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亮出「十三五」產城融合成績單

2020-12-22 北京商報

展開「十三五」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時代畫卷,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每處著墨都令人心潮澎湃。

回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年奮進歷程,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產業建城」「科技強城」「服務立城」「文化興城」的產城融合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貢獻亦莊力量。

一座聚焦「高精尖」的智造之城,五年來日新月異

1.8萬平方米的智能工廠幾乎不怎麼開燈,看不見傳統工廠的人來人往,傳進耳朵裡的只是機器運轉的微弱聲音,抬頭是密布的天空傳送帶——在小米的黑燈工廠中,每分鐘可自動生產60部智慧型手機,效率比傳統工廠提升60%以上。

在脈動著「高精尖」的經開區,小米亦莊智能工廠自然不是孤例。數據顯示,經開區目前共有47家知名企業獲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其中15家企業已獲得「北京市智能製造標杆企業」稱號,7家企業獲得北京市「製造100」工程項目資金支持。已匯聚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家企業,9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140餘個。

五年來,經開區優先布局智能製造重點產業,以智能製造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探索出以自動化、數位化、網聯化、智能化等相關技術與製造業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亦莊路徑。

包括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大健康、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佔全市比重逐年上揚。規上工業總產值規模呈現萬億級跨越的態勢,在全市實體經濟的地位日益突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高精尖自主可控發展的旗幟性、戰略性陣地作用進一步凸顯。

五年來,國家網絡安全園信創園、集成電路雙「1+1」工程、北鬥產業創新基地、光刻機、新一代集成電路等「硬核」項目先後落地,全球首顆共享衛星發射升空,經開區國家人工智慧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中國(北京)高新視聽產業園等相繼落地。

「為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經開區高精尖產業發展推進機制日臻完善,構建『1+1+N』產業政策體系,創新『鏈長制』,建立『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強化『七促』機制,打出了協同對接、資源供給、空間載體保障的『組合拳』。加快上下遊產業生態培育,產業鏈已達36個,形成了向全門類高精尖產業全面發力的產業架構。」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說。

一座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的開放之城,五年來穩步布局

今年9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在經開區正式掛牌,充分發揮試驗田作用,加大先行先試的力度,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加快高精尖產業布局,形成產業和園區雙輪驅動的創新格局,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亦莊經驗」。

「十三五」以來,經開區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先行先試,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指引,一系列變革全面開啟。

機構改革全面推進。經開區堅持「小政府、大社會、專業化、社會化」原則,推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建立「審批-管理-執法」鏈條式工作機制,推進權限集中行使,實現7000多項處罰職權集中使用194項和行政審批職權一章辦理,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大幅提升行政效能。

「機構改革決不只是改名字、換牌子,關鍵是改理念、改功能,是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最終要實現政府、市場與社會良性互動,實現產業發展和新城建設同步發力。」經開區工委書記王少峰表示。

營商環境加速優化。出臺《建設營商環境改革示範區工作方案》,率先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畫出政商交往「導航圖」、納稅服務出口退稅速度位於北京市前列,企業辦事省時省力,榮獲全國企業營商環境十佳園區。

產業用地政策升級。先後推行土地先租後讓、達產出讓、試點代建標準廠房等,制定存量工業用地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工作試點方案,不斷促進產業空間配置與發展需求相適應,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顯著增強。

人才體系日臻完善。出臺「人才十條」,將人才分為亦城頂尖人才、亦城傑出人才、亦城領軍人才、亦城優秀人才四大類,圍繞「獎、扶、培、服、住、醫、教、戶、行、譽」人才創新創業十大要素,打造全方位人才政策體系,每年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人才發展,成立國際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綜合服務。

擁有更大改革自主權。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行使部分行政權力和辦理部分公共服務事項的決定》,賦予經開區165項市級管理權限,在亦莊新城225平方公裡範圍內行使;賦予經開區2361項區級管理權限,在165平方公裡新擴區域行使。目前,已實現由經開區在亦莊新城行使2509項行政權力,在核心區行使區級人民政府行使的職權,做到「經開區事經開區辦」,打造國家級經開區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的管理新樣板。

一座深耕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之城,五年來與時俱進

「提出設立產業化公司後,只用了3天,我們就拿到了經開區辦公室的鑰匙。」2019年,數字光芯總經理孫雷把「夢想實驗室」搬到了經開區。在快速為企業解決註冊和辦公場地問題後,經開區又依託區內晶片產業集群協同效應,協助企業對接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推動數字光晶片在3D印表機領域應用的產業化。

五年來,經開區全力支持技術創新。全區累計研製世界首款新能源汽車智能換擋電驅動系統等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24項、新技術46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有效發明專利近萬件,PCT國際發明專利近9000件,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經開區第三名,成功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國家級研發機構2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22家,北京·亦莊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揭牌,培育獨角獸企業4家,隱形冠軍企業4家,瞪羚企業783家,金種子科技型企業62家,形成了創新型企業成長梯隊。首發人才基金,打造了產業聯盟、研究院、專利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基金、特色產業園「六位一體」創新生態體系。

為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建設,經開區累計實現400項「三城」科技成果項目轉化落地,初步構建了「南北協同、產研互補」的發展格局。

梁勝表示,經開區通過「政府籤約落地、孵化載體承接、企業自主對接」等多種方式積極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奏響的是「找得到」「引得來」「落得下」的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

一座有遠見的幸福之城,五年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涼水河畔天藍水清,花香滿徑,三五成群的野鴨不時遊過……

今年11月,涼水河經開區示範段成為北京市也是華北地區唯一一個入選首批國家級示範河湖建設的河湖,這是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河長制、水生態治理的成果,也為北京市河湖建設與管理樹立了一面旗幟。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五年來,圍繞森林繞城、綠道連城、碧水穿城、溼地潤城、公園遍城、農田留城、景觀靚城、文化興城推動亦莊新城綠色規劃升級,打造了「人、城、境、業」高度契合的美好城市圖景。

城市治理更加精細。成功入選「無廢城市」試點,成為國家級經開區唯一代表,在全國率先創建工業綠建集中示範區,「網際網路+」精準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積極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全區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堅持職住平衡建成多種類住房保障體系,有力支撐產城融合,成為無「大城市病」的標杆。

堅持打造綠色宜居城區。路網密度達到4.7公裡/平方公裡,高於全市平均水平;5G基站數量領跑全市,在全市率先實現主要公共區域WIFI信號免費全覆蓋;繼全市率先全域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之後,開啟全球首個網聯雲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提前2年完成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汙水處理率達到100%,居於全市最高水平;南海子公園及二期等5個大型生態公園建成投用,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6%,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一座堅持黨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城,五年來不忘初心

瀛海鎮、馬駒橋鎮、臺湖鎮、舊宮鎮……亦莊新城規劃版圖上,這些屬於大興區和通州區的地方也囊括其中。與北京其他新城不同,亦莊新城中有8個鎮是屬於大興區和通州區的,跟主導新城開發建設的經開區並無隸屬關係。三區建一城,如何協調推進?

黨建創新破題亦莊新城建設。近日,經開區工委與榮華街道工委、博興街道工委以及大興區、通州區在亦莊新城範圍內的八鎮黨委籤署共建協議書,共建亦莊新城黨建協同發展先鋒區。

「三區將探索區域化黨建交流合作的新路徑、新機制、新模式,不斷深化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加快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王少峰說。

關鍵時刻見協同的力量。日曆翻回到2月,新冠疫情肆虐,在迅速推進企業復工復產、追產達產工作中,大興區和通州區八鎮為經開區返京復工員工解決了居住問題;同時經開區主動向兩街八鎮提供防控資金和物資。

在這背後,是亦莊新城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在發揮力量。年初以來,經開區與通州、大興建立了協同對接機制,構建起兼具預防、監測、診療、監督、處置、服務保障等功能的聯防聯控共同體。

在黨建引領下,亦莊新城同心同向同行交出了高分答卷。截至三季度末,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亦莊新城新擴區域今年1-10月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320億元。

5年來,經開區堅持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經開區和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經開區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創新提煉非公等九個領域黨建工作指引,形成「1+1+9」基層黨建制度體系。深化「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統籌推進物業管理和垃圾分類兩件「關鍵小事」。印發《關於加強黨建引領推進亦企服務港建設的實施意見》,在亦莊新城範圍內籌備建設11個亦企服務港,打造黨建引領為企業服務綜合體,構築了為企業黨務、政務、服務合一的「務聯網」。

揚帆待航「十四五」,砥礪奮進又一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經開區將繼續奮力前行,繪就新時代藍圖。

相關焦點

  • 平房區(哈經開區):精準把握「三新」要義 打好「三區」融合牌
    市委常委、哈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平房區委書記劉興閣說,一年來,面對壓力和挑戰,全區上下勠力同心,堅守區域病例「零」確診防線,在疫情「大考」中,提升了統籌安全與發展的能力,淬鍊了幹部隊伍,築牢了民生底線,跑出了發展新速度,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展現出堅韌不拔、無堅不摧的「平房精神」,交出了一份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合格答卷。
  • 產城融合加速!南京經開區首個公辦名校開學啦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8月31日,南京經開區引進的首個公辦名校——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正式啟用並開學。該校首批開設一年級3個班、三年級至六年級各1個班,共200多名小學生就讀。 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是由南京經開區、棲霞區教育局、南外仙林分校、南京華僑城公司合辦,具有政府公辦、名校聯辦、央企助力等突出優勢。
  • 謀定後動行且堅毅———井岡山經開區產城融合發展紀實
    從此,一座規劃面積46.5平方公裡,集創新引領、產城融合、綠色低碳、便捷有序的產業新城,在贛中大地逐漸形成。汽車在區內寬闊的公路上行使,窗外碧空如洗,道路兩側翠綠欲滴,規劃有序的生活區、生產區、功能區在眼前延伸。搖下車窗,和煦的微風撲面而來,夾雜著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難以想像,原本荒蕪的坡地會發生這麼大的蛻變。「這幾年井岡山經開區對南山示範園的支持特別大。
  • 安順經開區:農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順經開區緊緊圍繞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目標,以全域旅遊示範創建為突破口,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在品牌打造、宣傳推介、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重點培育了一批「旅遊+」深度融合的綜合項目,通過以文化遊、生態遊、康養遊以及休閒娛樂遊等旅遊需求元素為一體,以5個A級景區為輻射核心,構建了「吃、住、行、遊
  •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參展智造大會 亮出工廠「黑科技」
    目前,瀏陽經開區(高新區)已獲批市級智能製造試點企業182家,數量位居長沙市園區第一。瀏陽經開區(高新區)攜藍思智能、孝文電子、宇環數控、孝文電子、啟泰傳感等21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企業參展。智能工業機器人、AGV小車等工廠「黑科技」精彩亮相,帶來一場「智造」盛宴。
  • 聚焦服貿會|主打科文融合,北京經開區組團亮相服貿會
    流光溢彩的創新之城、生態宜人的綠色之城、產線轟鳴的智造之城……一張張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照片牢牢抓住人們的眼球,一幅幅流動的畫面以「重質之城 向新而行」的主題展現出了經開區這座機遇之城向大家的邀約。這是服貿會經開區六大展區之一文化服務展區的門頭,這裡以「新技術、新應用、新生活——北京亦莊鏈就『5G+8K』」為主題,集中展現了經開區在「5G+8K」產業發展方面的規劃布局與技術實力和經開區圍繞「5G+8K」產業在商業應用與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落地實踐。
  • 遂寧經開區:打造「3+1」文旅品牌 推動產城景城一體化發展
    打造「3+1」文旅品牌 推動產城景城一體化發展——遂寧經開區黨工委書記 向莉遂寧經開區按照「水草豐美、書香四溢」的建設理念,依託產業基礎、民俗文化、生態環境等稟賦資源,初步形成工業旅遊、民俗旅遊、休閒康養旅遊、街頭文化體驗的 「3+1」文旅品牌。
  • 鄭州經開區——濱河國際新城
    綜合認知/發展歷程經開區是鄭州市的中心城區之一,經開區GDP排名第二,僅次於金水區;2000年獲批河南省首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國際陸港在經開區規劃建設;2016年經開區確立自貿區。>國際物流園:作為經開區的核心經濟增長點,國際物流港帶來大量人流和物流,規劃有大量工業及物流用地,是未來經開第二產業發展的主陣地,相應住宅配套規模也相對較大。
  • 看看內江經開區黨...
    回眸「十三五」,內江經開區圍繞建設「西部地區極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一目標,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展望「十四五」,內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趙永韋表示,內江經開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育新機、開新局,努力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
  • 劉衛華到永州經開區調研座談
    紅網時刻永州6月19日訊(通訊員 郭東燦)6月18日上午,永州副市長劉衛華到永州經開區調研座談。永州經開區黨委書記高守凱作全區工作情況匯報,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瑛,區領導李月紅、郭建勝、萬李、屈仁寶出席,區黨政辦、開建投負責人參加座談。
  • 無錫高新區:產城融合煥新顏
    另一邊,格桑花開滿山坡,置身其中宛若童話世界。市民遊客被這樣的美景吸引,紛紛前來「打卡」、拍照。從荒郊野外到現代新城,慧海灣公園成了無錫高新區推進產城融合、提升人居品質的縮影。「城鎮化進入下半場,單純的土地擴張和產業引進已無法進一步帶動高新區的持續發展。
  • 經開區創新驅動 全力打造西部產業新城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學堂 李佳隆)濟寧經開區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提高產城融合水平,不斷構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中北潤良鋰離子電池項目是濟寧經開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項目,產品是高性能鋰離子電池。
  • 市人大視察梅山物流產業集聚區港產城深度融合工作
    市人大視察梅山物流產業集聚區港產城深度融合工作 2020-09-24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城融合究竟是什麼?
    ,從而打造新興產業生態,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規劃相互促進,以此營造出宜居、宜業的智慧園區。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相互融合發展,建設以「產業為保障」「城市為基礎」的發展格局,實現以產業驅動城市的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解決園區空城與空轉的難題,推進城市化建設。
  • 芳華十年築夢前行 常德經開區書寫創新發展絢麗篇章
    常德經開區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發達產業集聚 打造高地從成立公司負責生產和研發,到自主研發第一項產品,並受委託起草該產品的國家標準,常德思高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頌揚立足經開區,打造電子元器件領域的「智慧高地」。他見證了經開區的變遷,經開區也見證著其公司的成長。
  • 肇慶高新區「產城人」融合發展 爭當肇慶灣區建設「排頭兵」
    [提要]1月6日,西江日報刊文報導我區把握產業升級、科技引領、產城融合三大重點,促進「產城人」融合發展,爭當肇慶灣區建設「排頭兵」。特此轉載,以饗讀者。編者按:1月6日,西江日報刊文報導我區把握產業升級、科技引領、產城融合三大重點,促進「產城人」融合發展,爭當肇慶灣區建設「排頭兵」。特此轉載,以饗讀者。
  • 嘉定新城舉辦產城融合高峰論壇
    嘉定新城舉辦產城融合高峰論壇 2019-11-24 2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能城發打造太原產城項目典範 以產城融合賦能城市未來
    作為寶能集團旗下綜合開發業務的核心平臺,寶能城發定位於「城市綜合運營商」,依託自身及集團產業資源優勢,通過產城融合、高端居住、城市地標、精品文旅四大業務板塊,從城市功能升級、生產方式升級、生活方式升級等多角度入手,為城市發展與產業升級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配套提供多元化的、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與服務,走上了更高層次的產城融合之路。
  • ...為建設高品質產城融合示範區而努力奮鬥——中共井陘礦區委舉行...
    他要求,各級各部門一要堅定信心決心,鼓足幹勁拼勁,昂首跨入高質量轉型發展新階段;二要聚力產業發展,回應民生期盼,全面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三要強化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為建設高品質產城融合示範區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全會傳達學習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觀看了《政治性警示教育片》。
  • 宜興經開區科創新城揭開「神秘面紗」
    經開區科創新城功能分布圖日前,宜興經開區科創新城揭開「神秘面紗」。該科創新城位於宜興城區東北側,與東氿新城一河之隔,規劃面積13平方公裡。未來,該科創新城將被打造為長三角協同發展高地,宜興市科技創新樞紐、生態營城品質城區、人本服務示範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