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看不到孩子的世界,即使他們也曾經是孩子

2020-08-02 開心寫文

孩子是很有靈性的,在很多時候能夠感知到一些大人們感知不到的東西,能天馬行空的想像出很多東西,也很容易將現實與想像混合成一個新的東西。

對於死亡,大人們知道人死了就一切不復存在,但是孩子們卻不一樣,他們對死亡有著獨特的感知。

曾經看過一本繪本叫《大海遇見天空》,一個小男孩對於逝去爺爺的想念,他的想念走進了夢裡,在夢裡他和逝去的爺爺有了一番奇妙的旅程及交流。

李田田的《有隻狐狸看月亮》也是以一個孩子與已故親人、朋友交流這一獨特的視角展開的。這樣的視角一般都會以一些事物作為載體,將孩子的情感、心理以及行為合理的呈現出來。

大人們看不到孩子的世界,即使他們也曾經是孩子

《大海遇見天空》 以船、海水以及天空、鯨魚等等作為載體,將小男孩的夢境完美呈現,而《有隻狐狸看月亮》則以森林、動物等等為載體,將留守兒童的孤寂、思念以及夢想一一呈現。

李田田是來自湘西大山深處的一個鄉村女教師,被學生們親切的喚作「仙女教師」,自15歲就開始寫詩,用文字慰藉心靈,渴望跳出世俗的圈子。

湘西是個有著神秘色彩的地方,也是個浪漫的地方,最具湘西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是地方風物傳說與風俗傳說。湘西的山水向來是文人墨客競相追逐的,近代著名作家沈從文的許多作品都以湘西為背景。

《有隻狐狸看月亮》正是以湘西的風俗人情為底色,加以想像與加工,詩文並舉,將夢境與現實結合,想像與期望糅合,美麗又傷感。

大人們看不到孩子的世界,即使他們也曾經是孩子

可能有人覺得這只是一本童書。確實,單從內容上看更像是適合孩子們去閱讀的一本童書,但是這也同樣是一本值得成人閱讀的文學作品。

這本書以桃溪村森林就快滅亡為明線,桃溪村最後的一家人為了拯救桃溪村、拯救最後一片森林做出種種努力,最終的結局如何,其實書本中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現實這就是沒有答案的。

資源開發,森林減少,霧霾嚴重,這是全世界、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問題,作者只是以桃溪村作為一個呈現的窗口,讓所有關注到、沒關注到生態問題的人都能正視這個問題。

大人們看不到孩子的世界,即使他們也曾經是孩子

書中每一個形象都有著現實中的隱喻,無論是長了長長鬍子的奶奶、還是被花斑蛇吞吃的爺爺、亦或是那些說他們是拐賣孩子的乞丐的大人們。

最後一片森林其實隱喻的是人們內心最後的那一片淨土,花斑蛇代表的是人們內心的欲望,如果人們的欲望越來越大,那麼終將被自己的欲望吞噬。

當然,孩子才是本書最重要的主角。所以,全書都以孩子的視角、孩子的口吻、孩子的想像,尋找的也是孩子,因為孩子是全社會的希望,只有孩子們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未來的生態環境才能變好。所以,書中很多的地方都重複著,只有孩子願意來到森林才能拯救這片森林,拯救樹葉,而且在森林只有最後一片搖搖欲墜的樹葉時,奶奶用魔法取了小主人的一點點心送給樹葉,才能讓它暫時不零落,並且可以保持一段時間。

作者的文字還有些稚嫩,卻也顯露出純真的一面,符合本書的氣質,簡單、美好、不世俗。

在大人們的眼中,只有工作、金錢,他們再也沒有時間停下來看一看、想一想兒時那些快樂的事情,即使偶爾想到,也很快就會被手中做不完的工作給擠走。

大人們再也低不了頭,看不到孩子的世界,即使他們也曾經是孩子。

相關焦點

  • 《小王子》——寫給孩子和那些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們
    童話從來就不只是寫給孩子看的,但是《小王子》好像尤其適合大人來讀。孩子讀它,可以追隨小王子的腳步,看到各個星球上奇怪的大人和他們奇怪的舉止,大人們讀它,可以反觀自身的物化,找回那個曾經是小孩的自己。這本書以飛行員的視角展開敘述,六年前的他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到了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小王子。
  • 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專家做出回答,讓人恍然大悟
    婆婆告訴我:以後晚上不能帶他出去了,我懷疑孩子看到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了。今天有個角落裡,他非說有人,可我啥都沒有看到。我也表示很驚訝,孩子有可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嗎?於是,我就在網上搜一些資料,還真被我給搜到了。其中,有教育方面的專家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專業解釋,看完之後,感覺還是蠻有道理的。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專家做出回答,讓人恍然大悟。
  • 孩子,真的很抱歉!大人們的世界太冷漠…
    雖然說現在已經不再說「逝者為大」了,但是,一個孩子,一個本應在愛與支持下快樂成長的稚嫩生命,就這樣帶著她的傷痛黯然離去,沒有留下一句爭辯,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然而她的沉默,竟依舊沒有換來成人世界的絲毫尊重!
  •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一個小朋友說,他們不是已經有了他們的節日了嗎,憑什麼搶我們的節日?另一小朋友說,他們在裝嫩,他們年紀已經很老了。還有一個小朋友說,他們不配過六一,就應該好好去上班。在他看來,童年是充滿夢想,閃爍著奇妙光彩的時代,而大人卻死氣沉沉、權欲心重、虛榮膚淺。於是,他選擇了以孩子的眼光給大人講故事,讓人們飛回最初的自己,遠離被汙染的成人世界。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與從另一個小小星球而來的小王子相遇的故事。
  • 為何孩子能看見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別瞎猜了,科學這樣解釋
    總是聽老人們講起,說孩子能看到我們大人看不到的東西,雖然這種說法確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可言,但是小孩子確實有的時候會盯著一個地方哭或者笑,而且這種現象確實也不少見,在沒有什麼確切的解釋下,有些家長也是寧可信其有的選擇了相信這一種說法。
  • 孩子總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父母別自己嚇自己,有這4個原因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裡的老人不讓孩子晚上出門,走夜路,據說是孩子有「天眼」總是會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父母們對此都是半信半疑,依然選擇相信科學主義無神論
  • 孩子總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父母別自己嚇自己,有這4個原因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裡的老人不讓孩子晚上出門,走夜路,據說是孩子有「天眼」總是會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父母們對此都是半信半疑,依然選擇相信造成孩子與父母看到的事物完全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認知能力不在一個水平面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不夠,因此總是會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說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話來。
  • 豆瓣9.0分的《小王子》|讓大人恢復覺察,走進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心最是細膩、敏感,能敏銳覺察到大人的態度,很多時候,孩子哭鬧,不是不能理解大人的「忙」,而是面對大人敷衍的態度,委屈感爆棚。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但大人們都忘記了。《小王子》從這一層面講,也是一本讓大人恢復覺察的書。
  • 《小王子》—大人們和孩子格格不入的思維,這到底該怎麼做?
    該故事以「我」和小王子的所見所想並以對話的形式的向我們展現了大人們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對比。故事的開頭這樣寫道: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了一個大人。我有一條正當的理由:這個大人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另有一條理由:這個大人什麼都懂;即使兒童讀物也懂。我還有第三條理由;這個大人住在法國,忍凍挨餓。他很需要有人安慰。
  • 臺北兒童劇讓孩子「偷窺」大人世界
    大幕落下時,小觀眾們悄悄抹去因為「狗媽媽」離去而流下的眼淚,跟著小狗Lucky一起唱起勵志的《沒有什麼就找什麼》。《狗狗Lucky歷險記》講的是小狗Lucky與主人走散後結識了一群街頭的流浪狗,走進它們的世界,並發現在別人眼裡又醜又髒的流浪狗其實也需要家,也需要有人疼愛的故事。
  • 孩子有大人「看不到的朋友」?心理學家: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不過,這對父母不敢大意,他們聽說孩子年齡小,可以看到大人看不見的「東西」,於是就請「法師」和「道士」來家裡忙活,等到把「大仙」打發走後,這對父母問道:「孩子,那倆小人還在嗎?」「在,就在空調上!正常而言,第1種和第2種的假想夥伴非常常見,而第3種假想夥伴只存在於電影、小說中,現實世界裡沒有確切的案例存在。譬如,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驚悚片電影《閃靈》,劇中的小男孩丹尼就擁有一位「看不見的朋友」,這位假想夥伴不存在於想像世界中,而是一種超自然存在。
  • 為什麼大人們總是寄希望於孩子,而不是自己?
    父母之所以會把希望寄託於孩子,大多數是因為自己鬱郁不得志,再現實中屢屢碰壁,歷經滄桑,渾渾噩噩看不到希望。所以希望子女能夠出人頭地,別再重複自己的人生。雖然想法很好,但是因為很多的原因,讓子女們背負了過多的壓力,還導致了很多其他的問題。
  • 每個大人都忘了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直到......
    他們看得懂嘛?對小孩子來說,他看到的是童話的另一面夢幻,如果反問,孩子的世界,大人們又是否能懂呢?你看,越長大,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用好奇和想像去兌換了成熟和理智,對世界的理解越理性、越客觀。當這些美麗的泡泡都被戳破了,我們也就越堅信「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童話裡真的都是騙人的嗎?
  • 那孤單的孩子,大人們根本不在乎他的感受,他們只關注自己的快樂
    那個孩子,窩坐在沙發上。孩子看了三集小豬佩奇,兩集集蠟筆小新,一集海底小縱隊,半集超級飛俠。孩子喝了一瓶可樂,吃了一個雪糕,兩個果凍,六個紫菜,半塊巧克力。孩子玩了一會積木,拆了一個樂高,畫了半張畫。他看了大人們無數次,可是,沒有人關心他的喜怒哀樂。他叉著腰嚷著:「我生氣啦!」大人們只是對他笑一笑,說了句:「寶貝真乖!」轉身又繼續他們的對話。孩子徹底被激怒了,他大喊:「我真的生氣了!」
  • 總覺得孩子脆弱或不可思議?他們內心的敏感,是大人們難以想像的
    大人是很難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的,所以,隱形的傷害時常在發生,而大人卻不自知。總覺得沒發生什麼事,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了?02《超越原生家庭的養育》裡有這樣一句話:「父母的一切言行和情緒,都在塑造著孩子。」說得非常到位。有一個女孩,小時候體弱多病。
  • 小王子|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有人說,世界人口60多億,我們一生中將會遇到2920萬人,而兩個人相愛的機率只有0.000049。 它被定義為童話,卻絕不僅僅屬於小孩子,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 《明天,媽媽不在》:孩子比大人們脆弱,卻也可以比大人更堅強
    這些改變,讓本應該簡單的孩子世界,不得不變得複雜,本應該撒嬌的年齡,卻不得不承擔著異樣的眼光,被迫成長。孩子們在劇中的體貼、懂事,讓人覺得很心疼。雖然被父母拋棄了,但孩子們還有他們要過的人生,所以,他們不再做被拋棄的人,而是做主動拋棄的人,拋棄自己的父母、曾經的名字,不是為了不再回憶,不去記得,而是為了以另一面去展望新的生活。
  • 孩子都懂的道理大人卻難明白,成人世界太多無奈唯有向前問心無悔
    最近帶孩子,在家聽兒歌,越聽內心越不是滋味,聽著兒歌中那我們一聽就懂的道理,看著孩子純真的笑臉,再想想社會中那些和兒歌中道理背道而馳的行為和大人們,不僅感嘆,真的是人越大,越迷失麼?為何孩子們從小就耳濡目染的道理,到了大人這裡就變了味呢?
  • 電影賞析:《小王子》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我們忘記了
    曾經,他到過許多地方,見過許多面孔,見識過許多寫滿了的貪婪、虛偽、做作的表情。在小王子的世界裡,只有美好與溫暖。這個世界,是一個童話,讓人神往。其實,每一個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起,都是一個小王子。兒童的天真與爛漫,照亮了他所存在的世界,照耀了每一個與他們在一起的人。
  • 陰陽眼是不是迷信,小孩子真的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嗎
    而且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面,尤其是老年人認為小孩子是未開過天眼的,所以他們可以看到成人看不到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陰陽眼,那麼事實是不是真的如此呢?小時候,晚上帶著孩子出門,孩子偶然會說,爸爸,那邊有一個人,可是爸爸回頭一看什麼都沒有,又或者孩子說,那邊有一個人一直看著我什麼的,可是大人怎麼看都沒有,可是經過孩子這麼一說,大人也會更加的害怕。到底三歲以前的孩子,陰陽眼的東西是不是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