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爵血洗舍友,其背後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放過了唯一一個舍友?
2004年雲南大學男生宿舍發生一起轟動全球的連環殺人案,一位名叫馬加爵的高智商少年血洗宿舍,將自己四個舍友殺害,可能大家對這起案件都記憶猶新。而當年馬加爵其實放過了唯一一個舍友,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這起案件:
馬加爵,出生於廣西賓陽的一戶普通人家,因為他的家境貧寒,馬加爵本來是家中老大,他下面還有三個兄弟姐妹,雖然成績都不錯,可最後都因為家庭貧窮而選擇了輟學。而馬加爵的成績非常不錯,2000考上了雲南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而學費和生活費,都是父母東拼西湊過來的。
作為全村人的希望,因為當時村子裡都沒有出過大學生。就是這麼一個榜樣的人物,卻2004年在雲大宿舍連殺四個人,引發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
而這四個受害者,分別是邵瑞傑、唐學李、龔博和楊開紅。至於為什麼要狠下殺心,原因真的是讓人沒有想到。因為2004年寒假馬加爵因為打工沒有回家,留在學校住宿。當時邵瑞傑和唐學李也早早就返校了,然後他們就無聊的時候在宿舍打牌。
但是就是在打牌的時候, 邵瑞傑懷疑馬加爵作弊,馬加爵辯解,兩人發生爭執,邵瑞傑說:"沒想到連打牌你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就是因為這一句話,引發了馬加爵的憤怒。
因為在馬加爵看來,邵瑞傑其實是他最好的朋友,兩個人平常都是形影不離的。而且馬加爵在學校沒有什麼朋友,當邵瑞傑是最好的朋友了。沒有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居然這樣看自己,所以他就痛下殺心。
本來他的計劃中,是想要殺害邵瑞傑和龔博,因為他覺得龔博也看不起他。但是當時唐學李剛好睡在他的宿舍,妨礙了他的殺人計劃,所以也將其殺害。至於楊開紅,當時他到宿舍找人,馬加爵害怕事情敗露,於是將其也殺害。
但是當時馬加爵的宿舍還有一個人在的,因為假期還沒有結束,所以沒有很多人回來。而林峰剛好也在,只不過林峰沒有阻礙到馬加爵,另外林峰也曾經在馬加爵生病的時候,幫他打過飯,可能念了這一次的恩情,林峰才逃掉一劫。現在的雲南大學317宿舍,至今為止一直都被封著,沒有人敢住,而馬加爵案,也在不斷提醒著大家。
延伸閱讀:
馬加爵真是因打牌殺4人?真實動機曝光 真相令人意外
01、案件回顧
2004年2月23日,在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鼎新校區裡,一學生公寓散發出一種很奇怪的味道,經過尋找,宿舍管理員發現在6棟317寢室的柜子有異樣,隨後報警。
警方到現場後,發現柜子裡藏著4具男屍,經過調查,這四具男屍正是當時雲南大學失蹤的生物系學生:楊開紅、邵瑞傑、龔博、唐學李。
嫌疑人直接被鎖定為當時已經失蹤好幾天的馬加爵,之後在全國發布了最高等級的通緝令,懸賞幾十萬元尋找線索。
3月15日,逃亡一個月的馬加爵在三亞被抓獲,此時的他,為掩人耳目,混在流浪漢中間,在垃圾堆裡翻找食物為生,整個人蓬頭垢面。
被抓後,馬加爵對殺人一事供認不諱,此案於2004年6月17日在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判,馬加爵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賠償每個家屬2萬元。
因其手段極其殘忍,加上馬加爵與被害四人是同學,所以此案當時在全國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大家議論紛紛。
「馬加爵案」也成了經典案例被反覆討論,可見其影響力有多大。
02、馬加爵是怎麼樣一個人?
在分析作案動機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馬加爵是怎樣一個人。
1981年5月4日,馬加爵出生於廣西賓陽市賓州鎮一個貧窮家庭裡,家中子女眾多,為補貼家用,除了耕種幾畝薄田外,馬加爵母親還幫別人熨衣服,一件能賺5毛錢。
幸運的是,馬加爵從小到大的學習成績都不錯,他也很懂事,總是想著多為父母分憂,學習上也很刻苦,高中時曾獲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被評為「省三好學生」。
馬加爵是全家人改變命運的希望,所以家裡人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書。
高考時馬加爵考了高分,以他的成績,本可以上武漢大學、哈工大之類的重點學府,但考慮到家裡經濟條件,為減輕父母壓力,於是選擇了學費和物價更便宜的雲南大學,讀的是生物技術專業。
憑藉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加上平時一有空就去做苦力賺的工錢,大學期間,馬加爵只在最初時跟家裡人拿了六千元,接下來幾年就再也沒有向家裡人要過一分錢。
在慘案發生之前,馬加爵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品學兼優,是父母眼中的好兒子,善良、體貼、孝順。
有一次,馬加爵的母親不小心丟了100塊錢,這讓她很傷心,這些錢要連續熨200件衣服才能賺到。
見到母親如此難過,馬加爵便拿出自己做苦工賺的100塊丟在角落,然後指給母親看「媽,你的100塊在這呢」。
母親怎麼不知道兒子的良苦用心呢,也就配合著他,喜笑顏開。
總的來看,之前的馬加爵還算是一個品行端正,勤奮上進的人。
可是長期的貧窮,加上天生相貌長得比較的兇,所以馬加爵有很強烈的自卑心理,性格偏內向,習慣把心事壓著,這為日後暴發的慘案埋下了隱患。
03、許多人熟知的作案動機
先來看看馬加爵的作案過程:
2004年寒假,因為要找工作,馬加爵沒有回家留在了宿舍,快開學時,邵瑞傑和唐學李也很早就回了學校。
殺死他們的起因,是因為案發前幾天,馬加爵和邵瑞傑以及其他幾個同學在宿舍打牌。
在打牌的過程中,因為邵瑞傑懷疑馬加爵作弊,於是兩人發生口角,邵瑞傑氣急:「沒想到連打牌你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
令邵瑞傑沒有想到的是,這句話擊中了馬加爵的軟肋。
上大學後,由於接觸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馬加爵素來就有的自卑心理更加強烈,他沒有好衣服好鞋子,每天省吃儉用,與同學格格不入,所以朋友不多,知心的更是少之又少。
這樣的人,內心敏感,邵瑞傑的一句無心之責,徹底擊碎了馬加爵的自尊,遂起了殺心。
因為在馬加爵看來,邵瑞傑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還這樣說自己,說明對方並沒有把他當朋友。
被捕後馬加爵說:
「我跟邵瑞傑很好,他還說我為人不好,我們這麼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瑞傑當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們這樣說我的為人,我很絕望,我在雲南大學一個朋友也沒有,他這麼說,我就恨他。」
於是馬加爵去舊貨市場買了一把錘子,又準備好黑色塑膠袋、膠帶紙等處理屍體用得著的東西,再去辦了一張假身份證。
原本馬加爵只想殺害邵瑞傑和龔博,但是唐學李卻提前回到了學校,並且暫時住進了馬加爵的317宿舍,為了讓自己的殺人計劃順利進行,馬加爵決定把唐學李也一起殺了。
2月13日晚上,馬加爵舉起石工錘砸向正在埋頭看報紙的唐學李,之後將準備好的塑膠袋綁住他的頭,以免血液流出,然後將其藏進衣櫃鎖好。
2月14日晚,邵瑞傑回來後,在他洗腳之際,馬加爵用同樣的手法將邵瑞傑殺死,鎖在了衣櫃。
楊開紅原本也不在他殺人的範圍之內,但是2月15日馬加爵在宿舍處理血跡的時候,楊開紅恰巧來找他打牌,於是馬加爵也殺死了楊開紅,同樣將他的屍體鎖在了衣櫃。
2月15日晚,馬加爵決定處理最後的目標,他來到龔博的宿舍,說317宿舍要打牌,三缺一,讓他過去,龔博什麼都沒想直接去了宿舍,於是也被馬加爵殺害。
處理完他的屍體後,馬加爵離開了現場,帶著假的身份證開始了逃亡。
總的來看,馬加爵的殺人動機就是遭人嘲諷後進行的一種報復行為,這也是此前一直被大家認可的解釋,但還有別的隱情嗎?他在庭審現場的3次口誤,暴露了真正的殺人動機。
04、李玫瑾教授道出了另一個作案動機
李玫瑾作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的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包括馬加爵的這個案子。
李玫瑾教授說:「
馬加爵平時確實是個很老實,很傳統的人,但是他喜歡體育運動,人也聰明,所以不能算是十分內向的人,而他在整個作案過程中有明顯的精心策劃和預謀特點。
現場收拾得相當乾淨,每一個棺子裡都有報紙封口,外面的鎖是現安上去的,而裡面是一具用塑膠袋包好的屍體。
作案時間長達三天,這麼長的時間,就算喝醉酒也醒了,如果是一時情緒上來,這麼久也應該釋然了,所以他是謀殺,屬於滅口性質的,而不是情緒衝動殺人,這種犯罪多有壓抑的問題,打牌被激怒只是一個導火索。」
那麼,馬加爵想要掩蓋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呢?
據了解,馬加爵曾買過一臺二手電腦,按他的說法,是為了打遊戲,也能與同學有共同話題,平時他也會大方的把電腦給同學們玩。
寒假的時候,馬加爵一般都不回家,說是為了找兼職,可是總有休息的時候,那在這個時候,獨自待在宿舍的馬加爵就極有可能通過電腦觀看一些「不良影片」。
看得多了,自然有了需求,但馬加爵在學校並沒有女朋友,李玫瑾教授曾詢問過一個對此案件做過深入了解的記者,問他「馬加爵在寒假期間有沒有過性行為?」
對方回答:「有過,很多次。」
傳統而固執的馬加爵將這個秘密看得很重,而他最好的邵瑞傑可能也知道這個秘密,因為打牌時的無心之爭,讓馬加爵認為對方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其他人,羞憤之下便起了殺心。
為了保住這個秘密,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滅口。
而另一個被他放過的舍友林風,原因之一是對方曾經在馬加爵需要的時候,關心了他,給了他飯吃,原因之二是認為林風不知道這個秘密。
如果你仔細觀察,在法庭的審判視頻裡,馬加爵一直強調自己只殺害了三個人。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秘密就只有那三個人知道,楊開紅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只是碰巧在作案期間闖了進來。
這個作案動機比因為貧窮自卑殺人更可信,因為馬加爵所害的4個同學家比他還窮,所以並不存在「窮人嘲笑窮人」的可能。
當然,出生貧寒,長相也有點醜,這些確實會讓人很自卑,馬加爵的舍友基本都談了女朋友,就他一直單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長相。
他曾經用心寫過一封情書遞給心儀的女同學,結果對方當眾把情書撕得粉碎,在那之後,馬加爵再也沒有在感情上有過一絲積極的表現,他一直覺得自己不配。
總的來看,馬加爵案件是相當慘烈的,5個大學生同時被毀,對於貧窮家庭來說,培養一個大學生真的太難了,5個家庭也一起被毀了。
而造成悲劇發生的根源,是馬加爵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無論真相是什麼,他始終是一個不可饒恕的壞人。
馬加爵確實是一個可恨之人,卻也十分可憐,當他在庭審現場身穿囚服,說出「這是我這輩子穿過最好的衣服」時,讓人心酸。
當主法官問他有什麼財產時,他說:「我只有一臺舊電腦,平時的生活開支全部依賴國家助學貸款。」
貧窮曾經讓馬加爵拼命努力,也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這烙印就是「你不配」。
不配有朋友,不配有女友,不配有體面的生活……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也讓我們多關心身邊那些弱勢群體,不要歧視,多些善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