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宿舍這部宮鬥劇,我差點沒活過第一集
八月份的尾巴,你要開學啦;九月份的前奏,你要開學啦。
恭喜您的暑假餘額已不足,或已赤字。
作為一個去年還有寒暑假的人,在此表示一下嚴重的嫉妒和幸災樂禍。畢竟,理所應當、心無旁騖地讀(wan)書(shua),是一件多麼值得羨慕的事兒。
還沒開始工作的人不會明了。
前幾天,一位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小網友私信我,說特別擔心自己會遇到奇葩舍友,問我有沒有這種經歷。
我的第一反應是,曖,自己碰見的舍友太好了,這個問題我不會答。但清醒了幾秒鐘後,等等,老師,這道題我太會答了。
可能是大學宿舍生活過得極其不愉快,以致於現在提到舍友,我都自動劃分到研究生階段,都忘了我也是上過大學,有過大學舍友的人了。看來,人類的確有選擇性遺忘的傾向。
甚至某個瞬間覺得,一定是上帝為了補償我大學期間受到的心靈創傷,才讓我遇到的研究生舍友集體可愛到不行。
就,我的大學寢室生活有多不容易呢?
可以這麼形容,從我大一下學期開始,便每日潛心誦讀「盼望著,盼望著,散夥飯來了,畢業的腳步近了」。
先說一下我大學寢室的建築和人員布局吧,硬體設施,上床下桌,帶衣櫃、書架、大陽臺那種;軟體設置,6位一言難盡的靈魂,包括我自個。
NO.1
不甘寂寞的偽名媛女孩
那是在遙遠的2010年,微博還是小眾聚集地,微信還沒出現,當時最活躍的社交網絡平臺還數「人人網」,又叫「校內」。
這姑娘熱衷於從人人上搜尋三十五歲以上、已婚的、有錢男子,並將其排排坐列為可發展對象。同時,還跟鄰校的一個同齡男生保持情侶關係。
晚上是她的業務高峰期,先要跟男朋友視頻鞏固感情,再要和高齡男子視頻搞搞曖昧,最要命的是,她公放。所以會經常聽到男方挑逗的用詞,和她嗲裡嗲氣的聲音。
非常,尷尬。
對於我們一票學計算機的土鱉理工女,也感到非常震驚。
據她說,她男友是個富二代,兩個人在大街上還上演過偶像劇情節:
女:你都能給別的女孩買花了,為什麼不給我花錢?!
男:我就是把錢扔大街上,我也不給你花!
女:有本事,你就扔啊!
男:揚手把一疊百元大鈔撒向了天空…(長鏡頭)
這也就算了,但經別人提醒發現,在她的人人相冊裡,上傳了好幾張上課偷拍我們寢室人的照片,還有其他專業一女孩兒穿著睡衣、沒穿內衣的照片。
在此之前,我們毫不知情。
之後,只要她在宿舍,我換衣服都把衣櫥的門打開,躲在門後換衣服,好讓它多少遮擋住自己。
可能是我們對她深夜的擾民行為,以及不經過別人允許就發私下照片的舉動表明了不滿,她就直接搬出去住了,然後頻繁在網絡上發約會動態。
並且,她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還積極主動邀請我們宿舍一起去跟她見老男人,說他們要請我們吃飯,在高檔餐廳,有寶馬奔馳接。
宿舍有個女孩心動了。
NO.2
喝化妝水的辯論隊女孩
這個心動的女孩,一開始還是泡圖書館、看張愛玲、參加辯論賽的上進女同學,但最終沒禁得住三天兩頭看名媛女孩被豪車接送、出入高檔餐廳、頻繁收到鮮花的誘惑。
兩個人終於開始出雙入對地,參加中老年油膩男人的飯局。
直到有一天,她回宿舍後想要喝水,隨手拿起暖瓶往自己杯子裡倒,結果發現杯子裡的水上面浮著一層可疑的泡泡,還有一股撲鼻的味道。
年紀大點的朋友可能記得,2013年有則轟動性新聞,即上海某名校投毒案,受害人被他舍友投在飲水機裡的劇毒化學試劑給毒死了。
而就是這則新聞之後沒幾天,我們宿舍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你敢想最後真相是什麼?是這個女孩的半瓶化妝水被人給倒進了她暖瓶裡。最大的嫌疑犯,當然是平時出門都鎖門的,宿舍裡的自己人。
當時,我真的是有被嚇夠嗆,從此每天只喝去超市現買的礦泉水…
直到最後,我們也沒有搞清楚到底是誰做的。但大家似乎是達成了某種共識,內心將判定投向了另一個女孩。
NO.3
嫁給士官的買買買女孩
這個女孩,叫「買買買女孩」。她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自從有了男朋友後,凡是自己缺的就指名道姓地讓他掏錢,並覺得男孩子就應該為女孩子花錢。
買買買女孩的男朋友是個士官兵哥哥,是辯論女孩的高中同學,並且也是辯論隊女孩介紹給她的。
但在買買買女孩跟兵哥哥確定關係後,就不能容忍自己的男朋友也跟辯論隊女孩很好了;當然,辯論隊女孩自己也並不避嫌,依舊跟士官男孩走得很近。
她倆為此撕了一比,並在直到畢業之前的一年半時間裡,兩個人在同一屋簷下,愣是沒說過一句話。
一年半,一個房間,堅持不說一個字。就問,厲,不,厲,害?
還有一個女孩子,她只熱愛學習,和熱愛跟男朋友在視頻裡討論線性代數;並叮囑男朋友怎樣討好老師,和偷偷摸摸研究如何給自己加德育分,擠掉別人的保研名額。
大學四年,我們整個宿舍沒有合體吃過一頓飯,畢業也沒有留一張合照。
要不是跟宿舍一北京姑娘玩挺好,我倆在其他宿舍人緣也不錯;還有讀研後,跟同寢室關係都特別好,我都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問題。
所以上大學,能不能分到好的舍友,真的特別看運氣和緣分。如果能遇到相處特別融洽的舍友,那就是大學四年最寶貴的財富了。
因為,除了極少數人能夠真正撲下身子學習、並有所成就,大多數人的大學四年,其實到最後,能夠拿得出手的回憶,可能就那麼好友二三。
我們對學校沒多大歸屬感,所學專業也未必足夠支撐起職場的一口硬飯,但只要想起校園生活,無論好壞,都會被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印象所充滿。
後來說起學生記憶,討厭的似乎也沒那麼討厭了,動人的似乎反而更動人了。
我們恍然意識到,那些穿過初秋的爽朗秋風,連同懷抱著熱血與夢想的九月,乃至其後極為可能年華虛度的四年光陰,才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無論那些人,那些事兒在回憶裡如何奔走四散,那都是我們還會愛與還會恨的,我們的時代。
楊矗矗,東七門撰稿人,《疑犯追蹤》粉,熱愛蔬菜與焦安溥。
『我們恍惚意識到,那些穿過初秋的爽朗秋風,連同懷抱著熱血與夢想的九月,乃至其後極為可能年華虛度的四年光陰,才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你有沒有遇到過奇葩舍友,
Ta們都做過什麼讓人無語的事情?
留言告訴我們!
看到別人比你慘,你不就放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