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器、鐵器時代到機器時代,人類對於自然界的改造越來越深入;從「敬畏天地」到「人定勝天」,自然在人類的眼中,逐漸改變了性質。人類對自然的索取越來越多,但人們逐漸忘記了:自然並不是一個死物,自然的生命與人類社會的生命緊密勾連在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經濟發展的巨浪滾滾而來,城市化做鋼筋水泥築起的森林,廣袤的大地揚起塵埃霧霾,藍天碧水芳蹤難覓,我們的肉體和心靈失去詩意的屈居之地。可自然是我們永遠的家園,自然是我們永恆的財富,自然是我們智慧的寶庫,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美麗的中國夢,需要自然保駕護航。
從清早的微微晨露到傍晚的悠悠落日,每一刻都顯得如此彌足珍貴,大自然一直有著這種喚醒內心柔軟和撫平情緒的神奇力量。我們也發現了自然的力量,各種保護自然的公益活動層出不窮。
今天你去「偷」能量了嗎?線上綠色公益螞蟻森林,通過倡導「碳減排」的消費與生活方式,鼓勵用戶線上植樹,參與人數過億,上線一年就累積種樹超過900萬棵,讓人們用碎片化的時間踐行環保理念,在荒漠地區生起點點綠意。
和地球自拍,微博的微公益包括熊貓守護者、衛藍俠守護碧水藍天等16個項目,目前97.94萬人捐款223.06萬元,每個人都在努力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我們都是地球的一個小小部分,希望眾人將上了膛的槍收起,將捕來的小生命釋放,做自然的朋友,讓人類與萬物共生共存。
小編所在的青島農業大學,校園綠化覆蓋率59.7%,這裡的一切充滿了生機與希望,俯首盡芬芳,處處皆詩意。拂去隆冬雪,弄作滿枝黃的迎春,在回應你的期待;披著輕沙在湖上沐浴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仙風道骨,氣韻翩然的菊花,為你綻開不同的煙火;
在春雨滋潤下發芽,在夏日熱浪中成長的丁香,歸於靜美;晚秋最後一抹紅的黃櫨,盡顯橙紅之姿;似大海的柔美,勾勒出一隅溫柔的構樹,在心間蕩漾。
校園裡還有著可愛的貓咪和狗狗,忍不住去rua了又rua。為它們搭建的小窩,準備的食物,下次見面會熟悉的蹭蹭你,也有很多貓咪讓畢業生帶回了家,一起生活,希望流浪的小動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自然的生命都能擁有愛。
記住自然的美、留住這份美麗讓現在、未來的人們都能與之共存於地球、都能因遇見這份美而獲得快樂。人類與自然沒有隔離帶,若我們能把外在世界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大自然作為自己的朋友,或許一切都會溫和、溫柔許多。
文/朱逸凡
圖/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