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在閒魚上賣掉了一個自動捲髮棒,買來319元,170元包郵賣出。就用過一次,覺得挺雞肋的,還不如手動捲髮棒。」剛剛過去的雙十二,很多人都在忙著「剁手」,而小倪卻在二手平臺上賣掉了一個去年雙十二購買的捲髮棒。
近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小家電都屬於消費者衝動和跟風購買。豆漿機、料理機、破壁機、空氣炸鍋、光波爐、蒸烤箱、炒菜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洗牙器、洗臉儀……隨著消費升級和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家電品類越買越多,功能也更加智能化。但新鮮勁一過,智能小家電也成了「雞肋小家電」。
市民吐槽
買了這麼多小家電
放著也就是積灰
市民江先生是一位家電控,聽他講述買過的小家電,就像是展開了一部小家電10年變遷史。「榨汁機有3個,從幾百元的普通榨汁機,到3500多元的知名品牌原汁機都買過,現在在用的是功能最簡單的榨汁機。智能音箱有4個,有自己花了四五百買的,也有單位搞活動送的,現在只有某貓精靈還在用。掃地機器人有兩個,一個買得早,壞了沒去修,一個是功能升級了,但也沒在用。去年新買了個無繩吸塵器,還是這個使用率最高。加溼器有2個,除溼器有2個,一年也就用到兩三次。還有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光波爐,可以焗飯,可以烤雞翅,現在也沒在用了。」江先生感慨,很多小家電買的時候覺得新奇,買後就跟玩似的用過一次。有些是功能複雜,用起來麻煩,有些是收拾清洗麻煩,後來就乾脆藏起來不用了。
有著同樣困惑的小虞發現,家裡的廚房小家電閒置最多了,豆漿機、料理機、破壁機、麵包機、電烤箱、酸奶機、養生壺、燉鍋……「光電燉鍋就有三個,其實我覺得我已經很克制了。沒孩子前我常在廚房倒騰做些吃的,現在老人住過來幫忙帶孩子後,這些小家電都被束之高閣了,也就電燉鍋還時常在用,破壁機偶爾用用。這些家電扔掉覺得可惜,放著就是積灰,也挺煩惱的。」
小倪告訴記者,自己容易被美容博主、網紅種草,近兩年買過好幾個美容儀、洗臉儀、洗牙器,現在已經不知道散落在哪個角落了。
記者調查
七成受訪者反映
被閒置的小家電佔6成以上
隨著消費升級和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家電品類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智能化。昨日,記者做了一個40人左右的小調查,近8成受訪者家裡的小家電數量達到10-20件。近4成受訪者家裡的小家電數量達到20件以上。其中,70%受訪者反映被閒置的小家電佔了6成以上。
「除蟎儀、麵包機閒置了,美容儀、洗臉儀、咖啡機、榨汁機偶爾用用。」
「買了一個號稱智能的落地風扇,通過手機APP控制,雞肋,我寧願多個遙控器。還買了一個智能油煙機,也可以通過手機控制,太雞肋了!」
不少消費者反饋,很多小家電都屬於消費衝動和跟風購買,圖一時新奇,價格也不高。買回家後使用2-3次,過了三分鐘熱度後,就束之高閣不再使用。
有趣的是,對於部分產品,有些人已經閒置了,有些人卻覺得好用到哭,比如掃地機器人、空氣淨化器。
「掃地機器人,要把家裡的東西收拾到一成不變才好用,今天多個玩具,明天多個凳子,後天移個位置你試試。」王女士吐槽。
「小米二代還帶拖地的,好用到哭啊,這是我最後悔搬家沒帶走的東西!」毛女士在受訪中討論熱烈。
閒置原因
不是剛需、售後維修麻煩
老人不會用
有的小家電經住了市場和時間的考驗,像智能電飯煲、智能馬桶蓋等。但更多的產品只是靠著新奇特博一時眼球,功能和使用上相當「雞肋」,比如空氣炸鍋、光波爐等。
某位從事小家電銷售的業內人士表示,小家電行業的品類多、企業多,進入門檻低,產品同質化嚴重,質量和品質不穩定的產品就容易被用戶打入「冷宮」。另外,智能家電升級迭代快,消費者對市場不了解,很容易踩到坑,買到「淘汰品」。
「我覺得之所以閒置,不是剛需用品是很大的一個原因。比如光波爐、烤箱,我買時覺得新鮮,但不符合我家的飲食習慣。我也不會天天在家吃焗飯、烤烘焙啊。新鮮勁一過,也就懶得做了。」江先生說,還有小家電的質量和維修問題。現在家電品牌太多了,售後維修麻煩,壞了也就閒置了。
說起閒置原因,小虞則表示,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後,家務事不太做,廚房也不太進了,這些小家電的複雜功能對老人家來說是個「考驗」,「他們不喜歡用的,視力不好,字看不清楚,也不喜歡太複雜的功能。」
據天貓統計,今年雙11,嵌入式微蒸烤箱、洗烘套裝、電烤爐、蒸汽清潔機等成為熱門消費升級品類,其中,果蔬清洗機第一小時成交額同比增長290%,嵌入式微蒸烤箱第一小時成交額同比增長300%,智慧機器人第一小時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0%。可以看出,消費者青睞既能「葛優躺」也不耽誤做家務的智能家電。
【專家提醒】
不要為了消費而消費
這是一個消費過剩的時代,購物已成了許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不少人為了消費而消費。商家不斷地開展所謂大幅讓利、優惠購物等推廣活動,一些消費者難以抵擋這些五花八門的促銷刺激和廣告誘惑,從而產生非理性的衝動性、隨意性、誘導性購買。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同類物品嗎?除了小家電,還有衣物、包包、鞋子,相信不少消費者家裡都有買來多年,但很少使用甚至幾乎從未使用過的物品。還有手機,有些消費者幾乎每年都更換手機。對於這種消費行為,只要不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在日益崇尚簡約、低碳生活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倡導理性消費。寧波工程學院營銷教師朱美燕副教授