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華歷史延綿幾千年下來,不僅僅是這片大地走向一統的過程,更是一個多元文化凝結成晶的過程,這其中就包括了古往今來度量單位的不斷統一。
然而在大家接觸歷史的過程中,受影視劇的影響,對歷史上度量單位的感知常常來源於影視演員與道具,譬如觀眾們對關羽的身高認知,幾乎源於演員陸樹銘的影視形象;而在史料文字記載中傳達的度量單位又不十分直觀,譬如古文中的七尺男兒具體是怎樣的一副身材?仍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基於這樣的背景,本文選取一些典型,以便大家對古代度量單位形成更加直觀的感知,旨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補充,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
重量單位:鼎真的可以把人壓死嗎?
度量衡脫胎於原始社會末期,發展到周朝時已經形成了一套制度,但是在之後的春秋戰國亂世中,由於各國自掃門前雪,這套體系十分混亂,直到秦始皇建立霸業後才一錘定音,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
以重量單位為例,戰國時五花八門,秦國在商鞅的大刀闊斧下首先實現了度量衡內部一統,最後由秦始皇在領土內全面統一,涵蓋的單位有銖、兩、斤、鈞、石,這些字眼中雖然有的現在還在用,卻不可同日而語。
秦武王是個出了名的舉重愛好者,最終也為這項事業獻身了,提及他的名號,更多人關注的是他因舉鼎而死,這口龍紋赤鼎有多重呢?一直以來都沒有個定論,《史記》中只記載了此事,對其重量並未提及,然而《東周列國志》卻對其描寫得繪聲繪色(演義性質),稱其「千鈞之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屬實嗎?
「千鈞」換算下來就是當時的3萬斤,1斤約合我們現代的250克,秦武王若是能憑藉著血肉之軀令一口7500公斤的大鼎離地,差不多相當於舉起三臺寶馬6汽車。古人瞞得我們好深,所以啊,大家在閱讀古籍的時候,對於這些重量單位的形容可得擦亮了眼睛。
實際上,我們的考古工作已出土了不少古鼎,以名揚四海的司母戊鼎為例,實際重量是800餘公斤,即使是世界上一流的舉重選手也是舉不得的。
重量的轉換在歷史上的每個時期都不同,譬如小說中的青龍偃月刀,按照羅貫中的表述,82斤就應當約合今天的23公斤左右,大家可自行對照。
長度單位:身高七尺算好身材嗎?
區別於重量單位的難以感知,長度單位往往更具視覺衝擊,因為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在古籍中介紹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提及他的身高,卻很少提及他有多重,那麼最常被提及的「七尺」身高是一副什麼樣的身材?影視形象中的演員身高是否與歷史人物有一定的吻合?
就整體而言,從古至今,一尺所代表的釐米數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因此不同時期描述的「七尺男兒」並非都是一樣的身高,譬如秦朝的七尺好漢,身高實際上堪堪一米六出頭,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魁梧。而這樣的形容如果發生在明朝,七尺就是約合224釐米的驚人身高,放在今天去打NBA都是搓搓有餘的。
那麼影視劇中的演員與真實的歷史人物給人的感官有什麼樣的差別呢?這裡我們嘗試用圖片為大家展示。
唐國強老師所飾演的諸葛亮長久以來深受觀眾們的喜愛,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孔明身高八尺,大家可自行腦補一番一位1米93大漢搖著扇子款款而談的樣子。
熒幕上由六小齡童老師傳遞給我們的孫悟空形象是一代人的記憶,有趣的是在原著中,牛魔王曾嘲笑猴哥身高不足四尺,若以四尺計算的話,由於成書於明朝,那麼大聖的身高竟不足1米3,而若以唐朝計算的話,則更低。
篇幅有限,大家可以自行計算其他歷史人物的身高,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容量單位:古代飲幾壇酒算得上海量?
酒文化是中華歷史重要的一環,有酒的地方常常詩歌伴行,有酒的地方也往往有江湖,因此我們在談容量單位時,酒便是再好不過的對象了。
通常祭拜先人時,少不了燃香燒紙,但這種情況在李白這裡發生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況。李白深受後人敬仰,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到李白墓前緬懷,大家知道老哥愛酒,各路網友紛紛孝敬,所以李白墓前可以說是什麼酒都有。
杜甫曾形容李白「鬥酒詩百篇」,那麼究竟算不算得上海量呢?按照唐朝的度量衡換算下來,鬥酒就是10升了,約合當今的6000毫升。我們以一瓶標準葡萄酒的容量750毫升為例,不考慮古酒的度數,「鬥酒」剛好裝滿8瓶!
無獨有偶,《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們也是一群酒國英雄,他們的酒量如何呢?我們翻書的時候不難發現,好漢招呼店小二上酒時,通常以「上幾角酒」為臺詞,其中宋江要求「上一角酒」,魯智深則要求「四角」。
在古制中,4升為1角,這樣一來我們的換算工作就比較簡單了,以宋朝度量衡計算,宋江的酒量約為當今的2808毫升,折合近4瓶標準葡萄酒的容量。再觀魯智深酒量,則約為當今11232毫升,幾乎可以裝滿15個葡萄酒瓶!
至於他們的酒量如何,則需精通酒道的讀者才有發言權了。
度量衡妙處:引領我們走進更生動的歷史殿堂
時代的差異性造就了不同的歷史景觀,如果我們以獨特的轉換方法走進歷史殿堂,將收穫更加生動形象的直觀感受。實際上,不僅古代的重量、長度、容量值得我們考究,將古代的金錢價值轉換為現代價值也是一件十分有趣且意義十足的事情,通過這樣的轉換,相當於變相地穿越到歷史中,近距離感受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