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是廈門八大名勝之一,位於五老山下,位於廈門東南,緊鄰「中國最美大學」——廈門大學。很多人來廈門旅遊,多是將廈大和南普陀寺的景點一網打盡,這兩個地方都充滿了人文氣息,而且不需要門票。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末,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建寺初期名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為普照寺,至明朝初年,南普陀寺被廢棄,清明後22年才得以復建,並被闢為觀音菩薩道場,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似,故得名南普陀寺。南普陀寺香火極旺,寺中祈福的人日夜絡繹不絕,香火繚繞,這些佛像似也有靈氣。
穿過南普陀山門,便從俗世進入佛教僧侶的世界。山有三道門,分別為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代表每一個人都有三毒,也就是一切苦根——貪、嗔、痴。貪吃是餓鬼之源,嗔是地獄之源,痴是畜生之源。寺院內部建築絢麗多彩,簷角高高翹起,飾以五彩雕刻,顯得頗具東南亞風情。
寺院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藏經閣較晚,民國25年(1936年)時才建成,只有80多年的歷史。不過,名寺即名寺,即使建築所存的時間不長,仍能感受到寺院的文化與古韻。藏經閣下有法堂一座,樓上是玉佛寶殿。
大雄寶殿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木造,寬八間,綠瓦石柱,雕梁畫棟,佛像閃耀著金光,視之有佛光的感覺。
南普陀的後山就是廈門著名的五老峰,山上寧靜的氣氛也讓人心曠神怡,心情隨之沉澱下來。在登山途中,有太虛大師紀念碑,上面刻著弘一法師所著的華嚴經偈——當使眾生喜,能報大師恩。
可以從五老峰上俯瞰廈門海岸線,雙子塔的地標性建築,就像兩把尖刀,也像風帆,鼓滿了風。
廈門大學就是這樣一座被復古建築包圍的美麗大學,無愧中國最美大學的稱號。
登上山頂,令人心曠神怡,身處古意悠悠的群山之中,眼前是日新月異的現代都市,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廈門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