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以後,天氣變得乾燥,兒童溼疹不知不覺到了高發季節。溼疹是一種會在好幾年內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除了皮膚受到影響,溼疹還會大大影響寶寶的睡眠,讓寶寶容易煩躁哭鬧。所以父母需要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這樣,就算患了溼疹,家長們也知道如何幫助自己的寶寶。
基於此,「百年協和講堂」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助理 副主任醫師李冀老師,帶大家認識溼疹的真面目,告訴你如何科學預防、治療和護理溼疹兒童,並在線統一解答你對溼疹存在的常見問題~
如果您想知道什麼是溼疹及為什麼會得溼疹,那麼請在「文章」那裡爬樓閱讀上期講座的全部內容~
溫馨提示:本次兒童溼疹科普講座馬上開始,請大小童鞋們不要走開~ 對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得做聽課筆記哦~
上次我們說了什麼是溼疹,以及為什麼會得溼疹。這次我們說說溼疹有什麼典型特徵,以及它和痱子有哪些區別。
溼疹多發生在生後四到六個月,少數在滿月內出現。
開始的時候,通常出現對稱分布的紅斑,然後紅斑上面逐漸出現小疙瘩或水皰,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癢,寶寶會經常抓撓,常出現水皰破損後還沒有結痂就被再度撓破。
小寶寶的溼疹通常比較紅,看上去有點溼潤。而大點的孩子更容易表現出皮膚乾燥,局部的皮膚可能增厚。
皮疹呈多樣性,以下各種類型的皮損表現都是溼疹的表現特徵:
溼疹容易出現在乾燥摩擦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耳廓,表現為皮膚皸裂、增厚、滲液和結痂,溼疹也可能長在身體和四肢,但是通常沒有頭面部常見,嚴重程度也往往不如頭面部。尿布區一般不受累(因為這個區域摩擦少,溼度大,皮膚水分散失少,因而皮膚屏障功能好)。
隨著孩子能爬行了,總是摩擦四肢的伸側,所以容易在四肢的伸側如手肘和膝蓋出現溼疹。
隨著孩子能走路了,四肢的關節屈曲的地方彎曲摩擦最多,所以在四肢屈側出現溼疹。當孩子再大一些,去學校了,溼疹更容易長在那些容易熱的地方,如脖子、手肘、膝蓋和臀部等。
不管長在什麼地方,溼疹都是很癢的。孩子身上通常會有抓痕,嬰兒可能會在床單上磨來磨去以止癢。長溼疹的皮膚是很燙的,熱也會讓皮膚變得更癢。
不管孩子多大,溼疹給孩子身體帶來的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皮膚問題,溼疹還會大大影響孩子的睡眠。溼疹可能會讓孩子癢到難以入睡、脾氣暴躁,寶寶會忍不住的去抓撓,睡眠也會一直停留在淺睡眠,無法真正的休息,讓寶寶容易煩躁哭鬧。溼疹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活動。患溼疹的地方也可能感染細菌,而讓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我在門診中經常遇到新手媽媽將溼疹誤認為痱子,把痱子誤認為溼疹,從而耽誤了治療,等到嚴重了才火急火燎的來到醫院。因為溼疹和痱子很像,所以當寶寶身上出現紅疹時要注意區分。發現皮膚瘙癢,一定要仔細判斷,及時就診。不要自己隨意做判斷,從而耽誤治療,讓寶寶白白受罪。
這裡首先要明確一點,不論是溼疹還是痱子,寶寶都不會發燒。那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請看下表:
現在已經進入了秋季,很多媽媽會怕孩子冷,給孩子穿很多衣服,過度保護,反而在秋季的時候給孩子捂出了痱子。又因為覺得溼疹在秋季高發就自信地在家自己診斷治療,延誤了病情,讓寶寶的病越治越重。在這裡提醒各位寶爸寶媽,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在家自行診斷,要及時就診,及時治療。
好啦,本期我們知道了溼疹的典型特徵,也了解了溼疹和痱子的區別。下一期我們來說說溼疹的輕重之分以及溼疹和食物過敏的關係,我們下期見~
李冀
北京協和醫院
介紹
兒科副主任醫師 主任助理 醫學博士 副教授
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工作秘書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訪問學者
發表SCI論著及中文核心期刊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出版書籍《協和兒科住院醫師手冊》、《婦產兒童風溼病學》、《協和兒科醫囑手冊》等等
擅長
兒童風溼性疾病、兒童免疫缺陷病、兒童腎臟疾病、兒童過敏性疾病、兒童健康保健與科普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自「百年協和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