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情感筱圈圈,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口下留情,腳下有路的故事。在待人處世中,話誰都可以說,但並不是誰都會說。大智慧者善於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誇獎他人的長處,同時也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他們明白「嘴下留情,腳下有路」的道理;小聰明者則喜歡町著他人的隱私和缺點不放,並大做文章,開口就會講出傷人的話。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長,也有所短。
揭人短處,戳人痛處,不但對他人造成一定的傷害,對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我們沒有必要總去觸及言語的「禁區」,做對方忌諱的事。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有兩個人在看電視劇,劇中有英地爭少的鏡頭。老張便隨口議論道:「我看,現在的兒趣真是不知道好歹,不願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後自己老了怎麼辦?話未說完,旁邊的小齊馬上站了起來,怒聲說:「你說話乾淨點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討厭別人指桑寫槐!」原來小齊平素與姿姿關係失和,最近剛從家裡撤出來。老張由於不了解情況,無意中觸到了對方的短處而得罪了小齊。揭短、戳痛」,有時是故意的,
那是敵視的雙方用來互相攻擊的武器有時又是無意的,那是因為一不小心犯了對方的忌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在待人處世中揭人之短、徴人之痛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導致友誼的破裂。再看下面這個例子。有一個年輕的姑娘長得很胖,吃了不少減起藥也不見效、心裡很苦惱,也最怕有人說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張對她說:「你吃了什麼呀,像氣兒吹敘的オ幾天工夫,又胖了一兒。」是狗咬耗子,多管閒事!」小張不由鬧了個大紅臉。在這裡,小張明知對方的短處,卻還要把話題往上趕,這自然就犯了對方的忌諱,不找麻煩才怪。我們要想與他人友好相處,
就要儘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避開言語「雷區」,千萬不要戳人痛處,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嚴格要求自己。不涉及對方的錯處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包容者在交際中,一般都儘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有這樣一個事例:在廣州一家著名的大酒樓裡,一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茶點,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放入了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裡。服務小姐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面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
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斤主管批准,我代表酒樓,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你。」那位外賓當然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說自己多喝了兩杯,頭腦有點發,誤將食筷插入內衣袋裡,並且聰明地藉此臺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說著取出內衣袋裡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遞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帳處走去。、不張揚對方的失誤在社交中進都可能不小心弄出點小失誤,比如念了錯別字,講了外行話,記錯了對方的姓名職務,禮節有些失當,等等。
當有智慧的人發現對方出現這類情況時,只要是無關大局,就不會對此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來已被忽視了的小過失,一下變得顯眼起來。更不會抱著譏諷的態度,以為「這回可抓住笑柄啦」,來個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在眾人面前取樂。因為這樣做不僅會使對方難堪,傷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對自己反感或報復,而且也不利於自己的社交形象。如果把每個人的失誤當成笑柄,自己也就有了製造笑柄的失誤。、不讓對方敗得太慘在社交中,常會進行一些帶有比賽性、競爭性的文體活動,比如棋類比賽、桌球賽、羽毛球賽等。儘管這是一些文娛活動,但大家都希望成為勝利者。
有智慧的社交者,在自己絕對能夠取勝的情況下,往往並不使對方失敗得很慘而狼狽不堪,反倒是有意讓對方勝一兩局,既不妨礙自己總體上的獲勝,又不使對方太失面子。否則,計較起來,會給雙方造成不好的心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需要將共性和個性分清,既要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又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而且要學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這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所在。小聰明者總是町著他人的隱私和缺點不放,喜歡揭人短處,戳人痛處,傷人的同時也害己;大智慧者善於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誇獎他人的長處,容恐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他們深請「嘴下留情,腳下有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