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制戰勝英制市制,聊聊怎樣給孩子進行度量衡測量的啟蒙?

2021-02-19 一小時爸爸

#前情摘要:白粥有營養,還是牛奶?(點擊閱讀:白粥和牛奶哪個更有營養?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坑)

計量是現代科學的基礎之一,判斷輕重、大小,遠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基本技能,度量教育也是數學啟蒙中的一環。今天我們聊一下幾種計量體系以及小朋友的度量衡教育。

公制、市制、英制,是我們現在最常聽說的三種計量體系:

公制是中國目前通用的計量體系,比如公斤(千克)、米、公升等等;

市制是中國以前使用的計量體系,比如市斤、市尺、市升等等;

英制是起源於英國的一種計量體系,比如磅、英尺、加侖等等。

而在正式開始看今天的文章之前,請大家先回答一個問題:以下6個國家中,有3個目前主要使用英制體系,你覺得是哪三個呢?(別百度哦)

.

.

.

.

.

.

.

答案是:美國、緬甸和賴比瑞亞。事實上,這是全球目前僅剩的3個主要使用英制的國家了。

▲三個仍使用英制的國家

我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些有趣的言論,認為中國放棄市制單位,改用公制是缺乏民族自信,是被西方文化入侵,你看美國人就堅持使用英制,我們也應該大力弘揚使用市斤市尺之類的鬼話。

這種論斷有幾個的錯誤:

1,老美堅持使用英制,不是因為什麼民族自信,而是因為一方面他們是世界第一,有本事要求別人遷就。更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太懶。

2,世界上已經沒有本來意義的市制和英制了,現在的市制和英制只是公制的「附屬衍生品」。

3,市制和公制,並非東vs西,或者中國人vs洋人的文化區別。而是傳統計量vs科學計量的時代差異。

為了能讓大家簡單清楚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講講英制、市制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英制(Imperial System)和公制(Metric System)之間的最大差異:公制單位之間,都是十進位的關係,而英制單位之間的換算簡直令人髮指:

1英尺=12英寸,1碼=3英尺,1英裡=1760碼;

1磅=16盎司,1英石=14磅,1英擔=8英石,一英噸=20英擔;

1品脫=20液體盎司,1夸脫=2品脫,1加侖=4夸脫。

▲公制、英制長度單位

所以美國人寧可用這麼可怕的換算法,也懶得更換成公制,惰性和慣性可能是全宇宙最偉大的東西了。

不僅僅是英制,我們的傳統市制很多也不是十進位,最簡單的就是半斤八兩的典故。

那為什麼會有這麼複雜的換算關係呢?這要從傳統度量單位的起源說起。

人類最基本的測量工具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

在傳統時代,並沒有科學基礎知識,也無法進行準確的計量單位的定義。人類基本是使用人體來作為計量單位的。

英尺foot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到這就是一隻腳的長度,英寸是來自拇指的寬度,而英裡是走2000步的距離。碼的來歷眾說紛紜,但也都認為是從身體來的。

市制也是一樣,而且漢字比英文貼心,我們看看字怎麼寫就知道單位的來歷 —— 「寸」是畫了一隻手,一橫指向寸口(腕後橈動脈),也就是號脈的位置:手腕到寸口就是一寸。而「尺」則在人的小臂畫了個重點,也就是從肘到腕的尺骨長度。

▲← 甲骨文的「寸」;→金文的「尺」

因為古代單位都是單獨定義的,所以之間的比例關係,並不恰好都是10。中國人命好,尺和寸差不多正好是10倍的關係。但英國人就沒那麼命好了 —— 1腳長差不多是12個拇指寬。

其實在古代,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計量單位,甚至在歐洲亂戰的年代,每個小諸侯國都有自己定義的單位,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極其複雜混亂。統一度量衡的壓力一直很大。

▲公制出現前,歐洲的各地長度單位

而隨著近代,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各國交往的加強,以及科學研究的發展,對於一個更科學,更準確的統一計量體系的要求就越發強烈了。終於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在塔列朗的主導下,法國開始採用基於自然科學來定義計量單位的公制。公制以10進位為基礎,用地球的尺寸而非人體來制定長度,並設定了質量,時間,電流,溫度,發光強度和物質的量等基本單位。

因此市制和英制屬於傳統計量單位,公制是隨著近代逐漸完善而來的科學計量單位。這是兩個不同年代的概念。

在公制出現之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計量單位就是英制,在日不落帝國的廣闊殖民地疆土通行。不過因為公制的科學性和穩定性,逐漸被世界各國接受,逐漸獨立的各英國殖民地也開始使用公制,最終不列顛王國也認命,為了能進一步融入歐盟,開始從英制向公制的轉變,目前英國學校中已經只使用公制了。

事實上,即便是現在的英制和市制,也已經都和公制「並軌」,其實已經不是傳統時代的英制和市制了。比如1市斤就被定義為500克,1英寸就被定義為2.54釐米。只不過是一種公制的衍生品而已,不再是獨立的計量體系。

美國從一百多年前就開始嘗試轉向公制,進入現代之後,英制的問題,尤其是和世界通行的公制換算不方便的問題,一直困擾美國。類似因為一點換算錯誤,就把幾億美元的探測器砸在火星上這樣的問題也出現過不少。其實基本上所有美國人都在吐槽自己的英制體系有多難用,但真的涉及到轉變的時候,又會因為各種利益、政治問題被束之高閣。基本上變成了和夏時制一樣,年年都被罵,年年都照樣用的老問題了。

不過在涉及到一些大家比較實際,又必須把數算清楚否則會出人命的行業,公制的使用就很普遍,比如美國科研、販毒和部分子彈口徑就都習慣用公制。

▲除了倫敦國王十字站,似乎只有在美國,才能看到2又3/4這種這種路牌了

最後,說回到我們本職工作的話題,怎麼教小朋友度量衡。我們前面聊了半天公制的優勢和科學性。估計一些同學會認為,接下來,應該說說如何給小朋友講解和學習公制單位了。

嗯,猜錯了。這篇文章其實說不需要那麼早就硬性的教孩子學公制單位

對於小朋友來說,度量衡啟蒙的核心,並不在於系統的學習各種單位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如何準確的使用測量工具和記錄數據。而在於掌握什麼是長度、重量、時間、體積,以及如何通過測量,來了解對應的長短、輕重、快慢、大小這些概念。

正如我們前面說的,比起傳統度量體系,現代的公制更科學。但相對來說,公制也更抽象,對公制的理解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上,比如地球的尺寸,比如水的冰點沸點密度等等。對於並不了解這些概念的孩子來說,公制單位並沒有什麼認知和使用上的優勢。

當然,學習英制和市制也一樣,市尺和英寸這些概念,現在也已經是抽象的單位了。但我們可以學習一下古人的測量方式,用生活中常接觸的,最直觀的概念作為度量單位。

比如可以看看黃瓜和哈密瓜分別等於幾個手掌的寬度,或者讓小朋友測量一下,臥室從窗戶走到門需要幾步,再測量一下從客廳的門到窗戶需要幾步,想想為什麼有的多,有的少呢?

這些將自己的身體作為工具進行測量的「傳統」方式,其實可以更有效地幫小朋友理解度量的方法和意義。

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教育」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相關焦點

  • 公制、英制換算與對照表
    點擊上方,關注我哈(文章底部可以評論,歡迎對文章進行點評和知識補充
  • 美國人堅持使用英制度量衡,造就了多少不便?
    但是有一點很奇怪的是,這個眾多方面都強大無比的國家,卻一直沿用古老的英制單位,與這個瞬息萬變而又處處相連的世界格格不入。關於度量衡的單位,這世界估計只剩下兩種,公制和英制。公制大家很熟悉,例如表達長度的米,表達質量的公斤,表達容量的升等等,都是從小就學習,並且全球通用的單位。
  • 輪胎也有雙規格 英制公制到底咋回事?
    受歷史原因,我國的早期的輪胎生產技術引進的是英制標準,所以生產的斜交胎乃至後來的鋼絲子午線輪胎也全部使用的是英制規格,到了卡車無內胎輪胎時代,所以依然沿用英制規格。而歐洲,多數國家使用的是公制輪胎,所以進口車裝配的多數公制規格的輪胎。
  • 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
    (世界上使用英制單位的國家)a,美國源自英國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因此美國使用源自英國的度量衡單位制。英制單位脫胎自羅馬帝國的度量衡單位,是以當時的農業生產作為單位的基準。(羅馬帝國時期人們的生活)法國大革命時代出現了公制單位,它根基於科學的要求,且滿足於日益頻繁的商業活動和科學研究的需求,因此十進位公制單位使用方面,比英制單位先進,多為各國採用實行
  • 美國度量衡為什麼那麼迷??
    依靠優秀的數學水平,我們在腦子裡就可以對這些數字進行輕鬆轉換。之所以造成了英制單位的換算非常複雜,是由於其最初設計時便沒有統一的標準。比如在公制單位中,長度單位有毫米、釐米、米、千米,它們之間都是以10的倍數去進行換算的。
  • 數學裡該死的英制單位!
    不過這也說明了英制單位對於我們中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陌生,畢竟我們從小接觸到的都是國際單位制。很多去美國讀書的同學,相信你們都經歷過被英制單位支配的恐懼,誰讓英制單位、小費和華氏溫度號稱「美國三大公害」呢~
  • 美帝的反人類度量衡換算,搞不好會是送命題
    你可能考得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託福,你可能拿得下歷史人文科學全覆蓋的SAT,但到了美帝,你還是逃不過一段英制和公制混用的度量衡換算的血淚史……世界上不用公制計量的國家還有哪些呢?一共有三個!緬甸、賴比瑞亞、美國。在這個十進位的世界裡,老美的度量衡簡直是一股泥石流!
  • 這些奇葩的度量單位
    這些我們常見但很少會用到的度量單位,都是英制單位。英制單位最大的特點是有著神奇的換算進位,比如一英裡等於8浪,1浪等於10鏈,1鏈等於11英尋,1英尋等於2碼,1碼等於3英尺,1英尺等於36英寸,那麼問題來了,一英裡等於多少英寸?如果1磅等於16盎司,等於7000格令,換算成公制單位大概是453.59克,貌似比長度單位看起來順眼。
  • 靈活運用python實現英制單位英寸與公制單位釐米互換
    python能實現的東西有很多,其中就有運用python來實現英制單位英寸與公制單位釐米互換,那麼具體應用怎麼換算呢?下面羽憶教程網為你提供運用python實現英制單位英寸與公制單位釐米互換的教程。elif unit == 'cm' or unit == '釐米'print('%.2f釐米 = %.2f英寸' % (value,value2.54))elseprint('輸入錯誤')上述就是運用python實現英制單位英寸與公制單位釐米互換的相關教程
  • 英制計量單位
    您通常熟悉大多數標準度量,因為縮寫形式在許多歐洲語言和土耳其語中都是相似的。在本文中,您將了解如何在英語中發音SI公制單位。在最後一節中,您可以檢查英制單位制與SI公制的差異。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簡稱為國際單位制,源自其法語版本的國際單位制(d'unités)。
  • Genius天賦工具公制英制精拋光梅花開口兩用快速短扳手棘輪快板
    天賦工具精拋光兩用短快板Genius天賦工具公制英制精拋光全拋光梅花開口兩用快速短扳手棘輪快板短快扳手。該系列共有公制英制共17種規格,包含如下:貨號 規格(mm) 長度(mm)760210 10 96760211 11 100760212 12 104
  • 怎樣區分紗線的規格
    怎樣區分紗線的規格 2017-08-16 10:33:35 來源:全球紡織網
  • 旦尼爾D和英制Ne的轉換
    旦尼爾D和英制Ne的轉換 2018-02-04 09:30:32 來源:全球紡織網 旦尼爾D和英制Ne的轉換單位換算A.特數Ntex與英制支數
  • 在美國使用英制單位是一種什麼體驗?
    中學歷史課本裡講,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國家的一大貢獻就是統一度量衡。
  • 管徑公制(mm)及英制(inch)的區分
    公稱直徑(nominal diameter),又稱平均外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