜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