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存定期卻被忽悠買保險 存款如何變保險?

2020-12-20 長江網

(來源:中國廣播網)5年前在郵政儲蓄存錢,工作人員說存成保險更划算、利息更高,還有分紅。如今存款到期,除了本金,儲戶拿到的錢比起一般存款的利息少一半。存款人大多是老年人,本想著養老的錢可以升值,誰知錢卻越存越少。《天天315》本期聚焦:存款如何變成保險?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儲戶到銀行存款時,經常會遇到工作人員介紹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的情況,特別是當消費者有大額存款時,想要存定期存款最後被忽悠成買保險產品的情況時有發生。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這種情況已經不只發生在城市,更有向農村鄉鎮蔓延的趨勢。上周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樓王鎮的一些消費者來電投訴。

  【儲戶】去銀行存款卻帶回一紙保險單

  顧先生是樓王鎮的居民,2008年,他在當地郵政儲蓄辦理存款業務時,工作人員向他介紹了一種中國人壽的保險產品,存期為5年。工作人員說,這種產品比銀行利息要高,而且每年都有分紅,5年下來得到的收益要比單純存到銀行划算的多。顧先生當時沒多想,就購買了這種保險產品。

  前不久,顧先生存的這份保險到期了,他去了鎮上的郵政儲蓄銀行想把錢取出來,沒想到的是,有很多儲戶正聚集在郵局。顧先生一問才知道,原來他購買的這份保險根本沒有像當年說的一樣有很高的利息和分紅。他可以拿到的錢比預想的數額少了近一半。

  顧先生:到期之後我們拿了1200塊錢,銀行的利息存五年的話要達到大概2700、2800以上,肯定不低於2500,它後面分紅也沒有了,所以很多人在那邊鬧著要解決。

  據顧先生了解,和他遭遇同樣情況的有很多人,涉及到的金額有300萬左右,而且涉及到的居民範圍也不只限於樓王鎮。在他看來,郵政儲蓄是國有銀行,是很值得信賴的,所以也就很相信他們推薦的保險產品。1萬元的存款,最後只拿到了1000多元,而如果正常存入銀行的話,利息少說也要有2500元左右。

  記者:當時您存的時候他有沒有給您一個書面的東西,比如說存這個錢,利息是百分之多少。

  顧先生:沒有,他就給一個人壽什麼,保險的一個單子。

  記者:您花了一萬塊錢,其實買的是一份保險是嗎?

  顧先生:對,現在就是拿了1200塊錢利息,他們說屬於分紅,分的太少了,他當時口頭承諾的,就是說比利息還要高,還要分紅他這樣講的。

  記者:他只是口頭承諾,沒有形成一個書面的協議是吧?

  顧先生:對,當時都相信郵局,他是郵局的嘛,好像當時是郵局的局長,不光是樓王鎮,別的鎮也有。

  記者聯繫了和顧先生一起維權的另外一位儲戶王小姐(化名)。王小姐的父親今年已經60多歲了,由於沒有生活來源,於是把僅有的積蓄存到儲蓄銀行,作為今後養老的費用。由於老人年紀大,不識字,也根本不懂保險和存款的區別,但是聽到銀行工作人員說,利息比銀行高,5年後可以拿到更多的錢,於是就把存款買成了保險。購買保險的還有王小姐的叔叔,他也誤把存款買成了保險,沒想到錢到期了,卻只拿到1000月多元。兩個人商量之後就一起去郵政儲蓄討個說法,一開始,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可能錢還沒有到帳,後來就告訴他們說虧本了,沒有錢給他們了,可以給他們一些贈品作為補償,王小姐覺得不能接受。

  顧先生對於銀行給予贈品的補償也表示不認同,他覺得銀行工作人員不應該向他推銷保險,本來到郵局是存錢的,也比較信賴郵局,聽到利息高又有分紅這樣的宣傳,難免會動心。而且很多人都回憶,當時工作人員確實口頭承諾說最後的利息和分紅會很高,1萬元的存款最高甚至能拿到五六千元。

  王小姐覺得,把存款買成保險的大部分是一些鎮上的老人,他們其實根本不懂存款和保險的區別,也不明白購買保險的風險。郵局的工作人員向他們的介紹存在一定的誤導性。王小姐和顧先生還有一些同樣遭遇的街坊鄰居一起找到了郵政儲蓄,看看怎麼解決這個事情。隨後,郵局方面聯繫了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三方一起協商之後,最終達成了補償協議。

  王小姐:給我們的答覆就是同意再給我們750塊錢,他就說不可能賠了全都給我們,就賠750塊錢。

  顧先生說,對於這個補償的協議,大家還是比較滿意的,1萬元的存款,在拿到1300元分紅的基礎上,再補償每個人750元,也就是總共拿到2050元。不過這個金額,比起在銀行存定期存款,還是要虧掉一些的。

  【保險公司】「銀行保險」有風險賠三倍 無風險分紅看公司利潤

  對於很多消費者反映的儲蓄銀行銷售誤導的問題,我們也聯繫了郵局的工作人員。這名工作人員說,他們只是負責協調儲戶和保險公司,並沒有參與這個事情。而且由於儲戶是5年前購買的保險產品,很多當時的工作人員已經離開了郵局,因此他並不了解更多的細節。

  郵局工作人員:這你要問保險公司了,我不清楚,我是郵政局這邊人,他們來的時候我們要進行安撫,不能讓他光鬧,安撫了之後,我們向上邊匯報,之後保險公司要來人了,我們就交給他們了。

  記者於是又聯繫了這次專門負責與儲戶溝通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的張小姐,她詳細的解釋了整個協商過程。

  張小姐:五年前這個客戶他是在郵政裡面存了一個理財型的保險,就是在銀行裡面代購的五年期的存款型的保險。這五年當中也沒發生風險,但是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收益是肯定有的,只是沒有預期的那麼高,就是說一萬塊錢存在這裡,五年當中發生風險咱們賠他三萬多,如果沒發生風險咱們給他一萬一千多塊錢。

  對於消費者質疑的銷售誤導問題,張小姐認為,保險產品最終是要消費者同意並且籤字的,所以大部分消費者購買的時候應該是知道保險產品的收益以及可能的風險的。

  張小姐:說實話因為在銀行裡面代賣的,銀行的人都會跟他講存五年定期不如存這種五年期的保險,因為除了拿利息以外,還有一個額外的保障。這個我們也不排除,因為2000年開始就有這種理財型的產品,而且很多客戶是重複購買的,一直就比銀行利息高,所以很多客戶在重複購買的過程當中,心裡暗示就覺得每年都比銀行利率高,其實十年一直比銀行利息高,也就是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幾年投資行情不是很好。

  而對於顧先生以及王小姐他們購買的這份保險產品,張小姐也做了說明。首先這些消費者購買的屬於銀行保險,是一種類似存款的保險產品,是由銀行方面代售,保險公司和儲戶籤訂合同,除了提供保障,還有公司每年銷售利潤的70%作為分紅。

  張小姐:它就是叫銀行保險,在中國人壽包括其他的保險公司都有,就是說銀行本來也是保險的一個代理機構,這個在保險法裡面是直接允許的,而且是國家直接進行的一些產品銷售。這個產品只在銀行裡面賣,不是我們在社會上買的那種醫療、養老的保險,是銀行跟保險公司之間的一個代理協議,然後通過每個櫃檯來實現銷售。這些業務在銀行裡面做下來以後,由保險公司進行後期的一些服務,包括保障,同時享受到額外公司經營分紅70%的返還,經營得好那可能掙的比銀行要稍微高一點,萬一經營的不好也只會比銀行利息稍微差一點,也就是不可能虧本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張小姐告訴記者,在消費者購買的保單上明確寫著,1萬元的存款,5年固定會有630元的額外收入,然後每年有分紅,但是由於經濟環境的影響,這幾年每年分紅的數額很少。但是保險公司的銷售利潤究竟多少,分紅又是多少,都是由公司統一核算的。因此,5年下來,顧先生他們一共拿到1300元就是630元加上分紅之後總共的金額。

  【評論】銀行人員涉嫌欺詐、隱瞞、濫用便利 保險公司模糊責任

  經濟之聲評論員蔡軍、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胡鋼律師對此發表評論。您認同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這種說法嗎?

  蔡軍:我不能認同。她基本上歸結於外部的環境,實際上避免了工作人員的責任,她說銀行工作人員都是有證的、儲戶都是知道的,從實際來看,很多老年人根本就沒有搞清楚,誤認為是有收益,像理財產品一樣,結果誤買了保險。而且銀行工作人員那個證實際上根本不合格,而且違反了規定,當初銀監會雖然規定可以賣,但是不能誤導和宣傳,而且不能誇大相關的材料,從這裡看明顯是把很多的客戶都忽悠了。

  這個數額其實對於當地來說是挺大的,一個鎮的郵政儲蓄銀行,一共賣出去300萬這樣一個保險。但是,銀行的工作人員有沒有資格去推銷保險?

  胡鋼:銀行的工作人員應該說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是可以推銷保險的。所謂銀行可以賣保險,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銀行作為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行為,依據保險法的規定,銀行可以在取得保監會頒發的兼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的前提下,根據保險公司的委託向保險公司收取佣金,並且應當在保險公司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同時銀行的保險代理人員,就是具體從事保險業務的人員,還應當取得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保險法也對保險的代理行為進行了專門一章的規定,應該說規定是非常細密的。

  本案中,因為銀行工作人員涉嫌欺騙、隱瞞還有承諾給予消費者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而且濫用了銀行職業的便利,引誘訂立合同,所以按照保險法的規定是要責令改正,最高可以處以30萬元以下的罰款。

  從這個案例上來說儲戶是5年前購買的,而且顧先生一直是強調口頭承諾的利息和分紅,如果這種口頭承諾而沒有寫進保險合同當中,會不會給這些人的維權帶來一些阻礙?

  胡鋼: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首先我們的保監部門按照保險法賦予的調查的職權是非常的強大而周全的,一定能查清案情。第二點,既然有眾多的居住於城鎮的而且是老年人眾多的消費者眾口一詞,這種眾多證人的當面的證言實際上是非常強有力的一項證據。

  對於最終保險公司所給予的補償協議,就是追加700多塊錢的賠償,這樣的協議是否合理?

  蔡軍:我不認為它是合理的。實際上它模糊了一個相關的責任,把他應有的責任減輕了,他給了這個補償等於說我沒責任了,這是最關鍵的一點,他不澄清責任,以後還會這樣。比如現在銀監會和保監會規定保險公司不能在銀行代賣了,結果保險公司為了好賣,我們不去常駐、我們流動,也不穿銀行的制服,我們打醬油的,穿著一樣的衣服忽悠大家。如果不重罰、不明確責任,他覺得沒事,搞點錢能擺平,下次還會繼續做這種使客戶利益受損的事情。長遠來看,對客戶和保險公司雙方都可能是傷害,可能會引發更多的訴訟。

  胡鋼:本案賠償數額明顯太低,應該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雙倍賠償,既然交了一萬塊錢的保費,情況這麼明顯,應當賠償兩萬元,而不是本案最終總共僅拿到2千多元。

相關焦點

  • 想辦定期存款必須買保險? 無為縣郵政儲蓄承認確有此規定
    市民去銀行存款,存單變保單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打開百度搜索「存單變保單」這一關鍵詞,會出現數萬個相關事件的報導。今天上午,本網又接到市民張先生的來電,稱在無為縣一家郵政儲蓄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必須要買保險。市民去郵政儲蓄定期存款必須買保險
  • 去銀行存錢要留神:小心,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保險了
    去銀行開戶存款的要小心了,特別是老爺爺,老奶奶,之前,一位農民去銀行存錢,六年後,因為妻子病重去銀行取錢買藥,發現當時25萬的存款只剩下1元了。原來,當時稀裡糊塗的被忽悠買保險了,還是分紅型保險,沒到期提前支取的話,分紅會大打折扣。雖然,之後幾經周折後,這筆錢也到期了,他得到了29萬4000元和7000餘元的補償,但是妻子永遠的離開了。
  • 郵政銀行存款變保險,錢存進去安全嗎?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郵政儲蓄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狂賺手續費、服務費的時候,很多人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著買保險,現在整治市場亂象很嚴格,幾乎斷了代理保險的後路。存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還是安全的。
  • 在郵政儲蓄銀行存定期存款年利率如何?如何防止存款變成保單呢?
    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因為每個地市的郵政儲蓄銀行有差異,我這裡就來談談我所在的郵政儲蓄網點存款政策吧。我們這裡1年的定期存款有2.25%年利率,如果你存款1萬元的話,到期後有225元的利息,我們這裡的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85%,也就是說你存定期1萬元的話,你3年一共有385*3=1155元的利息。如果你在過年時候存定期的話,我們還會贈送你些禮品!
  • 怎樣給孩子買保險,最高性價比兒童保險清單
    但由於對保險不了解,很容易就被人忽悠,買了不合適的保險。例如:給孩子買了主險是終身壽險,附加了重疾險的捆綁型保險。孩子的保費預算不要超過家庭總保費預算的20%,給孩子買保險的前提是自己和配偶的保險先配足、配齊(先大人、後小孩)。
  • 如何避免被保險業務員「忽悠」?
    新冠肺炎疫情後,消費者對保險的認知和消費需求產生了較大改變。一方面,疫情再次激發起人們的風險防範意識;另一方面,這些年來保險業飛速發展,保險知識的普及使得人們對保險的認知愈加理性客觀。其實之前大家也不是沒有保險意識,真實情況是很多人都想買保險,但是又怕保險太多坑。關於保險,大家最想了解的問題是:究竟怎麼才能買對保險、少踩坑呢?從本篇文章開始,我們將與大家分享《保險怎麼買—北大寶媽的保險攻略》一書中的內容。
  • 存款變保險,銀行也不靠譜?銀行賣的保險到底是個啥?
    保險作為金融的三大支柱,其聲譽和信譽可以說是10.8萬家銀行。 說到銀行,人們的第一反應是高大可靠的。但不少儲戶進行反饋,自己企業明明是想去存個定期,結果在管理工作研究人員的勸說下莫名其妙就領回家一份社會保險。
  • 郵政儲蓄銀行存的5年5萬定期存款消失不見?有這個可能嗎?
    目前,銀行為了防止定期存款被提前支取,所以在ATM取款的時候顯示的只是活期存款餘額,有的儲戶不明所以,在ATM上沒有看到定期存款,就以為錢丟了,鬧出「烏龍」。通常,要查詢定期存款餘額,必須到銀行櫃檯、銀行自助終端或者手機銀行查詢才可以。
  • 31年前的「勞保定期儲蓄」是存款還是養老保險?
    31年前的「勞保定期儲蓄」是存款還是養老保險?而銀行表示,這筆錢只是普通存款,跟養老保險沒有關係。  記者核實:吳振宇拿著一本名為「勞保定期儲蓄存摺」的存款憑證,裡面還有解釋說明:本折為參加勞保定期儲蓄的憑證,請妥善保管,萬一遺失,請即申請掛失,利率按國家銀行規定執行。吳振宇告訴記者,1988年,他在當時的中愛絲織廠上班,廠裡統一代收這120元錢,存摺裡寫著每年存120元,定期20年。可剛交了一年,工廠就倒閉了,之後就沒再存錢。
  • 女子銀行存款被騙買保險 退款發現合同期為104年
    女子銀行存款被騙買保險 退款發現合同期為104年  9月17日,劉女士向前街一號反映,2011年6月份,她在中國農業銀行購買了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命人壽保險)的一款保險產品,當時向劉女士推銷保險產品的人稱
  • 【煙臺市】郵政銀行存定期卻變買保險
    21:39:59 點擊:36294   2011年3月8日,我父親到中國郵政局辦理定期存款業務
  • 到銀行存款,碰到了「存單」變「保單」的奇怪事
    近年來「存款變保單」事件屢禁不絕,最近,江蘇靖江市敦義鎮66歲獨居老人方雲芬就遇到這樣一件窩火的事,老人節衣縮食攢下的18.5萬元,結果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成了「萬能險」保單。老人介紹說,十多年前她辦理退休後,一直通過泰州郵政靖江市敦義營業所的存摺領取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多年來就省下了這筆錢,考慮到一時半會也用不上,2月12日就去營業所打算辦5年期的定期存款」。據老人回憶,得知這筆18.5萬錢要存5年定期,敦義營業所負責人繆嘉當即叫來一位女性工作人員,「你趕緊過來填個(保)單」。
  • 一年定期存款利息是多少一年定期存款利息怎麼算
    在中國,有很多人喜歡把錢存進銀行,通常認為這是一種較為保險的安全性高的理財方式。為了獲得高額的利息,有些朋友會選擇定期存款。儘管如此,還是會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計算存款利息,比如不知道一年定期存款利息是多少,不了解一年定期存款利息怎麼算等等。今天讓小編來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吧。
  • 都已經2020年了,為什麼年輕人反而存定期存款?銀行員工說出實情
    據銀行員工介紹,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在銀行存定期存款,特別是近幾年,這種情況比往年還多。是什麼讓年輕人愛上了定期存款?按理說,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並不高,至少與很多網上理財產品相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實在是不可思議!
  • 存款也有「套路」?2021年定期存款記住3點,不少儲戶已入坑!
    銀行「新套路」被確認,定期存款切記這兩點,不少儲戶已入坑!首先在存款的時候,不要選擇金融保險周期很長的。這種方式不太靈活,如果著急用錢取出來,那麼就會被看作中途放棄,屬於主動違約而且還會造成很多損失。保險公司和銀行經常有合作。所以如果你不是很懂,去存款會被對方「忽悠」著買成保險。這種現象很常見,尤其是不太懂的老年人最容易「上當」。因為他們百分百地相信銀行。
  • 買保險3個大坑 如何選出真正划算又適合自己的保險
    來源:菜鳥理財其實站長一開始寫保險的時候,內心是很抗拒的。因為小時候,家裡有個親戚是賣保險的,然後忽悠了很多親戚買坑爹的保險,導致我一直對保險有偏見。但大學開始學了金融專業,畢業後也做了一些保險實務之後,我開始對保險改觀。
  • 給孩子買保險不踩「坑」,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前幾年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多人買保險,上一輩的人也是被那些賣保險的人坑慘了。可是現在時代變了,大家都在逐漸了解一個詞「風險意識」。而作為我們的小寶貝——孩子,給他們上份保險也被提上了日程。要轉嫁風險的話,家長們是有必要自行選擇購買保險的!那麼如果要買保險,為了避免被坑,家長們要注意下面幾件事情,能有效防止被買保險的人忽悠。1.保險不等於理財有些家長很青睞那種「月月能領錢,領到老」的那種類似養老保險的項目。
  • 銀行「新套路」被確認,定期存款切忌這2點,不少儲戶都入坑了!
    銀行「新套路」被確認,定期存款切記這兩點,不少儲戶已入坑!1.存款時不要選擇自動轉帳如果存款人選擇自動轉帳,則當存款到期時,銀行會自動將存款轉給存款人。在利率方面,會有某些變化。例如,當存款人存款時,利率為4%,但到了第三年後,利率就變成了2.75%,儲戶的損失將非常大。
  • 買保險被坑了,想退保又被忽悠多花冤枉錢?學會這招免費辦!
    汪,大家好,我是易哥,多年保險狗,關注我,和你一起走出保險套路!大家有沒有買保險被坑過?有,肯定有。即使你沒有,那你身邊的朋友也一定遇到過。被坑了怎麼辦?01忽悠你的全額退保全額退保了解一下?小張左右為難:不退吧,眼瞅著交了保費房貸車貸就沒著落了,吃飯都受影響了;退吧,交了16000,只能退1300,剩下的14000多就算扔了…這時候「賣保險的老同學」又聯繫上了小張,聲稱可以幫他全額退保,但是需要收取3000塊的「手續費」。
  • 收入一半交給保險?原來,美國人是這樣買保險的
    此外,在美國,一方購買了商用醫療保險,可以保障配偶和孩子,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兒童、老人、窮人這些公共醫保費用就來自於稅收。「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在墜落一邊在升騰,誰,不在掙扎?」我想,白巖松在《幸福了嗎》一書裡寫下的這句話,特別適合用來形容美國人買保險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