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關注,
防止孩子因溺水而發生意外,
防止悲劇的真正降臨。
每逢暑假,最令人痛心的新聞莫過於——溺水身亡。
每年暑假,總有貪玩的孩子因為玩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兩周前,暑假還未開始,就有9個孩子不幸喪生。
6月22日下午,河南省4名青少年在玩水時,不幸溺亡。
6月22日晚上,廣西省3名少年去水塘遊泳,一個男孩溺水身亡。
6月23日下午,安徽省4個少年不慎落水,只被打撈出遺體……
溺水,是孩子在暑假中的最大安全威脅。
暑假防溺水,安全不放假。不管說了多少遍,都要強調防溺水安全教育。
可是,無論學校如何強調,有些家長還是不以為意,直至釀成大禍!
7月27日18時許,泌陽縣發生一起溺水事件,3人不幸死亡。
28日,記者從市紅十字蛟龍水上搜救隊了解到,溺水事件發生在27日下午6時許,地點為泌陽縣南河外灘附近水域。三名溺水者為一家人,包括母親及兒子、女兒。
據了解,泌陽縣紅十字蛟龍水上搜救隊接到通知後,組織搜救隊員趕到事故現場展開搜救工作。
隨後,三名溺水者先後被打撈出來,經現場醫護人員確認,均已無生命特徵。
據網友爆料稱是妹妹先掉進去了,媽媽去救也掉進去了,哥哥去救媽媽再也沒上來。哥哥15歲左右,妹妹可能才5歲左右。」
痛心!!!
請各位家長,
不要再放任孩子自己去玩水了!
1
溺水沒有倖免
許多家長根本不把孩子玩水當一回事,覺得那只是孩子在玩耍,根本不會遇到安全問題,沒必要小題大做。
那地方我們都很熟,不會出事的。
不就玩個水嗎,怎麼可能溺水!
我孩子會遊泳,不會出事的。
……
然而,意外往往就發生在這些孩子身上。
有數據顯示:
82%的溺亡事件,發生在離家不遠的水域;
溺亡的孩童中,65%都是會遊泳的;
79%溺亡的兒童,都沒有做好安全措施;
……
溺水從來沒有倖免,你越是覺得安全,就越容易遭受安全威脅。
每年,暑假溺亡意外數不勝數。
4月6日,江西3名孩子不幸溺亡;
4月7日,寧夏3名孩子相約玩水,不幸溺亡;
4月11日,江蘇一名7歲男孩在家門口的小河裡溺亡;
……
一次緊接一次的事故正在敲響警鐘,防溺水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時刻繃緊安全教育這根弦,孩子的安全才有保障。
2
溺水誤區有很多
防溺水安全教育年年都有,可為什麼溺水事故年年增多?
是因為大家都誤解了溺水:
誤解一:會遊泳的不會溺水。
「會遊泳就不會溺水」,很多人都這麼認為,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河流、水庫、池塘等水域,水下情況複雜,人容易被水草纏住腳,或者被碎石劃破腳,再加上水流較急,更容易發生意外。
如果沒有考慮到以上情況,去危險水域遊泳就是拿生命冒險。
誤解二:溺水的孩子會大聲呼救。
很多人並不了解溺水的表現,以為他們會用力掙扎,拍打水面,大聲呼救。
但事實完全相反。
溺水時,溺水者的氣管和身體已經發生痙攣,無法呼救及做出過大動作,只能靠踩水往上掙扎。
而在外人看來,他們就像是「趴」在水面發呆,其實已經意識模糊。
誤解三:自己能將溺水者救上來。
更多的溺水事故是,一個孩子溺水,把岸上的孩子拽下去。
孩子為了搶救溺水的同伴,以為只要手牽著手,就能把同伴拉上岸。
但他們忽略了溺水者失去意識時的巨大力量,非但不能把同伴拉上來,還被他拉下去。
悲劇就是這樣釀成的。
3
防溺水從小抓起
防溺水安全教育,應該從小抓起。
珍愛生命,嚴防溺水,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家長都必須對孩子做到位的安全教育。
第一、不允許孩子私自外出玩水、遊泳。
特別是到水庫、池塘、河道、江流、海邊、深水潭等等。
不可以私自下河遊泳。
不可以擅自和小夥伴結伴遊泳。
不可以前往沒有安全措施及救護人員的水域遊泳。
第二、下水前做好準備。
最重要的是,提前了解要前往的泳場,是否具備相應資質及安全措施。
下水前先做好熱身運動,避免因為運動量過大或不適應水溫而抽筋。
最好先簡單衝洗,適應水溫後再下水,不會遊泳的孩子記得帶上救生圈。
第三、家長一定要跟隨看護。
無論如何,家長都必須時刻關注泳池裡的孩子。
因為你的稍微分神,有可能就錯過了孩子的求救信號。
一旦你發現孩子不見了,或突然安靜下來了,就要及時確定孩子的情況,避免孩子溺水。
遊泳是一項健康且快樂的運動,切勿讓快樂變成悲劇。
4
正確辨別溺水情況
影視劇裡的溺水錶現,往往是這樣的:
雙手亂揮、大聲呼救,特別戲劇性地把頭露出水面。
但真正的溺水,是「無聲」的。
以下,是溺水者8種最常見的「無聲」掙扎:
1.他沒辦法大聲呼救;
2.他也沒辦法揮手求救,因為要將雙手往水下壓,才能讓嘴巴露出水面;
3.他在水中一般是直立的,做不來踢腿的動作,而且只能堅持至多半分鐘;
4.他逐漸失去意識,眼神呆滯,沒辦法閉上眼睛;
5.他的頭可能前傾,導致整個人像在水面趴著或浮著;
6.他看起來不像是溺水,像在安靜地玩水,但毫無聲息;
7.他沒辦法回應任何人,包括父母;
8.正常遊泳的孩子,會發出很多聲音,但當他已經完全沒有動靜時,就一定要警醒了。
很多事故的發生,都因為大人無法辨別孩子是否溺水,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救援時間。
所以,家長和孩子一定要清楚溺水的各種表現,在遊泳時一定要警惕,不能因為大意而造成悲劇。
除了在水中溺水外,「乾性溺水」也是我們必須了解的。
孩子可能在遊泳時曾經嗆水,或受了強烈的刺激、驚嚇,以至於上岸後窒息。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嘔吐、咳嗽、發燒等異常情況,家長就要及時帶孩子就醫,避免二次溺水或乾性溺水。
請家長們記住:
溺水後的2-3分鐘是急救黃金期,切勿掉以輕心。
5
溺水的自救與他救
有新聞報導,一男童溺水後被人倒掛著奔跑施救,結果等到醫生趕到時,男童已經不治身亡。
「倒背溺水者」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用錯了救援方法,只會害了溺水者的性命。
正確的搶救方法如下:
第一、他救。
首先,查看溺水者口中是否有異物,保證他能順暢呼吸;
接著,將他面部朝下地放在搶救者膝上,用手按壓背部,迫使他吐出胃部及呼吸道中的水。
然後,用耳朵湊近他的鼻子和嘴巴,確定是否有呼吸,或者觸碰其頸部動脈,查看是否有搏動;
最後,如果溺水者已經沒有呼吸,就要立刻進行人工呼吸以及心肺復甦。
第二,自救。
溺水前最明顯的信號,就是突然抽筋。
當發現自己有溺水的可能時,務必保持鎮靜,儘量保持仰面姿勢。
頭要往後伸,將口、鼻露出水面,呼氣要淺,吸氣要深,保持穩定的節奏。
哪個部位抽筋,就儘量伸直那裡,爭取減輕痛楚,恢復正常,切勿胡亂掙扎造成溺水。
發生溺水時,可以將身體團成一團,屏住呼吸,放鬆身體,很快就會浮出水面,等待被救援。
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保持體力,才能堅持到被救援的那一刻。
當溺水已經成為孩子安全的頭號殺手,所有人都不能掉以輕心。
生命只有一次
一旦失去將成為
一輩子的傷痛和遺憾。
暑期期間
在此提醒各位家長
一定看護好自家孩子
防止溺水事件的再次發生!
來源:掌上駐馬店 編輯: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