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正是在庚子年除夕的深夜,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當時,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剛剛結束。我知道《迷失的媽媽》將以新的網絡首映式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於是我懷著仍然充滿激情的精神,饒有興趣地看了兩個小時的電影。
對所有的生物來說,生活充滿了未知的困境。徐崢關於「尷尬」的電影大多以喜劇的形式出現,讓人體會到小人物奮鬥中的悲歡離合和自己生活中的悲歡離合。
在一定程度上,《迷失的媽媽》延續了這種風格。影片以K3國際列車為主要舞臺,以徐一婉、英雄、妻子張璐和他的母親盧曉華為線索,展示了現實世界中每一個普通人在愛情和血緣上不可避免的衝突和糾葛。
本應飛往紐約為自己的婚姻辯護的徐一萬,卻因為護照而誤搭上了去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因此,在漫漫徵程中,在悲情的困境中,有一系列的喜劇色彩在細節上。徐一灣手機丟了湯鍋時的搞笑,遇到一個無處可看的俄羅斯美女時的尷尬,和他勇敢鬥熊時母子的結合,讓觀眾久久不停地笑,感受到徐崢獨特的風格。
然而,該片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觀眾一致認為笑聲不夠,二是對一些環節的處理顯得不合理。比如,在車站站臺通過公用電話接到紐約市的電話,比如被困在火車後座,不給母親打電話,這讓他整夜忍受著暴風雪的折磨,讓人覺得電影的情節有些誇張和怪異。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得分不高。
然而,當我們通過這些缺陷來理解這部電影時,我們發現正是因為美的寶貴缺陷,才使得許多優勢,特別是強大的文化元素和符號在電影中得以凸顯。
日本學者森田佳彥說:「雖然文化不如文明廣泛,但它與每個國家每個人的喜怒哀樂有著更深層次的聯繫。」
徐崢的《喪母》通過幾個鮮明的文化符號,表現了小人物在愛情、親情和自我追求過程中的喜怒哀樂。
符號1:在家庭中,公司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影片的主要線索是主人公徐一婉與母親陸小華之間的關係矛盾。通過母子衝突升級為血水情感融合,揭示了現實社會中如何處理好母子關係的重要命題。
由於父親早逝,徐一萬基本上和母親陸曉華住在一起。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背景,讓母親陸小華把全部的愛傾注在兒子徐一灣身上,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兒子徐一灣的肩上。
正如拉塞爾所說,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他們的新孩子有特殊的感情。
然而,由於彼此的誤會,這份愛和這份希望在生活中變得難以忍受。電影從一開始就竭力塑造不應該存在但無法逃脫的命運。
影片以火車為舞臺,將徐一灣與母親陸小華的衝突集中在狹小的空間裡,生動地展現出來。從火車上關於生活細節的爭吵,到母子與熊的邂逅,再到徐一灣在冰面上馳騁實現母親理想,母子之間的和解終於實現,這向我們展示了溝通與交流的力量。
沒有爭吵的親戚往往是無助的。正如徐一灣本人所說,雖然6天的火車旅程中夾雜著各種矛盾,但這幾天也是他長大後陪伴母親時間最長的一天。長期的陪伴,即使充滿矛盾,也給兩個疏遠的靈魂在鬥爭中加深相互了解的機會。
影片結束時,當徐一婉和母親年輕時合影時,我的心突然升起酸甜苦辣的感覺。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時間可以讓人失去一切,但家庭是分不開的。即使有一天,親戚們離開了,但他們的愛永遠留在孩子們最深的靈魂裡。」
從這個角度看,《迷失母親》不是一部意義簡單的喜劇,而是一部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家庭電影。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情感比這更純潔?
正如一首歌所說:時間到哪裡去了我老了才覺得年輕一輩子的兒女我的腦袋裡滿是哭笑不得的孩子你連眼睛都沒看燃料、大米、油和鹽半生一瞬間,我的臉上只有皺紋
樹想安靜,但風不夠。兒子想被撫養長大,但他的親戚不想。常回家看看,別把孝心弄得空落落的一張黃色照片。
符號2:在愛情中,適當的放手就是完成彼此。
影片中的另一個線索是徐藝婉和妻子張璐的婚姻危機。雖然有人說,所謂夫妻是婚姻中的夫妻,但因為生活習俗和思維方式會越來越相似。但現實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是對妻子張璐來說,他有事業心和個人意識。
當一方的獨立意識受到婚姻的束縛時,鬥爭和突破就成為精神的欲望。
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四面楚歌的城市。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
然而,張璐的奮鬥和突破卻給徐一婉帶來了婚姻危機。雖然徐一婉還是用自己的方式,愛得那麼深。
因此,徐一灣繼續選擇自己的方式挽救危難中的婚姻,即使這樣的方式顯得如此咄咄逼人,甚至幼稚!
法國作家安德烈·莫魯瓦曾說過:「在幸福的婚姻中,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對方的興趣和愛好。認為兩個人可以有同樣的想法、同樣的判斷和同樣的欲望,這是最荒謬的想法。」
不幸的是,在張璐眼裡徐一婉就是這樣一個丈夫。然而,正處於婚姻漩渦中的徐一婉,還沒有意識到造成他婚姻危機的障礙。
由於護照和母親的關係,徐一萬錯過了去紐約的路。他在去莫斯科的國際列車上,通過遙控和不正當的商業競爭,阻止了妻子張璐的婚姻突破。
這不是一種對雙方精神的相互傷害!
家庭和愛情有時是相通的。經歷了悲歡離合的徐一婉,站在紅星大劇院的舞臺上,終於明白了妻子張璐的話、她的堅持和她的單幹。最後,我選擇了放手。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對婚姻的描述是: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思想的交流,還需要感情的交流,把感情留在心裡,把妻子從生活中推出來。
當愛情和婚姻走到無法挽留的境地時,選擇放手,是不完美的彼此!
象徵3: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尊重個人、追求自我是電影在文化和價值觀上的終極目標。
影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的肯定和個人價值的實現。
母親陸曉華有自己的歌唱夢想。儘管很多年前我錯過了在舞臺上展示才華的機會,但我的夢想並沒有破滅。當她認為寄托在兒子徐一婉身上的希望之光越來越暗淡時,也激發了她強烈的進取心。也許對她來說,實現心中的夢想更好。這次莫斯科之行只是為了彌補過去的不足。這也是陸曉華母親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實現和對自己的肯定!
他的妻子張璐是一個有個人意識的獨立個體。她厭倦了丈夫徐藝婉的個性和身份。當繁榮昌盛耗盡,海難有水時,她在婚姻上的奮鬥和突破,正是她對自我和個人價值的追求。
作為一個兒子和丈夫,徐一婉對母親強大控制的抗爭,對妻子理想化的渴望和轉變,不僅是他對自身生命價值和自我的艱難追求。雖然他最終選擇了與母親和妻子妥協和解,但他沒有削弱自己追求自我的努力,而是客觀地實現了自己,實現了作為兒子和丈夫的人生價值。
正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生命並不局限於人類的日常行為,而是追求人類的實際目標,而是人類參與宇宙節奏,以各種方式證明了它們的存在。」
徐一婉以與宇宙的節奏相一致的方式證明了他的存在。
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對自我的追求和肯定!
結論:
生活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失母》中的笑聲不多,但幸福、憤怒、悲傷、喜悅並存的藝術風格體現了鮮明的文化情感元素和符號,在人們追求家庭情感和愛的過程中,在追求自我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啟發了人們。
這是電影中有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