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與浙江外國語學院在杭正式籤署《關於合作共建孔子學院的執行協議》,這將是中國在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由國家漢辦委任浙江外國語學院與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合作共建。
中國與赤道幾內亞兩國建交於1970年。建交之初,就有100多位浙江人漂洋過海,歷經5年,幫助赤道幾內亞建起了一條全長121公裡的公路,那段難忘的經歷已載入浙江史冊,也成為一段珍貴的記憶。
如今,在赤道幾內亞任何一個城市都能遇到不少中國人。有一些中國人還有了赤幾人的名字,比如姓「王」的在赤道幾內亞就成了「Mba王」。
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是赤道幾內亞目前唯一一所大學,每年中國政府給赤道幾內亞提供各類獎學金名額300個,但仍無法滿足當地青年人特別是當地務工人員的需求。「有了孔子學院後,當地的百姓不需要護照也不需要籤證,就可以了解中國文化並學習漢語,要去中國留學的學生也可以在當地完成語言的預科學習,節省了在華留學的時間和開支。」駐赤道幾內亞大使王士雄說,「建立孔子學院不僅能加深兩國的傳統友誼,深化兩國的教育合作,而且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極其重要的。」
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副校長佩德羅·恩東格對中國文化有特別的偏愛,他說:「中華文化是全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孔子學院是中赤友好關係的重要標誌,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將在教育、衛生、文化、語言、科技等領域打開更多通向中國的大門。」
據了解,該孔子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教學及辦公地點均在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內。浙江外國語學院院長任副理事長,浙江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負責人及任命的中方院長為理事會成員。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由浙江外國語學院推薦,孔子學院總部任命。外方院長由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任命。
浙江外國語學院將每年提供中文和文化教師,組織開設長短期的語言課程和中國文化課程;提供教科書、參考資料和視聽材料;安排指導教師幫助學生完成實習和學習任務。
「與赤道幾內亞大學共建孔子學院,將促進學生和社區成員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理解,為赤幾和中國日益興盛的外交、商貿、文化、科教、旅遊等活動開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浙江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姚成榮信心滿滿。
據浙江外國語學院院長洪崗介紹,孔子學院設立後,除了正常的漢語教學、文化交流、技術培訓等方面為赤幾學生和民眾提供直接的教育服務外,還將為兩國的商業合作、投資、旅遊等行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合作平臺。此外,還將嘗試為赤幾培養本土漢語教師,通過「授人於漁」的方式,實現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截至2014年10月,全球共有471所孔子學院、730個孔子課堂。我省目前有11所高校在15個國家合作舉辦了18所孔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