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恩斯特·柏石曼百年前的遊歷,看普陀山的觀音寺

2020-12-24 澎湃新聞
一百年前,從沈家門坐船去普陀山要兩小時。德國建築師恩斯特·柏石曼在1907年的最後一天,搭船從沈家門出發去普陀山。他原本想住在普濟寺,結果發生了些狀況,轉去法雨寺。

普濟寺和法雨寺都是普陀山主寺,加上佛頂山上的佛頂寺,合稱三大主寺。一般而言,去普陀山朝拜敬香,主要是去這三座寺廟。

恩斯特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僧人,有幾個試圖向他化緣,其他大部分僧人都很忙碌,和工人們一起勞作。普陀山給恩斯特的印象不錯,他在日記中寫道:這裡的石子路有兩三米寬,路面鋪設很好。這裡森林極美……一路上風景不斷變化:山巒中建在山崖上的寺廟,白色的沙灘,拍擊突起礁石和海岬的海浪。

恩斯特一百年前拍攝的沈家門碼頭,從這裡可以坐船前往普陀山今日的普陀山梵音洞 沈寅 圖

1911年出版的恩斯特·柏石曼著《中國的建築藝術和宗教文化》普陀山卷

一百多年過去了,從沈家門過去的時間大大縮短,普陀山本身變化卻並不大。有變化的是普陀山的路面,鋪得很好,又寬又乾淨,人行和車行分道,步行的路面上,用磚雕出朵朵蓮花,營造腳踩蓮花的寓意。路兩側是樹林,枝繁葉茂。透過樹林,則能見到海岸,時而是巨石疊嶂的懸崖,時而是沙灘。

普陀山沙灘有兩處,分別名為「百步沙」和「千步沙」,就像名字那樣,不算大,卻撐起了普陀山「親子遊」的主要功能。確實,如今來普陀山除了香客,多是年輕家庭。

恩斯特在一百年前到訪普陀山,住了三個星期,倒也不是為了燒香或旅遊。他是建築師,1902年,29歲的他被德國政府派到遠東的殖民地青島,擔任東亞駐防旅建築官員。之後兩年,他多次訪問天津、北京等地,實踐了對中國的第一次考察,心中萌生了對中國建築和文物進行有計劃研究的念頭。他向普魯士皇家文化部申請了一筆經費,供他在1906年至1909年再次遊歷中國,普陀山之行,就是在這次考察中完成的。

他通過建築和文物來研究中國文化,開創了一條當時來看嶄新的研究道路,而後的學術成果,也陸續在歐洲出版,包括《中國的建築藝術和宗教文化》三卷本,副標題分別是普陀山、祠堂和中國的寶塔。

恩斯特在普陀山做了大量測繪工作,成書後附208張照片和32張插畫,由此也可以看出恩斯特的詳盡和細緻。書中,尤其是對於法雨寺的研究和記錄,細緻到佛寺的陳設、構造、塑像等,無一遺漏,連佛龕佛臺都有詳細的記錄和筆繪。法雨寺是明朝萬曆年間所建寺院,由高僧大智創建。據說,大智來自四川峨眉山,在普陀山禮佛時,愛上此地,決定留下。他在這裡結廬,後變寺舍,最早叫「海潮庵」,後又改作「鎮海寺」。該寺康熙年間大修,「法雨禪寺」之名也來自康熙,他還特設一塊匾額,御筆親書「天花法雨」,如今依舊懸掛在法雨寺的大殿正門之上。

恩斯特測繪的法雨寺

恩斯特拍攝的法雨寺

法雨寺古樸清幽,一如匾額上康熙的書法,拙樸倉遒。我一開始以為法雨寺比普濟寺歷史悠久,實際上,普濟寺雖始建於宋朝,但後世屢遭毀壞,也在康熙28年時重建,時間和法雨寺一樣。據說康熙受到觀音大士點化,決定劃撥錢款,興建佛寺。另在其南巡杭州期間,兩寺的住持也陪伴皇上左右,「感化」他將款項花在建造普陀山的寺廟上。

這叫我想起有一本叫《雪域求法記》的書,內述民國時一位漢人和尚回憶他去西藏求密法的種種經歷,其中提到他從小出家,社會動蕩,常有社會不同勢力來侵佔寺廟房舍土地,而住持雖然是出家人,卻要積極入世,周旋於當地權貴以交好,以此保護寺廟。這樣看來,佛教與世俗力量之間微妙的關係,倒也一直如此。普濟寺和法雨寺的主持,若不是陪伴遊說康熙皇帝,也是無法化緣來兩座梵王宮殿的。

今日普濟寺 沈寅 圖

普濟寺門前的蓮花池 沈寅 圖

普濟寺作為普陀山前寺,又是供奉觀音的主剎,所有佛寺活動都在此舉行。相比法雨寺,其規格和建築布局,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如果說法雨寺清幽古拙、儲秀收斂,普濟寺則入世喧鬧、香火繚繞。其寺院前的石牌坊、照壁、碑亭、蓮花池、石橋等,宛如開放式廣場,到有些像如今的現代建築,故意打破圍牆,擁抱市民大眾。事實上,過去的寺廟門前,確實也有交易的市集,是市民階層活動的公共空間,趕「廟會」這一說法,就是這麼來的。不過,如今的普濟寺,商業區域都被整齊規劃到偏居一隅的小巷子裡了。

對照恩斯特的記載,普濟寺該有一座大理石雕刻的觀音像,從他拍攝的黑白照片看,那造像面部表情是寫實風格,宛若真人。此外,還有尊觀音睡像,藏於法堂二樓。按照恩斯特的描述,其姿勢和通常釋迦摩尼涅槃像接近。我懷疑恩斯特所說的大理石,實際是「玉」,玉佛倒是中國常見的造像類型,恩斯特的記載中,法雨寺也有一尊玉制觀音,簡潔素雅,雖是神像,卻透著一種親近感,和鮮活的生命力。只是,如今去普濟寺和法雨寺,已看不到這些觀音像。

恩斯特拍攝的法雨寺玉佛像

普濟寺門前蓮花池的一側,通往島內巴士站的小徑上,能看到一處石塔,塔身四面雕刻著諸佛菩薩和天王,每每經過,我一直好奇石塔來歷和建造時期。從外觀和樣式來看,這塔和普濟寺及周圍建築顯然分屬不同時期,如今又被圈圍在一處院落中,也無明顯介紹。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此塔建於1334年元順帝統治時期,由「太子」宣讓王捐贈而造,故名「太子塔」。宣讓王帖木兒是忽必烈的皇孫,是彼時的「皇叔」,蒙古人習慣把男性皇親都稱為「太子」。當然,太子塔也可能是因為釋迦摩尼為太子成佛而得其名。

恩斯特一百年前拍攝的普陀山太子塔

今日修葺過的普陀山太子塔 沈寅 圖

觀音的道場一開始並非只普陀山一處。淨土宗印光大師在1930年修訂的《普陀山志》的序言中寫道:「其(觀音)應化道場,固非一處,如陝西南五臺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等。 」普陀山在許多時期也不是出名的道場,杭州天竺寺就曾一度香火繁榮,聲名顯赫。只是後來普陀山「感應昭著,香火肸蠁,唯南海普陀山,最為第一」,所以從諸多觀音應化道場中脫穎而出,最終同列五臺峨眉和九華山,成為中國四大道場。

潮音洞附近涼亭 沈寅 圖

普陀山的觀音感應故事,多和「潮音洞」相關,記載可以追溯至唐大中元年,一印度僧人在洞口焚燒十指,禮拜觀音,洞內忽放異彩,觀音大士現身,並授以七色寶石。在宋《佛祖統紀》中也有記載,說大海中的普陀山,就是《華嚴經》中所謂的南海觀音的珞珈山,為什麼這樣肯定?因為「其山有潮音洞,海潮吞吐晝夜砰訇。洞前石橋,瞻禮者至此懇禱,或見大士宴坐,或見善財俯仰將迎,或但見碧玉淨瓶,或唯見頻迦飛舞。」顯然,此處邏輯就是「潮音洞」中觀音顯現,才確立了普陀山為觀音珞珈山的地標。

宋元時期,來普陀山的香客多在此處叩求觀音顯靈,而明代,更興起了縱身跳洞,或燃指乞求的風氣,以至於明總鎮都督李分、寧紹參將陳九思等人,在此立了一塊碑,上書「禁止捨身燃指「六個大字,更有數行小字補充:「觀音慈悲現身說法是為救苦救難,豈肯要人捨身燃指。今皈依佛教者信心修眾善行自然圓滿,苦捨身燃指,有汙禪林,反有罪過。為此立碑示諭,尚有愚媼村氓敢於潮音洞捨身燃指者,住持僧即禁阻,如有故犯,定行輯究。」

禁止捨生燃指碑 沈寅 圖

不過,如今香客似乎對「潮音洞」知之甚少,去過了紫竹院後順著石階而下,見一涼亭則拐去不肯去觀音。不肯去觀音無疑更出名,唐代末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鍔在土臺上覓得觀音像欲渡海回日本供奉,而每每出海就天氣驟變,後觀音託夢說要留於此地,慧鍔才恍然大悟,留下了觀音像。如今不肯去觀音的寺院前有一走廊,為」三十三觀音靈場」,內塑日本33座供奉觀音的寺院主尊,以表達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淵源。一般而言,香客拜完不肯去觀音,就順著長廊離開,去往南海觀音像,恰好錯過山石之下的「潮音洞」。

不肯去觀音院落 沈寅 圖

明代文人張岱也去過「潮音洞」,為此還寫了一篇《海志》。在觀音聖誕日,張岱來到普陀山,參加法會。會後,他從太子塔往南邊走,經過一片沙灘,到達潮音洞。他聽到潮水進出洞口,發出魚龍吼嘯聲,想起了觀音顯現的傳說,就問守洞僧人:「志中言潮音洞大士現種種奇異,若住此,曾見乎?」僧回答說 ,以前菩薩是在這裡,只因萬曆年間龍風大,把洞裡的石樑吹倒了,菩薩就搬去了梵音洞。風吹倒了石樑,於是觀音搬家了?張岱想笑又不敢笑,只好做了個禮,轉身離開。

相關焦點

  • 普陀山: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鍔自五臺山請觀音像歸國,途經普陀山被大風所阻,於紫竹林結茅留居,建不肯去觀音院。歷朝相繼在此興建寺院,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普陀山也就成為中國四大佛教道場之一。[1]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漢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
  • 南海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有一座普濟寺,裡面就供奉著一尊「不肯去觀音」。關於這尊「不肯去觀音」,有一個這樣的傳說。話說唐代末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鍔對觀音菩薩十分仰慕,他不遠萬裡來到東土大唐,想朝拜觀音菩薩,並且學習佛法。
  • 普陀山旅遊攻略:如何像個當地人一樣遊歷觀影菩薩道場
    像個本地人一樣帶你解讀普陀山浙江普陀山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海拔也是最底的。它不僅是觀世音菩薩用來教化眾生的道場,還是浙江舟山群島中的小島嶼。據史實記載,普陀山早在2000多年以前,這裡還曾是道人修煉的地方。
  • 普陀山一日遊 普陀山 一個人的拜佛之旅
    普陀山一日遊普陀山 一個人的拜佛之旅前幾天突然網上看到別人發的普陀山就看了看,想著最近也沒事,心煩,去拜拜佛吧行程:某團上買了去的寧波一普陀山的車票船票(包含在一起)因為想晚上回來,所以是一大早出發的6.20車,一下車就是朱家尖碼頭,直奔去排隊坐船刷身份證,下船後大概是9.40多吧,進入景區刷身份證進站的(網上買的160)免得還得排隊買票,網上買可以直接刷身份證進,進去後往右走可以看到指示牌,還有南海觀音像1:南海觀音,據說12點前許願,我走的比較快,也可以做裡面車去,到了門口香火卷6元請香1元2
  • 普陀山「鎮山四寶」傳說和難得一見的「佛光樹」
    中國最有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別為: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普陀山名稱:出自佛經《華嚴經》等六十八卷:「補坦洛迦」、普陀洛迦」,梵文譯稱意思是:「美麗的小白花」。
  • 普陀山應該怎麼玩?普陀山最美的十個旅遊景點
    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普陀山最美的十個旅遊景點吧。一、南海觀音像南海觀音像位於舟山市普陀區紫竹路,地處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在島上很多地方都能遠遠能望見它的身影,是普陀山的地標。觀音像頂現彌陀,左手託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相莊嚴,雙目慈祥,體現了觀世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 普陀山拜佛記
    普陀山拜佛記 每年的優惠季是舟山在早年為市民們提供的一項措施,不僅讓淡季的旅遊業有了生氣,還方便了舟山和寧波其他地區的人們。全國各地的信男善女太多了,他們組團的,也有攜帶幾口之家,從五湖四海來到浙江舟山的普陀山。每個景點都有導遊的訴說,還有美食和小禮品,可以去吃吃素餐,還可以請一尊小佛,開個光,保佑身邊的人健康快樂,是來普陀山的人每個人的心中夙願。 因為是佛教名山,普陀山的空氣甚是清新,路上聽著佛音,走在小道上,有人幾步三拜,虔誠有心,讓觀音大士完成心願。
  • 普陀山旅遊攻略,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是浙江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面積約12.5平方公裡,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普陀山山以其觀音道場的神聖地位,以普陀十二景優美的自然風景被譽為「人間第一清淨地」、「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 普陀山:觀音顯聖撥雲見日
    或許正是從古至今眾口相傳的各種靈異傳說,給普陀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那神秘的小白花,對於普陀山來說更是具有特殊的意義。位於中國東海的普陀山全稱是「普陀洛迦山」,它包括普陀山、洛迦山以及周圍的十幾個島嶼。「普陀洛迦」是梵文,翻譯成漢語,意思就是「美麗的小白花」。 據《大藏經》記載,觀音道場其實在印度的秣剌耶山以東,也就是今天的畢蒂哥山。從公元前1世紀印度形成觀音信仰之後,那裡便成了佛教徒們敬仰的地方。那麼,曾經在印度的觀音道場為什麼會搬到中國來呢?
  • 早期文獻中的舟山群島及前期普陀山的傳說
    在還有一個版本的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在安期生東行時,其實他行之未遠,而他所到的地方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普陀山。他把普陀山當成了他的夢裡曾去過的島嶼。他是個技藝超群的藝術家,而且有其特有的繪畫方式。當他作畫的時候,他不用毛筆或者其他工具,而是將墨板打翻,這樣點點墨跡就奇蹟地的變成了桃花。因此他的技巧至少和王夏的技巧都一樣出眾。王夏是一位畫家,他曾經用手指和腳趾在墨跡上作畫。
  • 記憶中的普陀山與南普陀
    浙江舟山有個普陀山,普陀山上有個普濟寺,是中國最大的觀音道場。而南普陀之所以被稱為南普陀,便在於它也是觀音道場,在於它的地理位置在普陀山的南面。因寺廟是人世間的一片淨土,也便成為欲求清淨者的常去之地。不言也不語,看虔誠的香客在雕塑前叩首。自己也會點三根香,插在香爐裡,在觀音前叩頭。信與不信,其實本無所謂,重要的是,當你俯首時,你是虔誠的,是帶著敬仰的。所以,從2014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裡,我先後去過兩次普陀山,第一次是2014年的6月份,在那個中考結束後初三老師們專屬的那三天假期裡。
  • 去普陀山旅遊很貴?不存在的,給大家做一個普陀山旅遊的省錢攻略
    很多人說來舟山普陀山旅遊很貴,來不起,我想說沒那麼離譜吧?或許是說那些話的朋友來普陀山之前要麼沒有提前做攻略,要麼運氣不好或者說自己不夠謹慎掉坑裡了。其實現在很多朋友出去都會做一下攻略,這樣既玩到了自己想玩的,又可以儘量省錢,避免掉坑。
  • 普陀山普濟禪寺盛大舉行道慈法師方丈升座法會
    2010年8月10日上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普濟禪寺盛大舉行道慈法師方丈升座法會。各級領導、諸山長老、護法信眾、社會賢達到會祝賀,普陀山佛協全體成員和全山兩序大眾,以及海內外四眾弟子4000餘人共襄盛會。是日朝山進香和旅遊觀光者的近5萬眾由普濟禪寺正山門入寺禮佛,同享法喜。
  • 普陀山新設一羅漢松古樹群保護區域
    最近,普陀山古樹保護再添強效機制,12月8日,普陀山公用事業管理中心與普陀區人民檢察院、市人民檢察院普陀山檢察室聯合豎起一塊羅漢松古樹群保護牌。原始森林般的視覺震撼 昨天,記者跟隨普陀山公用事業管理中心的林業工程師劉春濤探訪了這片古樹群落,它位於普陀山楊枝庵左側山坡。
  • 浙江普陀山重新開放,朝聖普陀山,那些拜佛「禁忌」您還記得嗎?
    最近幾個月來,國內不少旅遊景區都陸續對遊客開放,不過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浙江省內的所有的古剎寺院還處於關閉狀態,但是從6月2日起,省內所有寺院都將重新有序開放,這當然也包括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著觀音菩薩道場之稱的,普陀山,這對一些常年會去普陀山祈福禮佛的遊客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 普陀山拜菩薩祈福遊
    上午六點步行去普濟寺,普濟寺是普陀山的前寺,門口有三座橋,相傳分別代表「福、祿、壽」,建議都走一下。也是唯一一座供奉男身正觀音的寺廟。寺內共有8個大殿,每個大殿都要點香,朝拜時候,雙手握香,左手在右手之上,面對南摹觀世音菩薩,把家庭住址,自己生辰八字報的越清楚越好,求菩薩保佑平安。然後自右、後、左四個方位依次朝拜。因為觀音無所不在,所以每個方向均要虔誠參拜三下。
  • 春節,普陀山旅遊攻略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旅遊攻略。大年初一,說走就走。和父母一起去普陀山祈福。(回程票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回來在普陀山買的,排了一會隊,下午三點左右)。南海觀音乘船到達普陀山,到了的第一站就是南海觀音。這個是打卡必備點,正所謂心誠則靈,求平安健康。要進香的話可以在住的地方買,一般人家都有的。
  • 舟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高瞻調研普陀山宗教工作
    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道慈大和尚作工作匯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2020年6月2日上午,舟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高瞻在舟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局長周開龍,舟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郭紀兵,普朱管委會副主任張暉的陪同下調研普陀山宗教工作
  • 佛教四大名山地形圖:有沙灘的普陀山,五臺山,九華山和峨眉山
    比如說從明代開始,在我國出現了佛教四大名山的說法,國人認為九華山是地,峨眉山火,五臺山是火,普陀山是水。究其原因無非是國人對照印度佛教中的四大聖地而產生的。九華山,峨眉山,五臺山和普陀山對應的分別是地藏、普賢、文殊和觀音四大菩薩。現在這四大名山因為風景秀麗加上悠久的佛教歷史和文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遊玩。我們就從 這四大名山的簡易地勢圖,來了解一下這四大名山。
  • 觀音菩薩道場——第十三屆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開幕
    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面積約12.5平方公裡。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巖奇,古剎琳宮,雲霧繚繞。普陀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稱的名山,普陀山這座海山,充分顯示著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連,顯得更加秀麗雄偉。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