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敦敦教誨,一旦父母在教育上疏忽,孩子可能就會走上彎路、錯路,很難能夠成人成才。中國式的家庭,男人通常會在外打拼,孩子的教育落到媽媽頭上,因此母親的教育很重要。
魏永康出生在湖南一普通家庭,父親曾參加戰爭,不幸受傷,臥病在床;母親只是一個工人,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不過魏永康的到來,讓整個家庭充滿了快樂。
2歲時,魏永康就表現出了過人的一面,其他同齡孩子還在學習說話,他就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時初中課程就已學完,8歲時去往縣重點中學就讀。
別看年齡小,但魏永康的學習成績比較出色,每次都名列前茅,同學和老師都很敬佩他。
儘管學習成績比較出色,但魏永康在生活中卻是個「巨嬰」。13歲時,他考上了讓人羨慕的中科院大學。
沒有了母親的貼身照料,他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穿衣服不會、擠牙膏不會、剝雞蛋不會。
在一個冬天裡,他穿了件比較單薄的上衣在天安門前行走,引來了不少人觀看,大家都將他當成「怪物」一樣看待。
此外,他連和別人交流都不會,在研究課題時,不會和導師交流,也不和同學探討,靠自己去思考的課題,成績並不是太好,有一門科目記為零分,結果被中科院勸退,碩士生涯被迫停止。
13歲的魏永康被稱為「東方神童」,誰能想幾年後他卻被迫退學,為何他會慘遭挫折呢?
說到底這和他的家庭有很大關係,母親在他小的時候就嚴格教育他,不允許他外出找其他小朋友玩耍。
等他上中學後,母親直接辭掉工作,專門陪著他讀書學習,每天烹飪豐盛的食物,為其補充大腦。每天早上,母親都要喊醒他,給他準備牙膏。到了高中後,因時間比較緊張,為省下時間,母親更是親自給他餵飯。
但這種「巨嬰式」的教育,最終還是讓魏永康自食惡果,被學校勸退,母親得知後卻說:「我恨不得他死掉才好。」
其實教育孩子,不僅是注重分數那麼簡單,也要綜合德智體美勞一同發展,讓孩子的身心更健全,在成績提高的同時也能注重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
無論如何,家長都要記住,切勿盲目追求孩子成績,切勿拔苗助長,不然只會害了孩子,早早被社會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