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裡是濟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1
專業簡介
濟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於1989年。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是山東省各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第一個國家特色專業,2011年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專業,2012年被評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建設單位,2013年成為山東省首批應用型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濟南大學十個支持專業之一,2016年獲得教育部高校計算機教指委「計算機類專業系統能力培養試點高校」,同年獲得全國高教研究會首批「面向工程教育本科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改革項目」與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 」 立項,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被評為「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專業相關學科建設成果頗豐,2002年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2011年獲得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被列為山東省「十一五」強化建設的重點學科,「十二五」特色重點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B-評級,位列山東省屬高校並列第一名。
本專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之根本,遵循知識、能力和素質、創新與創業並重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面向新舊動能轉化過程中的人才需求,建立可完全支撐畢業要求的課程體系,將學分制、拔尖人才培養、導師制、校企合作等教學模式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致力於培養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優良、專業基礎知識紮實、動手實踐能力強、創新創業意識強、滿足地方新舊動能轉換需求的計算機領域應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目前,計算機專業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方向」、「智能技術與應用方向」三個培養方向,其中「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方向」、「智能技術與應用方向」與採用「3+1」的合作方式浪潮集團合辦專業方向。自2017年開始,本專業又設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班」,目的在於培養具備堅實數理基礎和紮實計算機科學知識、具有獨立研究能力和較強創新精神和意識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
02
培養目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旨在培養滿足地方新舊動能轉換需求、工程實踐能力強,具備良好的溝通交流、組織協調、團隊合作能力的計算機軟體、硬體領域高素質應用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能夠擔任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中層技術職位或中層管理職位。
03
專業特色
專業發揮山東省首個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的優勢,結合「名校工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認證、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等建設成果,定位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戰略,作為核心專業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重點立項專業(群)、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對省內高校同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起到較強引領示範作用。
專業所在學院建有與人才培養方向相契合的國家級、省級科研和工程技術平臺,所依託計算機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 B-,省屬高校同類專業排名並列第一;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率先與國內知名IT企業浪潮集團就軟體外包、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智能技術與應用等方向開展校企合作,開創了產學研引導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04
課程體系
1. 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 專業核心課程
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離散數學、電路與數字邏輯、數據結構、算法分析與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資料庫與信息管理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原理、軟體工程。
3.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事理論與訓練、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電路與數字邏輯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資料庫與信息管理技術課程設計、軟體工程課程設計、創新實踐、認識實習、作業系統課程設計、實訓與創新實習、綜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勞動教育。
05
就業前景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方向主要在軟體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相關領域的技術開發、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06
師資結構
目前專任教師55人,企業兼職教師10人,專任教師雙師型佔比60%,學緣學位結構合理,生師比為14.2。
07
教學科研平臺
山東省網絡環境智能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
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山東數據與應用中心
山東省資料庫軟體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信息處理與認知計算高校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排版編輯:倪愷希
責任編輯:馬翔天
審核:孫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