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作文的「主體」是記敘文和議論文,往往需要引用人物素材來豐富作文,今天分享10位傑出人物的素材,這些萬能素材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運用到相應的作文裡。
Ps:文章末尾有彩蛋哦!
一、楊絳
01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這是楊絳先生翻譯的英國詩人藍德的一句話,也是她一生的人生哲學。也正是有著「不爭哲學」,她才能把不平常的歲月當成平常的日子,始終以寧靜的心情對待這忙碌甚至庸俗的世界。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楊絳會留下這麼多文字,會有這麼多虔誠的讀者,會被人由衷地稱為先生。
素材運用角度:名利、品質、個性
02
一百年,能守住自己的小天地,守住平靜的生活並不容易,但是,楊絳先生做到了。在百歲的時候,她說:「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著平靜的生活。」我們終能明白,楊絳先生為何愛讀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終能明白,為何楊絳先生始終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永遠是那麼的從容不迫。
素材運用角度:獨處、個性、平靜、雅致
二、錢學森
01
錢學森是個有傑出貢獻的人,也是個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堅持四條原則:第一,不題詞;第二,不為人寫序;第三,不出席應景活動;第四,不接受媒體採訪。
錢學森不給任何人題詞,不留美名,更不留罵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為人寫序,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錢學森知道,這樣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學術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著要一舉成名。錢學森成就卓著,卻從不接受各種媒體的採訪,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素材運用角度:淡泊名利、物質與精神、品質、個性
02
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時,一次考水力學,6道題全答對了,老師給了他100分。但錢學森找到老師說:「有一個字母,不應該簡寫,我簡寫了,必須扣掉4分。」最後,老師給他改為96分。在國防部五院時,錢學森最初是擔任院長。不久他給聶帥寫信,要求改「正」為「副」,以便專心致力於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就這樣,當了一時院長的錢學森,又改當副院長。20 世紀90年代初,深圳有一位老闆,要為錢學森立功德碑和塑半身像。錢學森聽說後,堅決反對:「一個還活著的人,怎能定其功德?又怎能塑像?」
素材運用角度:誠實、真摯、淡泊名利
三、海明威
01
海明威每天早晨6點半,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點半,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於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麼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只用了7支鉛筆。
素材運用角度:恆心、堅持、自律
02
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場;200多塊彈頭彈片,也沒能讓他倒下;寫作上的無數艱辛,無數的退稿,無數的失敗,還是無法打倒他;直到晚年,連續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了起來:最後,因為不願意成為無能的弱者,他舉槍自殺。
素材運用角度:不放棄、堅韌、品質、以死抗爭
03
硬漢海明威: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場;200多塊彈頭彈片,也沒能讓他倒下;寫作上的無數艱辛,無數的退稿,無數的失敗,還是無法打倒他;直到晚年,連續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了起來:最後,因為不願意成為無能的弱者,他舉槍自殺。
素材運用角度:不放棄,堅韌,以死抗爭
海明威語錄:
1.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遠不會把我打敗。把我打倒是我身體跌倒,但你永遠打敗不了我的心。
2. 倘若想徵服全世界,就得先徵服自己。
3. 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四、巴金
01
巴金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給我們的是一筆豐厚的財富。他講真話,洋洋150篇真言隨筆,凝聚成46萬字的《隨想錄》。
他在《沒有神》中說:「我的心還在發痛,它還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夢了。我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個人,也下定決心不再變為獸。」他在《隨想錄》總序的最後說:「講出了真話,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離開人世了。可以說,這五卷書就是用真話建立起來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館吧。」
素材運用角度:懺悔、真實、良心、講真話、責任
02
他把在日本獲獎的獎金500萬捐給了上海作協,他把《隨想錄》的稿酬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學獎」。
素材運用角度:無私、謙遜
03
巴金十二三歲時,就背會幾部書了,其中包括《古文觀止》。後來他談到自己的散文創作時說:「現在有200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地研究過,但是這麼具體的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並非神秘不可思議,它也是有條有理、順著我們思路連上來的。」
素材運用角度:學習的重要性、積累、讀書
巴金語錄:
1. 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2. 真正酷愛自由的人並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們要在沒有自由或失去自由的地方創造自由,奪回自由。
3. 我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裡。
五、梅蘭芳
01
京劇大師梅蘭芳,曾拜在畫家齊白石門下學畫,虛心求教,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自己是名角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戶人家做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師。
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隻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白石老人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題詩: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
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為人的謙虛恭謹,有口皆碑。正是這樣謙和虛心的品性,讓原本天生稟賦並不那麼佔優的他,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獲取更多的機緣,逐步成為一代名角、一代大師,成為京劇藝術的泰山北鬥。
素材運用角度:尊重、謙虛、人格、品性
02
20世紀20年代,梅蘭芳以《霸王別姬》名震京華。他扮演的虞姬,其神韻令人拍案叫絕。但一位老者對他扮演的虞姬的劍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虞姬是美人,而你扮演的虞姬,舞的卻是男人劍法,這與她的身份不相稱呀!」梅蘭芳聽後頓覺醍醐灌頂,當即跪拜:「您若不嫌棄,晚生願拜您為師。」老者一邊口中念叨「豈敢豈敢」,一邊扶起梅蘭芳,眼神裡洋溢著讚賞之意。
此後幾個月,梅蘭芳常來雲居寺學劍,在老者的指導下潛心研究不同的劍式。經過一番學習,他的劍法已成為刻畫人物的「點睛之筆」,為他的表演錦上添花。當梅蘭芳成為一代京劇大師的時候,人們總是仰慕於他造詣的高深,卻不知他將自己的身姿放得如何低。對於梅蘭芳來說,別人把他看得比山還高,他卻把自己降得比谷還低。高山仰止,虛懷若谷,這就是大師的高度和低度。
素材運用角度:謙虛、學習、尊重、刻苦
六、三毛
01
三毛真正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她那顆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實我們常常會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錮在同一個地方,或者同一種心態裡。而三毛是那種即使被囚禁在一個牢籠裡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對於愛情的勇敢與執著,是那麼的讓人著迷,一個愛上流浪的人,一個在流浪中愛著的女人。突然覺得這種流浪的浪漫情懷,在我們越來越世俗的世界裡漸漸的遠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足夠虔誠地面對流浪,我們就不會感覺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運用角度:迷人個性、讓精神去流浪
02
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她滿足了我們對自身生活的幻想——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愛情。後來,我自己去過沙漠,我才發現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懼。我看《溫柔的夜》裡三毛的日記,發現她和荷西的愛情也充滿了關於金錢物質瑣碎的爭吵。
看肖全給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鏡頭,蒼白慘澹,不帶一絲笑容。也許那才是她真實的樣子。後來三毛自殺,我非常冒昧誅心地猜測,大概也是因為太多讀者把對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們綁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運用角度:平常心、沒有人是完美的、幻想
三毛語錄:
1.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2. 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3.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七、梵谷
01
梵谷說,「誰在愛,誰就在活著;誰活著,誰就要工作;誰工作,誰就有麵包。」但是梵谷常常沒有自己的麵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濟勉強維持生計。 他孤獨地作畫,孤獨地生活,沒有錢請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後,當他的自畫像——《沒有鬍鬚的梵谷》創出7150萬美元的拍賣天價時,拍賣行裡歡聲雷動。然而這一切與寂寞的梵谷已經毫無關係。在巴黎郊外的儉樸的墓地裡,陪伴他的只有當年由加歇醫生栽種的長春藤,還有來自全世界的崇拜者們敬獻的鮮花。
素材運用角度:貧困、偉大、孤獨
02
梵谷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名利皆空,情愛亦無,貧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惡劣,他的藝術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熱情都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畫卻被那些布爾喬亞的藝術鑑賞家們棄之如敝屣。在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小城,他瘋狂地作畫。傾洩的顏料裡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繃帶。他像夸父一樣地追逐著太陽,最後在陽光中燃燒、倒下。每當我看見他所畫的《向日葵》,總會想起古希臘智者說過的話:「它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永遠是一團火焰。」
素材運用角度:藝術、理想、痛苦、執著、個性、獨特追求
梵谷語錄:
1.生活對於我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過嘴唇,甚至漲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2.我夢想著繪畫,我畫著我的夢想。
3.畫家害怕空白的畫布,但空白的畫布也害怕敢冒風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
八、莫泊桑
莫泊桑到30歲時,連一篇作品都沒發表。他開始喪失信心,想改行經商。他姐姐建議他去拜訪大作家福樓拜。福樓拜把莫泊桑讓進書齋,指著自己的作品說:我的《包法利夫人》被退了19次稿,當初我也跟你一樣灰心過,動搖過,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恆心。回家後,莫泊桑勤作不輟,不久就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羊脂球》,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寫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6部長篇小說,被稱為法國19世紀的「短篇小說之王」。
素材運用角度:恆心、毅力、耐挫
九、海倫凱勒
01
海倫·凱勒在她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與視力,所以她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重度殘疾兒。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可她憑著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戰,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進入大學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並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
素材運用角度:不屈不撓的意志,對生命的熱愛
02
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並從中得到知識。
素材運用角度:興趣、樂觀、探索、勇於嘗試
03
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希望。在海倫·凱勒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之後,她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素材運用角度:愛心、收穫、感恩、人生價值、社會責任感
海倫凱勒語錄:
1. 塵俗之事轉瞬即逝,不必過分在意。而湖水、樹木,這到處漫山遍野長滿雛菊的寬廣的田野、沁人心脾的草原,卻都是永恆存在的。
2. 知識教人學會愛,給人以光明和智慧
3.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十、鄭淵潔
01
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他和那個騎著瘦馬的天真男子一樣,不斷挑戰貌似難以戰勝的目標:炮轟中國教育、叫板中國作協、立志當中國最優秀的男脫口秀主持人,以及一個人撐起一本雜誌25年。他的行為,的確像古代的「俠客」,出手扶危濟貧——玉樹地震後捐款百萬,成為作家之最;行蹤飄忽不定——可以隱居山村十年近乎失蹤,也可以突然高調行事頻現報端;個性嫉惡如仇——他的一千多條微博,大部分是對各地民生新聞的評論。
素材運用角度:挑戰自我、正義、個性、活出自我
02
鄭淵潔說:靠寫作成為富豪,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吧。如果未來有一個中國作家慈善捐款排行榜,我希望我也能是第一名。一個作家書賣得好,有了錢,就應該回報社會,回報讀者。我寫童話寫了35年,但我的幸福感只有到汶川地震後捐款幾十萬後,才感受得最深切!幸福來自勞動致富,然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求回報!
素材運用角度:大愛、責任
鄭淵潔語錄:
1.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縱他的缺點。
2. 循規蹈矩是一事無成之母。
3. 所有的教育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身教,孩子他不聽你說什麼,他就看你身邊人怎麼做。比如父母,你想告訴孩子一個道理,你直接對他說的話他記不住,你當著他對別人說的話他記得清楚。其實我在生活當中接觸一個人,我不看他這個人行不行,我就看他的朋友是誰,立身成敗在於所染。
4. 在思想上大手大腳,在生活上適可而止。
孩子總說作文很難寫,不知該如何下筆,其實這都是素材積累不夠所導致的。
關注我,領取660個成語素材,每天看2個,讓孩子心中有墨,作文寫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