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囟(xìn),你讀對了嗎?因為常常聽到家長對著Dr馬說lǔ門,久而久之我已經默認為「囟」,其實家長認為的那個字應該是「滷」。嗯,希望大家看完今天的科普文章,以後都能正確認識前囟。
初生寶寶,軟軟糯糯,可愛得不得了,新手爸媽滿心歡喜,卻總是手忙腳亂。在自己手上那是僵硬得不得了,抱不了一會兒立馬覺得肩背酸痛,渾身不適。那是因為你們太緊張啦,沒有掌握正確的抱姿。如果不小心觸碰到寶寶的前囟,立馬急得不得了,怎麼辦怎麼辦,碰到天靈蓋了,網上到處諮詢,甚至立馬衝到醫院。那麼前囟到底是什麼呢?能不能碰觸呢?什麼時候才能閉合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前囟位於額縫、矢狀縫和冠狀縫的連接處,呈菱形。前囟大小因出生時胎齡大小及胎內營養狀況而不同,早產兒及營養差的一般比足月正常兒大,出生時對邊中點連線約1.5-2.0cm大小,一般不超過2cmX2cm。在出生後數月,隨著頭圍的增大而變大,6個月以後逐漸骨化而變小。正常健康小兒大部分在12-18個月閉合,最晚閉合時間一般不超過2歲。然而,實際上前囟閉合時間有很大的可變性,極少數可在5月齡閉合,2歲以後閉合的也是有一定比例,早產兒前囟閉合的時間往往會延後。無論閉合早晚都是正常的變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前囟早閉可以是正常情況,那麼哪些前囟早閉是異常情況呢?前囟過早閉合應警惕發生小頭畸形的可能性。以下原因可能會引起孩子前囟早閉:
顱縫早閉
甲狀腺功能亢進
低鹼性磷酸酯酶症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前囟延遲閉合也可以是正常情況,但以下異常情況也可能造成前囟延遲閉合: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原發性巨腦畸形
顱內壓增高
唐氏症候群
佝僂病
正常情況下前囟較軟,且相對平坦。前囟常可查見或可觸及搏動,尤其是在嬰兒哭鬧或激動時。囟門劇烈搏動或持續緊張可提示顱內壓增高。前囟下陷或凹陷提示脫水或營養不良。那麼前囟到底可以摸嗎?當然可以,每次兒保體檢時,醫生都會觸摸前囟,以此來評估前囟的大小以及是否平軟。所以家長有什麼不可以觸摸的呢?只不過前囟的存在代表顱縫尚未閉合,顱骨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觸摸時不能暴力,不可施加過大的外力。
小嬰兒除了存在前囟,其實還存在後囟。只不過後囟和前囟相比較小,不太注意到。一般在出生後2月齡左右就閉合了,隨後無法觸及。另外嬰兒出生時各顱縫均未閉合。這些鬆動的嵌合隨著腦的發育增大而擴展、放鬆,讓腦有充分的生長空間。而前囟的閉合也不代表頭圍不再增大,通常2歲後頭圍增長就很緩慢了,而顱縫直到孩子13-14歲腦的發育停止,這些骨縫之間的嵌合才融合而固定。
好學的爸爸媽媽們,今天我們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了,以後再碰到寶寶的前囟不會再害怕了吧?
參考資料:uptodate臨床顧問&《諸福棠實用兒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