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美國反對 英屬直布羅陀決定釋放被扣伊朗油輪

2020-12-22 財新

  【財新網】(記者 陸文)8月15日,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決定釋放被扣押在直布羅陀超過一個月的伊朗油輪「格蕾斯一號(Grace 1)」。美國司法部在這艘油輪被釋放前的最後關頭,仍向直布羅陀當局提出了一份要求繼續扣押該船的申請。然而直布羅陀官方稱已釋放遊輪,將會由獨立機關判定美國新提出的司法申請。

  直布羅陀位於伊比利半島南端,扼守著地中海到大西洋的出海口,北與西班牙為鄰,行政面積僅有6.7 平方公裡,居民約有3.2萬人。自18世紀初期以來,英國就佔有此地。 直布羅陀目前擁有民選的自治政府,但外交、國防、內部安全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負責;作為英國的海外領土,直布羅陀也奉英國女王為元首。

相關焦點

  • 解局|英屬直布羅陀為啥「硬剛」美國執意釋放伊朗油輪?
    圖為8月16日在直布羅陀海峽拍攝的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新華社/路透)當地時間8月18日,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拒絕美國繼續扣押伊朗油輪的要求,被扣押長達一個多月的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已啟航駛離直布羅陀。
  • 替美國幹活?英屬直布羅陀當局扣押伊朗油輪,伊朗表示強烈反對!
    在周四英屬直布羅陀當局宣布,在駐地英國海軍陸戰隊的幫助下,截獲了一艘名為格雷斯1號的伊朗石油巨輪,噸位達到30萬噸。這艘船當時懸掛巴拿馬國旗,管理公司為新加坡的一家航運公司。直布羅陀當局表示,其有理由相信這艘滿載原油的油輪,正準備前往敘利亞敘利亞的Baniyas煉油廠。
  • 遭扣伊朗油輪駛離直布羅陀 油輪更名並懸掛伊朗旗
    在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遭扣押的一艘伊朗油輪18日晚起錨。伊朗駐英國大使哈米德⋅巴埃迪內賈德在社交媒體「推特」說,伊朗遭扣押的油輪駛向國際水域。這艘油輪原名「格蕾絲一號」,18日把懸掛的巴拿馬旗改為伊朗旗並更名「阿德裡安⋅達裡亞一號」。美聯社報導,多名工人17日在油輪船體上噴塗新船名。
  • 英媒:「被扣伊朗油輪」船長及大副被英國正式逮捕
    本月4日,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執法機構扣押運輸伊朗原油的「格蕾絲一號」油輪。11日,直布羅陀警方證實,英國逮捕了「格蕾絲一號」油輪的船長和大副,並指控他們違反歐盟對敘利亞的制裁法令。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RT)7月12日援引當地媒體報導,直布羅陀警方證實已經逮捕了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的船長和大副。他們二人在11日下午被逮捕並接受了審訊。
  • 直布羅陀否認應他國政治命令扣押伊朗油輪,並將扣押期限延長14天
    【環球網快訊】英國海軍4日在直布羅陀扣押一艘伊朗油輪的突然行動,點燃了德黑蘭的怒火。不過,現在看來,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當地時間5日,直布羅陀司法部長表示,當地最高法院裁定,伊朗油輪可延長扣押14天。據直布羅陀廣播公司(GBC)5日報導,這艘油輪是當地時間4日凌晨被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直布羅陀海域攔下,直布羅陀可將其扣押72小時,此一時限過後即須將油輪釋放。直布羅陀廣播公司報導截圖但在舉行了一場私下聽證會後,直布羅陀方面將扣押期限延長14天。
  • 威脅再不放船放人,就扣英國油輪
    作者:石江月 如果伊朗船隻不被釋放,伊朗可能會扣押英國油輪 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的港口和執法機構,在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協助下,於7月4日上午查扣了一艘30萬噸的伊朗油輪,稱這艘船違反了歐盟對德黑蘭的制裁,從伊朗向敘利亞運送石油。
  • 如果委內瑞拉要買,伊朗將繼續出售石油!不怕美國的底氣在哪?
    長期以來,作為一項基本的國民福利,委內瑞拉的汽油價格相當低廉,但這種福利已經被嚴重惡化的財政狀況結束,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決定從6月1日起,提高該國的燃油銷售價格。針對伊朗方面不顧阻撓,向委內瑞拉出售石油的問題,美國方面威脅制裁任何幫助伊朗向委內瑞拉出售石油的國家和公司,在美國的制裁威脅下,兩艘掛利比亞國旗、船東屬於希臘公司的油輪,已經放棄前往委內瑞拉,這兩艘油輪是伊朗租用,用來向委內瑞拉提供石油。
  • 英國油輪被伊朗俘虜,皇家海軍卻拒絕出兵營救:已派不出一艘軍艦
    伊朗7月19日突然在荷姆茲海峽動手,俘獲一艘載重3萬噸的英國油輪。此舉被普遍認為是對英國7月4日在直布羅陀海峽扣押一艘載有伊朗石油輪船的「回應」。這一閃電式突襲令英國政府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對於伊朗方面的解釋,英國官方和媒體都表示不能接受。英國外交部表示,伊朗的行為極大地危害了國際水道的「航行自由和安全」,如果不立即釋放「史丹納帝國」號油輪,將面臨「嚴重後果」。法國和德國外交部隨後也發表聲明,呼籲伊朗當局以最快速度恢復英國油輪的自由。伊朗在由革命衛隊發表對扣押行動的聲明後,暫時未對英法德三國的表態給出任何回應。
  • 伊朗扣留韓籍油輪,韓國專家分析:施壓可能是扣船的動機
    韓國外交部發言人崔泳杉5日說,韓方將儘快向伊朗派遣工作代表團,爭取使此前一天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扣留的「韓國化學」號韓籍油輪獲釋。船東釜山DM船運公司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管理人員向美聯社記者講述油輪遭扣經過:伊朗艦船先是靠近「韓國化學」號,說要登船檢查,但未具體說明。
  • 伊朗扣押油輪事件後,各國航運公司準備租用懸掛中國國旗船隻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上周五一艘英國油輪被伊朗軍方扣押事件發生後,總部位於倫敦的航運風險管理公司Dryad Global的負責人菲爾迪亞肯(Phil Diacon)發表了講話,他表示在扣押事件後,主要航運公司正考慮轉向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
  • 伊朗突然出手扣押油輪,韓軍艦緊急駛往海峽,要求立即釋放船隻!
    美軍航母剛走了兩天又要回來了,五角大樓下令美軍尼米茲級航母重新返回波斯灣部署,並且美軍的象徵開戰標誌的E-130H電子戰飛機也重新部署中東,逼近了伊朗。美軍改變了先前回撤航母的決策,說明美國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但最終還是強硬派佔據了上風。以色列一直希望美國能針對伊朗實施軍事行動,並且不斷的進行輿論造勢和軍事造勢。
  • 伊朗直接將油輪租給海軍,美國攔截不成又出損招,或已無計可施
    目前來看形勢並不樂觀,首先,這艘油輪要通過地中海返程,而地中海向來都是一個是非之地,美國海軍長期都在此水域部署。其次,伊朗要的不止是油輪順利返回,而是「順路」把油輪上的二百萬桶石油卸到敘利亞,這才是伊朗真正的目的。
  • 西班牙為何緊鄰直布羅陀,修一個大港口?
    1906年,法國與德國爆發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列強決定調解法、德在摩洛哥的矛盾,會議地點就在與摩洛哥一水之隔的阿爾赫西拉斯,這就是阿爾赫西拉斯會議。英屬直布羅陀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向南遠眺西班牙控制的休達,向西,隔著約5公裡寬的阿爾赫西拉斯灣,對岸就是西班牙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阿爾赫西拉斯。
  • 霸權主義果然是紙老虎,伊朗油輪突破封鎖,長驅直入抵達美國後院
    疫情肆虐各國的這段時間,伊朗不光承受著來自疫情的壓力,同樣還承受著來自美國的壓力,川普絲毫不給伊朗喘氣的機會,不只是加大了對伊朗的制裁力度,還威脅要對伊朗動武,在美國的步步緊逼下,兩國衝突再一次升級,整個海灣地區也離戰爭爆發更近了一步。美國屢次向伊朗發出威脅,日前還暗示要對前往委內瑞拉運送燃料的伊朗油輪進行攔截。
  • 英最強戰艦抵達波斯灣,伊朗拿出一段新錄音,美國人:弱點已暴露
    在7月10號發生了伊朗海軍扣押英國「史丹納帝國」號油輪之後,英國於12號宣布將派「鄧肯」號驅逐艦前往海灣地區,替換「蒙特羅斯」號護衛艦,以維持英國在波斯灣「持久的軍事存在」。按照計劃「鄧肯」號與「蒙特羅斯」號將合作護航直至8月底,屆時「蒙特羅斯」號將離開進行計劃內保養並輪換船員。不會雖然皇家海軍可謂是出動了主力戰艦,但真的能鎮得住伊朗麼?
  • 伊朗最終還是踩到紅線上:英國成受害者 美最樂意看到的一幕發生
    根據媒體報導,自從伊朗在波斯灣地區虎口拔牙,成功將一艘英國油輪扣押之後,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事件的進一步發展。雖然伊朗聲稱之所以扣押英國油輪是因為後者違反了國際法,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伊朗此舉就是為了報復此前英國扣押伊朗油輪的行為。
  • 你扣我非法我扣你合法;虎門銷煙時,英國人也是這麼振振有詞
    兩周前,英國當局在直布羅陀海域扣留了一艘伊朗油輪,原因是該油輪被指違反了歐盟對敘利亞的制裁。伊朗政府發言人拉比在周日的評論中說,伊朗認為石油豐富的海灣地區的安全必須由該地區的國家來維護。伊朗國家通訊社援引拉比的話說:「我們是波斯灣最大的海上安全機構。」
  • 伊朗維持對在英國機構工作伊朗公民10年監禁原判,控其文化滲透
    周二(27日),伊朗司法部宣布,伊朗一家法院維持了對在英國文化協會工作的伊朗公民阿拉斯·阿米裡10年監禁的原判、駁回其上訴申請,罪名是「文化滲透」。
  • 英國將伊朗附近水域船隻安保級別升至最高
    星期四早些時候,天空新聞援引英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英國交通運輸部建議在荷姆茲海峽的商船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應對伊朗構成的威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此前援引美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伊朗5艘船隻(美國稱小船可能隸屬伊朗軍方)試圖阻止位於荷姆茲海峽的一艘英國油輪。
  • 伊朗油輪靠近委內瑞拉港口 馬杜羅致謝
    一艘伊朗油輪24日靠近委內瑞拉一座港口,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感謝伊朗向委方運送汽油。【靠岸】伊朗「財富」號等5艘油輪向委內瑞拉運送大約153萬桶汽油和相關化學製劑,有望緩解委內瑞拉汽油短缺。第二艘「森林」號油輪23日駛入加勒比海域,剩餘三艘油輪正在大西洋航行。埃爾巴利託港由委內瑞拉石油公司運營。這家委內瑞拉國有企業沒有回應是否打算從伊朗進口更多汽油。委內瑞拉是南美洲最大產油國之一,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前列。美國政府制裁委內瑞拉石油行業,4月起以「禁毒」為名派遣軍艦在委內瑞拉附近加勒比海域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