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五星紅旗的陪伴下,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與祖國共同成長。
今天晚上8點,《開學第一課》將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在CCTV-1和全國的孩子們見面。
今晚的《開學第一課》還綜合運用AR虛擬技術、以及5G、自動機械等多種技術手段,運用演講、朗誦、情景劇、遊戲互動、第二課堂連線等多樣表現形式,力圖呈現一堂新穎生動、真摯感人的「愛國電視公開課」。
今年,節目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
為什麼五星紅旗讓所有中國人為之熱淚盈眶、奮發圖強,甚至不惜用生命來捍衛她的尊嚴?
今天的節目以「國旗下的講述」為內容主線,邀請95歲高齡的白公館脫險志士郭德賢、我國第一代登山運動員貢布、海口艦原副政委嚴冬、「嫦娥四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和澳門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等,各自講述他們與國旗的動人故事。
創造、奮鬥、團結、夢想是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讓五星紅旗在各地招展飄揚,告訴全世界「中國夢」可以登上多高、走向多遠……
讓每個中國孩子都銘記於心:「五星紅旗是用烈士的獻血染紅的」,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也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01
走近《紅巖》獄中繡紅旗的原型故事,
感受五星紅旗的信仰與榮耀
《紅巖》中,江姐含熱淚繡紅旗的畫面成為經典。
1949年10月7日,有些地區還未解放,仍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監獄中的羅廣斌和一些革命志士們,得知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
他們懷著對新中國的美好暢想,在獄中秘密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將其藏在了牢房一塊地板下。
「解放的時候,高舉著這面紅旗衝出牢房!」
因為從未見過五星紅旗的模樣,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想像,製作了一面「不標準」的國旗:一個大五角星在中間,四個頂角各有一個小五角星。
雖然國旗非常的不標準,但是這卻是革命先輩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信仰標誌。
這個故事,來自原著小說作者羅廣斌的一段親身經歷。
而當年從白公館虎口脫險倖存的志士,有一位健在。她就是現年95歲的郭德賢奶奶。回憶起當時的經歷,郭奶奶在激動之餘,忍不住為不幸遇害的戰友抹淚。翻開老相冊,老人哽咽了:「想起我們多少同志流血犧牲,就是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紅旗能夠永遠飄揚……」
課堂觀後感:
當時的革命先輩為了理想和信仰可以出生入死,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不在話下。今天我們所生活的和平安定的環境,享受的豐富的物質條件都離不開他們當年為我們打下的堅實基礎。
繡紅旗的故事深深的觸動了我,讓我又一次有了使命感:五星紅旗在我的心中飄蕩,紅領巾在我的胸前飄揚,我們要接過先輩的旗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奮鬥努力。
02
第一代「攀登者」
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
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
珠穆拉瑪峰一直是一個不可抵達的聖境。不可逾越的山峰。吸引著國內外的探險隊員前僕後繼的前往。
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珠峰「第二臺階」的地方,架設了一個金屬的梯子。如今,他成為了中外登山者圓「珠峰夢」的重要中轉基地,它被許多國外的登山家稱為「中國梯」。
今天節目中的「無腿勇士」夏伯渝老人,和共和國同齡;他曾參與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架設「中國梯」的過程。節目中,夏伯渝動情講述了背後令人肅然起敬的故事。
「第二臺階」位於珠峰北坡約8600米,是一個30多米高的垂直峭壁。
曾經它是從未被人逾越的北坡登頂必經之路。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第一次攀登珠峰,他們憑藉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
「中國梯」的雛形無疑是悲壯的。因為峰頂遍布冰雪,登山者為了更穩定地站在冰錐上,高山靴下都綁著尖利的冰爪。而要搭建人梯,得脫下靴子,甚至是毛襪,才能防止被冰爪劃傷。
甘當「人梯」的隊員之一,體力耗費過度,無法前進,其他三人把唯一的氧氣瓶留給了他,然後繼續衝頂。短短的一段裡程,他們用了一個多小時。
就這樣,他們在沒有食品、沒有氧氣、極其寒冷的嚴酷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從北坡登頂。
當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時,他們也成為全世界從北坡登頂珠峰的第一批人。86歲的貢布老人回憶,「登上頂峰,我拿出背的國旗升起來,那個時候天氣是最好的,國旗飄了!」
喜訊傳開,就在群眾歡呼雀躍的時候,登山隊員們有的躺在醫院,有的雙手和腳後跟因為被凍傷做了截肢手術。
第一代中國登山運動員是勇敢的攀登者,更是精神的引領者,在他們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迎風飄揚。
課堂觀後感:
對攀登者們而言,五星紅旗是團結拼搏的化身,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精神同樣鼓舞著我,激勵著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難題和困境不氣餒,努力拼搏。
這種精神將永遠紮根在我們的心中,隨著我們的腳步,攀登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山,穿越一個個充滿險境的區域。這種精神會隨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我們喜歡和爸爸聊天,就是得在手機裡」「爸爸很喜歡和我們講故事,我們最喜歡聽的就是大海的故事」……和爸爸團聚,一起玩耍是4歲的團團和5歲的圓圓最開心的時光。而與爸爸相聚的時光卻屈指可數,她們總說,爸爸的家是在海上。
他們的爸爸名叫嚴冬。他在海上的家,是舷號為171的海口艦。它入列14年來,身披」五星紅旗走過34萬海裡,足跡遍布亞洲、非洲和美洲,多次擊退武裝海盜。
2018年,中宣部授予海口艦「時代楷模」的稱號。還有一個威風凜凜的綽號,叫做「中華神盾」。
身為一名艦艇官兵,嚴冬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和妻子以及兩個女兒在《開學第一課》的這次同臺,是他們五年間的第12次見面。
當兩個女兒和廣大的孩子們聽完嚴冬和戰友們一起「打海盜」的故事,一定會從心底理解父親的辛勞、佩服和尊敬如此能和五星紅旗融為一體的職業。
2017年9月30日,海口艦護送五艘遠洋漁船,行駛在亞丁灣上時遭遇海盜襲擊。
當時高度警覺的海口艦,發現疑似海盜小艇在高速靠近,這些海盜狡猾異常,裝備精良。各種火箭筒、自動步槍在靠近漁船後進行攻擊,後果將不堪設想。
面對複雜的形勢,海口艦不斷喊話:「這裡是中國海軍,請你立即遠離!」為對海盜起到威懾作用,艦上的重機槍手將一連串的子彈掃射在海面上,激起朵朵浪花。同時,艦上直升機凌空而起,爆震彈、信號彈在天空劃出了流星,極大震懾了海盜。
僅僅兩天的時間,海口艦就經歷了20多次艘疑似海盜小艇的衝擊,保護了商船的安全。
第二天正值國慶節,海口艦終於將五艘遠洋漁船護送過了曼德海峽,進入了紅海。「在分航的時候,他們打出了『感謝人民海軍』的標語,「當我們看著五星紅旗在距離祖國萬裡之外的浩瀚大洋上獵獵飄揚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動。」
課堂觀後感:
當我們離開祖國,身處海外,看到了五星紅旗,就會油然而生家的安全感和親切感。
這份安心來自強大的祖國,來自力量與擔當。我們知道,我有整個國家的後盾,有一批最可愛的人在五星紅旗的照耀下,在我們遭遇各種天災人禍時,始終為了我們的和平與安全保駕護航。
在國旗下茁壯成長的我們,未來也將奔赴社會的各個崗位,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勇挑重擔,為了心中的中國夢,捍衛祖國的尊嚴和榮光。
04
為了讓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閃耀」,
「嫦娥人」進行了上百次試驗
2019年,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並在月球背面和「玉兔」完成互拍。照片一出,令世界震驚。它倆胸前的五星紅旗,也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閃耀」的國旗。
是什麼樣的特殊材質,能讓五星紅旗在月背閃閃發光?
我們為何要去月球的背面?
「玉兔」還能回家嗎?
整個工程的難度到底有多大?
圍繞著這些孩子們備感關心和好奇的問題,節目主辦方將「嫦娥四號」探測器的總設計師孫澤洲請到現場,在AR和虛擬技術裝點的宇宙背景中為大家現場進行答疑解惑。
同時,「萌萌噠」的AR虛擬形象「玉兔二號」將作為小助教,為小朋友們分享它在月球上的所見所聞。
別看「嫦娥」和「玉兔」個頭不大,但它們身上有300多套設備,幾萬個元器件,每個細節都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即便難度巨大,「嫦娥人」還是一往無前。
身處月球的「嫦娥」和「玉兔」,完全暴露在強紫外線和嚴酷環境之中。為了讓它們身上的國旗不褪色,「嫦娥人」經過上百次的試驗,終於找到了製作國旗的材料和工藝,還進行了上百次的調色和比對,完美展示了「中國紅」和「中國黃」。
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嫦娥代表隊」,也將亮相於今晚《開學第一課》的舞臺,將殷切的希望傳遞給大家。
總設計師孫澤洲寄語道:「我相信,未來我們中國的航天員,也會登陸月球、登陸火星,我也希望登陸火星的第一個太空人,出現在在座的各位之中。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同學們,加油!」
課堂觀後感:
航天技術的發展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近年來,一次次的技術突破和登月任務的完美落地都讓世界震驚,讓我對於祖國的科技實力無比自豪,且心生嚮往。
對於科技產品和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是我們學習的源動力,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在把基礎學科內容學習好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想力和創造力,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吧!
05
老校長升起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
「愛國課」一上就是70年
今年六一前夕,習主席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小朋友們的回信中寫道:「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
信中提到的杜嵐老校長,是一位「巾幗英雄」。她身在澳門,心繫祖國,把一堂關於五星紅旗的「愛國課」,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一直上到2013年她以101歲高齡辭世。而後,女婿尤端陽成了她事業的接班人,把愛國主義教育繼續傳承下去。
在新中國成立的那天,她帶領全校師生在濠江中學升起了五星紅旗。當時升旗有很大的阻力,因為澳門還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但杜嵐校長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中國人,新中國成立,我們的國旗,我們要升起!」就這樣,五星紅旗在澳門的上空高高飄揚了整整三天。
之後每年的十一國慶,學校都堅持升起五星紅旗。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時年87歲的杜嵐女士,那天把拐杖一擱,登上升旗臺,親自拉動滑輪升起了國旗,和孩子們一起迎來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陽光燦爛的第一天。澳門這個「遊子」,終於回「家」了。
節目現場,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小朋友們朗讀了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給習主席寫的信,表達了他們從杜嵐校長的身上、從學習《品德與公民》、從駐澳部隊抗擊颱風「天鴿」的行動中,逐漸理解了什麼叫「祖國母親」
「祖國就像媽媽一樣,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她會張開溫暖的懷抱關愛呵護我們,祖國母親就是我們的堅強依靠」「我們一定會聽從您的教導,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把祖國和澳門建設得更好」……
課堂觀後感: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長大,離開校園步入社會。
70年來,升國旗,奏國歌,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也見證了中華民族一次又一次的騰飛。
但是無論我們走到哪裡,今天的「第一課」都會讓我們記住: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五星紅旗,就有我們中國人拼搏、進取、無畏、團結向上的精神。
我們要共同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強!
2019《開學第一課》不僅講述感人至深的國旗故事,還帶領孩子們「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在新學年開始之際,迎接一場深入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
節目特別強化了孩子們的「主角意識」,通過展示他們的才藝、挑戰,或是分享他們的經歷、感受,達成和「國旗故事」的精神銜接:
不同民族、地區、年齡的孩子們紛紛登臺,帶領大家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山高路遠》《七子之歌》《歌唱祖國》等曲目,用歌聲訴說深情。
五星紅旗是一種力量,
守護著祖國的壯美山河;
五星紅旗是一種情懷,
凝聚著中華兒女們萬眾一心。
相信今年的這堂「開學第一課」,
將讓「今天我為祖國驕傲,明天祖國為我自豪」
成為無數孩子銘記在心的使命與信念——
因為五星紅旗也是一種希望,
它鼓舞著民族奔騰不息的腳步,
照耀著我們無限美好的未來
覺得本文有用
動動手指
轉發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