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熟知的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親的陪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最大的保障。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孩子們經歷了史上最長寒假,也讓父母感受到了陪伴不簡單。
有效高效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什麼是陪伴
1、陪伴不是看管、也不是簡單的陪同
大家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小區的活動區,很多家長陪著孩子在玩,有些家長非常緊張,在孩子旁邊叮囑:不要跑,不要爬高、小心臺階......而有些家長則雖然人在孩子旁邊,可是眼睛和關注點都在手機上,至於孩子,自己在一邊玩就好!
其實這些都不是陪伴。陪伴,應該看到孩子的運動需要,有策略地引導孩子安全運動,創造機會陪孩子動起來。如果只是一味的「看管」,一天下來,不僅家長疲憊,孩子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倍感壓抑。
陪伴也不是在孩子旁邊玩手機,玩電子產品。玩手機帶孩子的危害不用多說。除卻安全風險,也會讓孩子幼小的心理覺得自己沒有手機重要,再大點,也會學著去玩手機,沉迷網絡世界。
所以糟糕的陪伴對孩子弊大於利。
2.有效的陪伴是正面的引導+積極的互動
和孩子一起,無論是遊戲還是學習,家長的職責就是引導。引導孩子去思考去行動,不過分幹涉,也不完全置之不理,該放手的時候放手,該糾正的時候糾正。
陪伴的時候全身心的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關注。體會親子的快樂,和孩子一起成長。
二、陪伴融入日常
媽媽們做飯的時候、收拾屋子的時候有沒有邀請孩子們幫忙呀?孩子們總是很樂意「做家務」的。這些日常生活瑣事的魅力在於,它的不刻意和信手拈來,讓生活浸潤著充滿新奇好玩的可能性。哪怕只是做最普通的事。重要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孩子都會樂此不疲。讓真實的幸福感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美好回憶。
如果父母和孩子讀同一本書,那麼人生觀就會潛移默化的一致。讀同一本書,也會保證父母的價值觀同樣是孩子的價值觀。慢慢的就有家庭價值的傳承。
共同做一件事可以很好增進親子關係。家庭中如果都是各忙各的,父母忙工作、家族,孩子忙學習、作業,這樣不僅不利於親子溝通還會讓孩子沒有沒有歸屬感。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責任十分重大。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讓我們共同在「做家長」這門學問中認真鑽研,實踐學習。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順應孩子的成長需求,給予適宜的家庭教育,以有溫度、有質量的陪伴,引領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