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一樣的困惑,現在自動擋的汽車越來越普及,幾乎沒有人會特意選擇手動擋的車,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開自動擋車型可能是一個D走天下,那麼,既然自動擋車型沒有離合器,為什麼還會存在手動模式呢?就好像我們經常聽到的變速箱叫手自一體變速箱,其實本質還是自動擋。
那麼這個手動模式到底有用嗎?如果有用,該怎麼用?問過一些老司機才明白,原來自動擋的手動模式並不只是擺設而已。
車掛上D擋,可以滿足大都數的駕駛環境,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路況下(上坡、下坡、冰雪道路等),可以通過手動加減擋來更好滿足路況的需要。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想體驗手動換擋的樂趣,你看一些習慣開手動擋的老司機,都是一隻手放在方向盤上,一隻手放在擋杆上。
目前,大部分自動擋車型可手動換擋的操作模式大致有兩種:一是換擋杆式手動,這是最常見的換擋模式,行駛過程中,只需要將擋杆調至M或S擋,通過向前後撥動切換擋位,如要切換回自動模式,則直接撥回即可。
也有些車型的自行換擋不支持檔杆推動,而是擋把處設有加減擋按鈕。同理,升檔時候按「+」鍵,降擋時候按「-」鍵。
除了這兩種方式之外,還有一種更高大上的手動換擋方式,那就是換擋撥片。在一些中高檔車型中會在方向盤後配備換擋撥片,一般的設定是左「-」右「+」。其功能和變速器的手動換擋功能其實是一樣的。
首先解釋一個誤區,很多新手可能會認為D擋切換到手動模式(M或S擋),需要將車停下之後再進行切換,其實不用。在車輛行駛中,不需要剎車,隨時隨地都可以實現切換。換擋的時候,只需要推動檔杆或按換擋按鍵或撥動換擋撥片即可。在手動模式下,當車輛剎車或減速時,變速器是會自動減擋的,不需手動減檔,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強行減檔(高速超車)那麼,在哪些情況下,用手動模式比較好呢?在這裡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種,在冰雪或者泥濘路面,一般來說變速箱會選擇1擋起步,如果油門過大,就會打滑。這種情況下,可以手動選擇二檔起步,因為二擋的輸出扭矩小於1擋,打滑的情況就可以很好的避免。
第二種,在上下坡的時候,要是遇到很陡的坡,車輛可能會出現走走停停的情況,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手動模式,將檔位限制在1檔,以應付頻繁的斜坡起步,這樣也可以保護變速箱。
下坡的時候如果開手動擋汽車,正確的操作模式是換入低速擋,帶擋滑行。如果開自動擋,車速會不斷提升,那就只能滑行的時候適時踩剎車。如果使用自動擋的手動模式,下坡時掛入手動模式,降入低速擋,這時候可以充分利用發動機制動降低車速,可減少剎車次數、避免剎車過熱影響制動性能。駛入坡底時可以迅速加擋或者換入自動模式,會很快恢復正常駕駛。在實際應用中下地庫的時候採用手動模式很實用,甚至不用踩剎車。
第三種情況,在高速行駛時,變速箱通常會使用較高的擋位來達到節能的目的。這時候遇到加速超車的情況時,很多人都會選擇神深踩油門。由於變速箱需要根據你加深油門的程度來決定是否退擋,所以往往出現響應的遲滯,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加速肉」,或者沒有退檔造成加速力不夠的情況。所以在超車時,應該先降擋,而不是在高擋位猛踩油門。這時,手動模式來進行即時降檔,利用低擋位高扭矩的特性來提速,這大大提高了超車的安全性。這裡說的降擋,並非每次超車前都一定要降至 2、3 擋,而是在當前擋位上降低一擋,比如保持發動機轉速在 2500轉左右,便能獲得超車提速所需的足夠扭矩。
還有一種是老司機可能會用到的情況,在過彎道的時候,通常都會在入彎的時候踩剎車減速,通過彎心後加速出彎。但是這時候發動機的轉速和車速就會降得很低,加速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使用手動模式,在入彎前通過減檔利用發動機制動減速,過彎時只需保持車身穩定,此時由於強制降擋,發動機會自動維持高轉速,出彎道後,可以迅速拉高速度。
所以,即便是自動擋的汽車,善加利用手動模式,能達到一定程度節油和保護變速箱的同時,還能找到開手動擋汽車的換擋樂趣,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