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司作為《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政府機構,承擔著整個國家的情報收集、數據管理等重要工作,可以說它是整個唐朝的資料庫和處理器。而實際掌管這個機要部門的,卻是個年紀輕輕的少年——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
拋開易烊千璽的演技不談,李必在劇中所呈現出的人物形象,除了學識淵博外,最重要的就是他運籌帷幄的能力和與年紀極不相符的社交網絡。這在李必在劇中第一次露面時就有所闡述:「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交,何監是吾師,王宗汜將軍是吾友。」這裡的張九齡是唐玄宗時期的真實人物,位居宰相,就是玩飛鴿傳書的那位;太子劇中名為李璵,這與唐肅宗李亨的曾用名相符;何監何執正的原型是賀知章,人稱「賀監」。劇中出現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證實了這一點;王宗汜原型則為王忠嗣。
李必的自述可以看出,其在朝中有十分強大的人脈資源,自幼便與權力中心的人物為伍,而這就與史書中記載的一位唐朝傳奇人物不謀而合了。這個人就是在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皆被重用,並曾官至宰相的李泌。
據《新唐書》中記載,李泌出身趙郡李氏遼東房,自幼聰穎,精通黃老學說(道教早期教派之一),有神童的美譽,深得唐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在朝中,李泌與宰相張九齡私交甚好,張九齡更是稱他為「小友」。
而在《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泌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開始輔佐唐肅宗李亨,李亨更是稱他為「先生」。李泌入朝議論國事,從制書文誥到將相升遷,無所不預,史稱其「權逾宰相」。唐肅宗外出時,李泌陪同車駕,眾人指著他說「穿黃衣的是聖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隱士」。肅宗曾對他說:「你曾經侍從過上皇(唐玄宗),中間又做過我的老師,如今下任廣平王(唐代宗李豫)行軍司馬,朕父子三代都藉助了你的道義。」
「李泌在唐肅宗、唐代宗以及唐德宗時期,對於整個唐朝的政治決策都有突出的貢獻,尤其是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毛陽光告訴大河報記者。另外,由於他自幼痴迷黃老學說,並自稱「山人」,所以對權力並無興趣,在受人排擠時總會歸隱山林,參悟道法,「等到皇帝需要他的時候,他就重新入朝參政。這無形中也讓他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總能全身而退,並深得四朝皇帝信任」。
杜文玉說,《長安十二時辰》中將李泌塑造成一個修道之人,是與史實相符的。「他確實經常在皇帝面前講道說法,但這也可能是他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實則他還是一個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