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在標準的農業社會,正所謂春種、夏芒、秋收、冬藏,在既沒有電視、電腦,又沒有手機遊戲的古代,漫長的冬天他們玩什麼呢?
據記載,大唐前期的藩王喜歡讓女妓將自己圍坐在中間,再把手伸進女妓懷裡取暖,因為烤火的話容易讓皮膚變得乾燥。那麼他們的室內是不是特別冷呢?是不是就如我們想像的現代房屋裡沒有取暖設備時那種冷的程度呢?其實自西漢時,皇宮也就是未央宮裡就出現了椒房殿,就是用花椒和泥抹牆,即冬暖夏涼還芳香撲鼻。
但是如果以這種印象來評判古人的寒冬生活,未免會讓現代人都覺得自愧不如,不只是管中窺豹,而且窺探的只是"豹身上最漂亮的的那塊黑斑"。投胎時沒能出生在帝王家的才是古人的主體,他們如何在冬天打發時間才是咱們重點要聊的。但這裡所謂的"他們"也不會是同一種階層,正所謂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層,各階層的玩法自然就不一樣。
文人們喜歡附庸風雅,消磨起時間來亦是如此。比如古代就有九九消寒圖,專門用來寫畫並記錄時間的。其實關於消寒圖的版本也有好多種,比如有筆畫正好是九筆且寓意很好的九個漢字的字帖,每天描一筆,全部描完就走出了冬天;比如還有一種素梅畫帖,就是現代人玩的那種《秘密花園》塗色類型的畫帖,上面畫有一支只線描沒上色的梅花,花瓣正好八十一片,每日精心暈染一片,染完就走出了冬天。
但是這些字帖也好,畫帖也罷,分分鐘就描完了,接下來幹什麼呢?沒錯,可以讀書,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古人對於讀書的季節性都特別的講究。古人的書籍並沒有今天如此豐富,分類也很簡單,不會有今天的所謂"成功學"、"心理學"、"厚黑學"專櫃,但其實這類的精華內容都在經史子集裡包含著。古人認為閱讀和研究經史子集正好對應冬、夏、秋、春,以冬天為例,人們串門少,街道上也更加安靜,有大段的時間可以用來讀書,人的精神集中度也就更高、更長,所以更適合讀經書,因為經書需要人一邊讀一邊深刻理解內涵才算有用。
除了這種文人雅士的消磨時間方式以外,更多的還是從古至今都頗受青睞的棋牌遊戲,當然古人在冬天打牌也不乏賭局,特別是那些富商公子,和喝酒一起幾乎是他們白日裡生活的全部。
當然,就算是普及度極高的棋牌遊戲,對於古代一些普通人來說也是奢侈品,那麼燙壺熱酒坐在火盆邊取暖,就成了更加經濟實惠的享受。那麼有沒有比這還貧困、成本更低廉的冬日活動呢?當然有,打雪仗啊!拿大自然饋贈的皚皚白雪取樂,不僅一分錢不花,通過跑動取暖還省下炭火錢。實在不願意出門的話,聊天也可以,只不過聊天可以沒有酒,但不能沒有火盆,要不然坐著不動一會就聊不下去了。
當然,還有更加悽慘一些的,在古代寒冷而漫長的冬日裡依然需要為了生計而奔走忙碌的,想像上學時候課本上那篇《賣炭翁》就知道了。現代的城市人冬天除了冷以外,好像與其他三個季節並無二異,該怎麼上班怎麼上班,也不會覺得比其他季節更苦。那是因為今天的取暖方式豐富便利,且已經覆蓋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穿上保暖的服裝到打開汽車的暖風,再到走進有地暖或者空調的辦公室裡,可謂生活在全程抗寒保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