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級綜合性公園概況
中國園林網12月23日消息:2013年底以來,為改變公園分布不均的狀況,鄭州市按照老城區每15平方公裡、新城區每10平方公裡建設一個10公頃以上的綜合性公園的要求,要建27個區級綜合性公園,開啟了大規模的綜合性公園建設。中原區長江公園,二七區疊彩園、淨秀園、天和園,管城區商都遺址公園,惠濟區古樹苑公園,鄭東新區七裡河公園,高新區綠谷公園、中心廣場(擴建),經開區尚崗楊公園,航空港實驗區蘭河生態公園。
正弘中央公園綠化工程完成40%;青年公園綠化工程完成48%;梅河公園完成土方工程量的93%;鄭信公園綠化工程完成15%;天健湖公園綠化工程完成 96%;錦和公園垃圾清運工作已完成;西吳河公園南部片區已全部完工,北部片區拆遷工作正在協調;鄭新公園綠化景觀工程完成93%;科教公園綠化工程基本完成;鳳河公園綠化工程完成94%;東陳伍寨公園正進行垃圾清運、土方回填。
克難攻堅 踐行承諾
淨秀園項目部部長王婷
當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範圍內建設27座綜合性公園」之始,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市內建成區的土地寸土寸金,要建設一座小遊園還要頗費些周折,更別說建設一座150畝的公園了,而且一建就是27座。
兩年以後,一座座綠樹婆娑、詩情畫意的公園呈現在市民的身邊。作為區級綜合性公園的建設者,我切身體會到了建設過程的艱辛。看到人們悠閒地徜徉在新開放的公園裡,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作為一名建設者,我們沒有辜負市委、市政府的重託,我們踐行了對市民的承諾!
公園建設力度大 市民生活更便利
鄭州市畜牧局退休幹部 王志國
十二五期間,市區建成開放市級公園4個、區級綜合性公園11個,11個區級綜合性公園開工建設,平均一年新建公園6個,一年抵上過去的3年。
過去,我家附近沒地方伸胳膊腿,去一趟公園需跑老遠。近年來,市區新建了西流湖公園、雕塑公園、南環公園和人民廣場4處市級公園,一大批區級綜合性公園也陸續建成或開工,為市民休閒鍛鍊提供了便利。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的前瞻性規劃,有各級政府不折不扣的執行,有我們園林人的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鄭州一定能建設成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
航空港實驗區鄭港辦事處湛莊村村民 湛燕芳
我家住航空港實驗區湛莊村,大學畢業後我選擇了回到港區工作,深切地感受到區級綜合性公園建設給實驗區帶來的變化。
以前我們村附近有條小水溝,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成了一條臭水溝。2012年以來,政府啟動蘭河公園建設,對這條臭水溝進行整治,擴寬了河道,建成了人工湖,還臨河設置了綠化生態廊道、廣場遊園、健身廣場,以前的小水溝華麗變身,成了一個生態、健康、美麗的公園。最高興的是水裡竟然有小水鴨遊來遊去,很是自在。
區級公園建設 順應市民期盼
管城回族區市政建設管理局 李瑩瑩
習總書記曾經在視察北京城市建設時指出:「網上有人給我建議,應多給城市留點『沒用的地方』。我想就是應多留點綠地和空間給老百姓。」鄭州市規劃建設27個區級綜合性公園,正是順應了市民生態環境建設的新企盼。
鄭新公園升級改造項目作為管城區十大實事之一,在原有67畝的基礎上向南、北擴建45畝,總佔地面積為112畝,總投資約1500萬元。目前公園主體已經建成,並對市民開放。步入鄭新公園,景色宜人、喬灌相擁、鮮花爭豔、綠樹成蔭、鳥鳴不絕於耳,漫步林下,竹影斑駁、草木蔥鬱,頓時遠離了城市的嘈雜和喧囂,猶如一片城市綠洲。希望能建設更多的公園綠地,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優化綠地布局 提升服務質量
鄭州市園林規劃設計院 辛向東
綜合性公園是城市公園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次全市規劃的27個區級綜合性公園多數建在居民集中、區域綠地缺乏的地段。公園設計密切關注城市需要,與周圍環境和城市自然風貌相協調,與保護文物古蹟、延續城市文脈相結合,以植物造景為主,體現公園的文化內涵和節約型園林建設理念,滿足一定區域居民各種休閒、遊憩、活動、健身功能。下一步,公園周邊還將配套建設文化娛樂、醫療衛生保健、康體休閒健身、行政便民服務等配套設施,儘快形成區域市民服務中心,提升公園服務市民的質量。
推薦閱讀:
福清觀音埔溼地公園花化彩化為主題年底完工
瀘州鳳凰湖國家溼地公園通過評審
高平市米山溼地公園綠化工程效應顯現
江陰祝塘古鎮遺存被嵌入公園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