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賣地赴臺抗法 聞甲午戰敗割臺吐血而亡(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劉銘傳像

  (資料圖)

  眼下,臺北正在舉辦系列活動慶祝建城130周年。相比之下,另一個130周年有些落寞。日前在臺北市立圖書館開幕的「劉銘傳史跡展」終於傳出了這樣的聲音:2014年,是劉銘傳基隆大捷、抗法保臺130周年……

  雖然時過百年,人過幾代,但劉銘傳留給臺北、留給臺灣的功績會穿越喧囂,與這片土地共存。

  兩個130周年

  臺北建城之時,劉銘傳正率領臺灣軍民浴血抗敵。因為法國侵略軍已打到基隆和淡水,臺北城於是日夜趕工築城,提前完工。此時,劉銘傳也取得基隆、滬尾大捷,抗法保臺功成,為接下來的臺灣近代化爭取了建設時間。1884年,對於臺北城和整個臺灣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

  臺北築城,始於1875年沈葆楨向清廷建議設臺北府,現在的臺北市政府飲水思源仍設有沈葆楨廳。臺北城1882年動工,在戰爭的緊迫氣氛裡於1884年落成。1889年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將辦公地點設在臺北,使臺北成為全臺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續至今。

  「劉銘傳史跡展」展覽顯示,作為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在臺灣行政、交通、教育、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建設成果有不少落腳臺北,他當政時鋪設的臺灣第一條鐵路,從基隆過臺北到新竹;臺灣的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都設在臺北;「外開航運」的碼頭也在臺北淡水。劉銘傳運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觀念和方法,比如招商、集資等,將臺灣帶入近代化時代,令臺北成為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城市之一。

  連橫所作《臺灣通史》評價劉銘傳:「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現在臺灣路有銘傳路,校有銘傳小學、銘傳中學、銘傳大學,「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有銘傳雕像,成為「足與臺灣不朽」的註腳。

  馬英九視劉銘傳為偶像

  上世紀90年代,劉銘傳的後人劉學馥成為劉銘傳家族訪問臺灣第一人,據劉學馥轉述,馬英九見到她說:「你的先祖劉銘傳是我崇拜的偶像。」宋楚瑜對劉學馥說:「你的先祖是臺灣第一任巡撫,對臺灣近代化建設貢獻很大,我們現在在他建設的基礎上發展。」

  馬英九不是說說而已,展覽展出了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發表的《劉銘傳——臺灣向前走的歷史反思》文章,也展出了宋楚瑜的著作《寧為劉銘傳》。參加展覽開幕式的劉銘傳第五代嫡孫劉學宣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清政府沒有錢,劉銘傳賣了家裡的地,帶著100多位同族子弟赴臺抗法,離臺的時候兩袖清風回到老家。聽到甲午戰敗割臺,他吐血而亡。劉銘傳對國家對臺灣盡職盡責,萬死不辭,他的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所以兩岸到現在都覺得他了不起,懷念他,學習他。

  記者問:「劉銘傳高出同時代人的建設思想從何而來?」劉學宣答:來自於他的思考與學習。劉銘傳在臨危赴臺之前曾辭官回家,自言「解甲還鄉去,入山種翠薇」,但他卻在思考著中國遭受「欺凌挾制」的慘痛現實,他「靜研中外得失」,閱讀中外書籍,形成了宏觀遠見。

  臺灣退役將軍曹文生在展覽開幕式上說,劉銘傳是軍人的楷模,他驍勇善戰,抗敵保國,而且還能戰後建設,又是一位詩人,難得一位「武臣中之名士」。

  臺北市議員李慶元說,劉銘傳是政治人物的表率,危難之中他敢扛責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值得後輩從政者學習……

  展覽辦在宣紙上

  「劉銘傳史跡展」由兩岸共同努力完成,展覽強調「銘記先賢功業、傳揚圖強之夢」,分淮軍名將、抗法保臺、肇基臺灣、文韜武略、百年遺存、兩岸共仰6個主題,200多幅圖片史料呈現劉銘傳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展覽主辦方之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研究員沈永峰向記者介紹,展出的史料都噴繪在宣紙上,並以中國書畫捲軸形式裝裱,宣紙是劉銘傳家鄉安徽的名產,畫軸易於展品的保存。展覽結束後會把所有展品捐贈給臺灣銘傳大學。

  據悉,展覽中有關劉銘傳及其後人圍繞國寶虢季子白盤識寶、藏寶、護寶、獻寶的資料是首次在臺灣披露。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虢季子白盤是西周時期青銅器的魁首,得於劉銘傳帶兵之時,他深夜聽到戰馬籠頭扣擊馬槽的金屬之聲,於是發現寶物。此後,劉家後人為護寶艱辛備嘗,1949年,劉銘傳的第四世傳人劉肅曾帶領家人挖開封土,把此盤捐獻給國家。

  展品還包括劉銘傳珍藏的嶽飛手書《出師表》的元代拓片照片、劉銘傳手植廣玉蘭樹照片等。劉學宣說:「這棵樹依然很茂盛,希望臺灣同胞能到劉巡撫的家鄉看看。」

  一位臺灣記者採訪之餘專注觀看展品,他說:「我念書的時候,課本裡建設臺灣的先賢只有劉銘傳。現在的臺灣人有電燈用,有火車搭,但不能不知劉銘傳。」

相關焦點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史跡漫畫展在臺北開展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史跡漫畫展在臺北開展 2016-09-23 20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攝   中新社臺北9月23日電 (記者 黃少華 徐德金)「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劉銘傳史跡漫畫展23日在銘傳大學臺北校區開展,以紀念這位臺灣首任巡撫誕辰180周年。  將持續至今年12月底的「兩岸大學生劉銘傳動漫形象設計大賽」同時正式啟動。屆時將在劉銘傳故鄉安徽合肥舉行盛大的獲獎作品頒獎典禮。
  • 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一):歷史中的劉銘傳
    劉銘傳治臺時間雖不太長,但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劉銘傳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第二是保衛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第三是擔任首任臺灣巡撫六年時間內開發和建設臺灣。這位出身農家的將領,曾經販過私鹽,嘯聚山林,其人生充滿了不朽的傳奇色彩。
  • 甲午戰爭前清政府多次電召劉銘傳,劉銘傳為何不願出山?
    文/寂寞的紅酒劉銘傳是晚清名臣,臺灣首任巡撫,著名的抗法英雄,素有「淮軍第一悍將」之稱。劉銘傳身經百戰、能文能武,是李鴻章手下少有的將才。甲午戰爭前,清廷人才凋零,能堪大用之人寥寥無幾。由於朝鮮局勢緊張,清政府匆忙備戰。
  • 基隆之戰:首戰告捷,再敗法軍後,劉銘傳卻主動捨棄了基隆
    1884年(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爆發,臺灣告急,清政府詔令劉銘傳以巡撫銜赴臺灣督辦軍務。當時,臺灣的防務十分薄弱,總共四十營官兵,兩萬餘人,要守衛長達2000餘裡的海疆,顯然力不從心。而且,軍隊裝備極差,名為水師,卻沒有船隻。海岸的火炮少得可憐。臺灣道臺劉璈在兵力部署上重南輕北,四十營兵,臺南部署了三十一營,而臺北僅有九營。
  • 「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史跡展臺北開幕
    人民網臺北8月19日電(記者陳曉星、吳亞明)「劉銘傳史跡展」今天在臺北開幕。200多幅圖片史料被噴繪在劉銘傳故鄉安徽特產宣紙上,以中國書畫捲軸的形式向臺灣同胞講述著這位臺灣首任巡撫從淮軍名將到抗法保臺、肇基臺灣的一生。其中,劉銘傳及其後人圍繞國寶虢季子白盤識寶、藏寶、護寶、獻寶等史料首次在臺北披露。
  • 劉銘傳與臺灣近代化
    對於劉銘傳為臺灣近代化事業嘔心瀝血所作出的突出貢獻,著名臺灣史學家連橫(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祖父)先生已有定評:  臺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長治立策者,厥維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是皆有大勳勞於國家者也。永華以王佐之才,當艱危之局,其行事若諸葛武侯。而銘傳則管、商之流亞也,顧不獲成其志,中道以去,此則臺人之不幸。
  • 晚清淮軍——劉銘傳
    劉銘傳1836年—1896年,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人。清朝名臣,系臺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幹之一。 出生貧寒,少年時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販賣私鹽為生。後其斬殺當地惡霸,率族人上了大潛山。太平天國運動時其率眾投奔李鴻章的淮軍,被編為銘字營,隨軍參加與太平軍的戰鬥。
  • 「兩岸大學生劉銘傳動漫設計大賽」在合肥圓滿落幕
    「兩岸大學生劉銘傳動漫設計大賽」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促進會發起,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與臺灣銘傳大學共同主辦。活動得到了兩岸大學生的踴躍參與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年輕學生們用豐富的想像、傳神的畫筆繪製出一幅幅精彩生動的劉銘傳形象,講述其帶領臺灣人民抗法保臺、建設臺灣等精彩故事,傳遞其愛國精神。
  • 劉銘傳史跡漫畫展臺北舉行
    本報臺北9月25日電 (記者趙珊)為紀念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誕辰180周年,緬懷這一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和建設臺灣的豐功偉績,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臺灣銘傳大學和中華漫畫家協會等機構共同主辦的「劉銘傳史跡漫畫展」23日在銘傳大學臺北校區開幕。
  • 合肥:劉銘傳紀念館建成並啟動試運行
    1月5日,記者從肥西建設部門獲悉,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故鄉,肥西新建的劉銘傳紀念館已經建成並布展完畢,開始啟動試運行。從本月開始,市民可以前往遊覽,一睹民族英雄劉銘傳的風採,這也是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建設的一項標誌性工程。
  • 海峽兩岸200餘人安徽合肥祭拜劉銘傳
    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12日在合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在祭拜現場宣讀祭文。韓蘇原 攝  當日,由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臺灣中華文化協會、合肥市劉銘傳文化交流促進會等主辦的「銘記先賢功業、傳揚圖強之夢——海峽兩岸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活動在安徽肥西劉銘傳墓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及海外華人200餘人參加。
  • 劉銘傳在臺灣創下的「中國第一」
    修建鐵路創造多個「第一」   劉學亞說,修建鐵路是劉銘傳一貫主張,「早在1880年應召進京時,他曾向朝廷上奏《籌建鐵路以圖自強折》。他認為中國如果鐵路開通,不僅利國利民,對於提升工商業和國力,都具有非常重大意義。」這份奏摺在朝廷內引起了一場大討論,但最終因保守派的強烈反對未能成行。
  • 臺灣博物館"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
    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對此,國民黨籍前「立委」蔡正元12日在臉書發文諷刺稱,「臺獨」不拜日本人,要怎麼活下去?作家張方遠也在臉書強調,最早在臺建設鐵路的人是劉銘傳,他批評民進黨當局的行為是在「捏造歷史」。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 引遊客慕名參觀
    遊客參觀劉銘傳紀念館。 張強 攝中新網合肥12月30日電 (記者 張強)30日,位於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的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劉銘傳(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首任巡撫。
  • 劉銘傳史跡漫畫展」臺北開幕 展出87幅作品
    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為紀念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誕辰180周年,緬懷這一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和建設臺灣的豐功偉績,9月23日上午,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臺灣銘傳大學等主辦,新安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銘記歷史 傳承精神」——劉銘傳史跡漫畫展,在臺北銘傳大學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