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不滿限播日本動畫片 揚言要炸地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4日 11:47 來源: 京華時報
大學生揚言炸八通線受審
不滿限播外國動畫片 法官邀離異父母出庭鼓勵孩子
在母親心目中那個膽小、受同學欺負的兒子居然揚言要炸掉八通線。母親一開始並不相信,但事實無法改變。
因不滿有關部門出臺限播外國動畫片的規定,從小喜愛看日本動畫片的大學生林華(化名)在西單圖書大廈放置假炸彈,希望有關部門改變這一規定,否則將炸掉八通線。然而,以錯誤方式表達意見的林華因涉嫌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最終受到法律的審判。
昨天上午,林華已經離異的父母早早來到了海澱法院,坐在法庭旁聽席的最後一排。看見孩子被押上法庭,林母掩面哭泣,林父舉起手機拍照,但林華沒有朝旁聽席看一眼。
根據指控,2006年4月9日,北京某民辦大學20歲的林華將一個自製的假炸彈和一封恐嚇信放在西單圖書大廈,信是用報紙上剪下的字拼成的,內容是:「這是警告,限你公司在一個半月內,下盡中國動畫!上市日本電影,如拒絕,我將炸地鐵八通線。」事後經鑑定,林華用一瓶花生油、兩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組合成的炸彈裝置根本不能被引爆,而林華則被鑑定屬於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痴迷日本動畫片
林華投假炸彈事件,導火索起源於前不久有關部門的限播令。「那天他看到這條消息,就把報紙重重地扔到了地上。」林華媽媽表示,林華覺得作為青少年享有動畫片帶來的快樂被剝奪了。「中國文化市場對外國動畫片存在文化歧視,我有責任對這種行為進行打擊。」在回答法官的問題時,林華語速緩慢。
林華說,他很喜歡日本的動畫片,而中國的動畫片製作低劣,讓國外優秀的動畫片進入中國,是中國青少年的需求。他之所以做這件事,也是希望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喚起有關部門的注意,清除文化歧視,「我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
母親表示依然愛他
法官問林華是否想過通過正常途徑向有關部門反映?他回答說,文化保護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其他一些人的呼籲都沒有結果,因此他選擇了這種能迅速使人注意的方式。
直到最後陳述,林華才表示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並承認:「其實我現在想想,政府對國產動畫的保護和對外國動畫的歧視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嚴重。」
當庭審快結束時,法官讓林華回頭看看旁聽席,林華緩慢地轉過身,抬起頭。此時林華的父母探身望著兒子,眼淚浸溼了眼眶,但林華的表情卻相對平靜。沉默四五秒後,林華開口對母親說,自己今後不會再做這些讓她擔心的事了。林母哭著說,作為林華的監護人,這是她的監護不到,並鼓勵林華「你是一個好孩子,媽媽愛你」。昨天本案沒有當庭宣判。
延伸閱讀
限播令
2006年4月初,相關管理部門就向媒體透露,國家廣電總局將下發通知。通知規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在每天17:00-20:00之間,均不得播出境外動畫片。各動畫頻道在這個時間,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
林華成長經歷
母親:他喜歡多管閒事
林華的母親對記者說,由於林華的父親長期在海外工作,兒子從小跟隨她和姥姥一起生活,「膽小而性格內向,有些偏激」,遇到一些社會不良風氣,他喜歡「多管閒事」到處投訴。同時,他也很正直。
家裡有親戚在某公園看門,有次一家人去公園玩,他堅決不讓家人混進公園,一定要買票。看病買藥也決不沾父母醫療保險的光,一定要用自己的名字看病,說是不佔國家便宜。母親認為,林華小時讀了很多中外名著,這使他覺得現實社會就應該與書裡描寫的一樣,當不一樣的時候,他會想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去改變。
林華:寫自傳稱不再交朋友
《19年風雨飄搖路》,這是林華自傳的名字,在這本自傳中,記者了解到,林華在初中和高中受到過同學的侮辱和欺負,傷害很大,使他決定「不再交朋友」。在自傳中,他認為父母一輩子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並給自己立下了忠誠主義、實用主義、紀律主義等行為準則,寫下很多理想和抱負。
林華在一個動畫片網站擔任版主,熱心於網站的建設和維護;喜歡看軍事的書,喜歡用紙板製造飛機和坦克模型。
法官:父母離異影響大
法官說,根據前期的了解,林華這個孩子平時是很熱心公共事務。例如他家附近居住著不少外國人,而過街天橋上總是有很多乞丐,林華認為這影響了國家形象,多次向有關部門和媒體舉報,希望改善這種現象。高中時父母離異,對這個孩子也造成了很大影響。休庭後,法官對林華的父母說,叫他們來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當面告訴孩子,即使他犯了錯誤,爸爸媽媽也依然愛他。
責編:李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